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45天!
我们什么德行(注意,不是德性),我们不知道?哪轮得上一个洋人说三道四?他算老几!——这,就是我们的德性。
在我看来,洋人写的史——更真(真实);洋人写的人——更实(中肯)。更何况,这个洋人说服了罗斯福,退还了“庚子赔款”的一半钱,用另一半培养中国的人才,于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学子走出了国门,放眼看世界,他们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这,对中国近代的文明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和影响。他叫——明恩溥。在我的印象里,名字里带“恩”的外国人,多不坏,比如白求恩。他是一个传教士,在中国的山东农村生活了50多年,他和我们一样,深爱着这一方热土,也深爱着这一方热土上的人。所以,他从开始的不习惯(痛批),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理解),都在告诉我们——在这里,不被同化太难了。于是,他就像鲁迅看着孔乙己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优越,只有感同身受的中肯。
书中所写的“面子”“节俭”“勤劳”“漠视时间”“麻木的神经”“忍耐和坚韧”“固执中的灵活”“缺乏公共精神”“缺乏同情心”“互相猜疑”“缺乏诚信”“男女关系”“中国教育”等等德行,直到现在,有好多依然没有解决,甚至变本加厉。所以,这本书的解读,可以解释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比如,演戏。
这是我们特有的“本领”。于是,戏剧演出也成了我们最重要的精神娱乐。因为死要面子,我们讨论问题时,不在于事实,永远更在于形式。我们很勤劳,但,大多的勤劳没效率,甚至是在表演勤劳;我们对人虽彬彬有礼,但,经常是出于表现自己有教养的目的,而并不是想让对方舒服。比如,猜忌。
我们不会去直面误解,猜忌之后,往往会选择明哲保身。即使直面时,拐弯抹角的“才能”,就会让我们装聋作哑,故意绕圈子,不愿谈起真正的理由,尤其是在官场,这种拘泥形式和矫揉造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灵活的固执。
我们天生怕得罪人,胆小怕事,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成为评判标准后,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让我们获得理解和实践一个客体的能力,活着就为两样——肚皮和钱袋。比如,男尊女卑。
我们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那种两性交往自由,女子越大越会被养在深闺里,生怕她们出去惹“祸”,男人缺乏对女性发自内心的尊重。于是,我们对“公共的”一切,漠不关心,而,那些没人看管的“财产”和“人”,就成了“盗窃”的目标。比如,敲诈。
是的,我们很善于敲诈,上至皇帝,下至乞丐,莫不如此。尤其是在惹上官司后,各级官吏勒索的机会就来了。诡诈的性格,让“好心办好事,办好事有好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再常见,我们在体现“仁”的美德时,虽然往往也很少带着诚心,但,诡诈的性格,往往会挟持“仁”的践行,这就导致了我们——即使想做好事,也常常怕带来意外的麻烦和纠纷。比如,欺上瞒下。
朝廷权力体系的官员,对待百姓是老虎,对待顶头上司是老鼠。对于一个有各种不轨行为的地方官来说,他也许会平安无事,也可能因此惹祸上身,如果真有麻烦,他可以通过他买通的上司斡旋,或者明智地花些银两,从而逍遥法外。你看,我们历史上的一些“改革”,都是高一级的官员指示下一级的官员,现在该做这些工作了,下一级官员往往会恭敬地回禀——这个工作已经完成。事实上呢?压根就没有动。在多数情况下,这项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上面一直施加压力,实在扛不住了,这项工作就会继续往下转嫁(包括责骂),直到压力的动量消耗殆尽,然后,事情又回到起点,循环不止。这一番操作下来,看起来声势浩大,但,结果不尽人意。“一位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就像卢梭的忏悔录一样,充满着最高贵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上万人,却还要引用孟子关于人的生命是神圣的那段话。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结果让洪水淹了全省,他却在悲叹耕者失去田地。他与人达成了一项协议,他私下里说这只是一个欺骗性的权宜之计,可是他却又在高调地反对伪证罪。”一位拎得清的道台,曾对一个外国人说——皇帝手下的官员,全都是坏人,全都该杀,可杀了我们也没用,我们的继任者会像我们一样坏。当然,这些只是100多年前的我们。现在的我们,许多性格已经改变了,比如不再节俭,奢靡之风盛行;对孩子也很少采取家长制,把他们宠成了一个个小祖宗……其实,正如明恩溥所说,我们不缺智性能力,也不缺忍耐精神、实践能力和乐观性格,而且这些品质都非常杰出,我们缺少的是——品格和良知。每周三
老周和你一起
寻书、选书、读书、聊书
电子书 可添加微信:Ares0929 留言:《中国人的德行》 9.9元/本
纸质书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