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说书|2024年的第51本书:《万历十五年》

情感   2024-12-25 10:58   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40天





荐言

其实,这一年,什么也没发生。


这,是我今年说的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每年我都会看一遍,总觉得书中的“巧合”,越来越“必然”。

在认识“育良书记”(高育良)之前,这种感受还不怎么明显,待他“”到最后一集,回眸那一下,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要多次提到这本书了——他在“等”,也在“赌”。

他在——权力在制度面前低头的那一天

他在——他看不到那一天

唉……他看懂读透了这本书,却仍然心存侥幸(当然,电视剧必须这样演,不然播不了)。于是,电视机前那些捧着《万历十五年》的“育良书记”,依然在“赌”。

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魔性所在吧

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什么都没发生,始终无关紧要。可,就是这一年,大明错过了振兴的最后时机,在衰落的宿命里越坠越快(这,也是多数“育良书记”们的“赌”)。

错过的原因,不是皇帝怠政懒散、昏庸无道,不是首辅拒绝改革、无德无能,不是官员阳奉阴违、腐败无能,更不是将军守土无方、拘泥成例……而是,大明以“仁”治天下的立国精神,已经耗尽了生命力,这种单纯以意识形态来约束子民,用道德代替法律的制度,不但将庞大的帝国拽入了深渊,还把每一个改革者,搞的不是身败名裂,就是壮志未酬。

正如书中所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军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都无法扭转时局”。

你看,万历
他,本有中兴之愿,但,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天子家事又被臣下粗暴干预,眼看死后都不能和心爱的女人并肩长眠,早已厌倦“演戏”的他,终于心灰意冷,学他爷爷——嘉靖(详见《龙床》)怠政(嘉靖20多年不上朝,万历30多年不上朝),使得大明再无振兴的可能。
你看,张居正
他,一心改革,重整赋税,丈量田地,虽然反对的声音不少,但按他当时的名望和手中的权力,应该是可以成功的,但,心力交瘁的他,年仅57岁就赍志而没结合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一起看)。
你看,海瑞
他,奉行传统儒家,成为全国的道德典范,但,最终没看破官场的阴阳之道,屡任闲职,多次罢官,一身抱负,无法施展。
你看,李贽
他,继承心学主张,试图改革儒家学说,如果成功,他就是自古倡导人性解放的第一人。可惜,他始终敌不过保守的腐老众儒,被捕入狱,自尽而亡。
你看,戚继光
他,带兵之余,写出了《练兵实纪》《绩效新书》使大明终于有了规范的军事训练手册。他更注重战术的革新,为大明提供了军事改革的最好契机。遗憾的是,随着张居正的离世,他也迅速失势。1588年,将星陨落,大明终于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时机。
……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实在与制度有太大的关系。一个单纯以意识形态统治的国家,忽视法制,强调成例,终究只能止步不前,而这样的止步不前,就连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能人,都无可奈何。

于是,在大明原地踏步时,白山黑水间崛起了新的力量,31年后,取而代之。

满人的马刀,砍断了汉人曾有的血性和傲慢,同时也砍断了我们发展的正常路径,东方和西方的差距,在八旗入关时,就已经拉开了,直到现在依然在追赶。

当然,这已经成了历史的“必然”。

那,现在呢?

75年前,我们同样以意识形态立国,同样在制度上缺乏法制和对人自利权利的尊重,而现在,在多年“盛世”光环笼罩下的它,已经出现了疲态。这和1587年的情形,似乎一样——国家积重难返,有少数人推动的改革,依然碰到了坚冰,保守派与换汤不换药的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坚守着他们最后的堡垒。

如果改革不成功,止步不前,“育良书记”们就“赌”赢了——我们就全输了。

如果成功,我们将变成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国家,包括实现人民民主的目标,但愿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写在最后: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现在的一切,也都会成为历史的“必然”,希望没有那么多的“巧合”。

每周三
老周和你一起
寻书、选书、读书、聊书

电子书

可添加微信:Ares0929
留言:万历十五年

9.9元/本


纸质书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戳此入手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