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带娃出门的自我修养
时尚
育儿
2021-12-08 23:37
还记得当时说:带小宝宝出门先尝试家附近,然后慢慢扩大范围。端端已经一周岁了,最近不加班的每个周末,我们都带他出去遛遛。说是遛娃,不如说是端端陪着我们这对不安分的爹妈到处逛。翔安,岛内,集美,海沧,还去了两趟泉州,原来他已经是个旅过游的大宝宝了。在经历了上上周六暴虐式的园博苑一游,是时候总结一下带娃出门的自我修养了。作为一只6点就起来蹦哒,上车睡觉,下车嗨的旅行者来说,端端显然已经通过了精力和体能测试,是一个合格玩家了。但是作为陪护家属的我们,显然没有通过这么燃的考验。9点收拾好两只背包,终于开车启动时,端端瞬间进入睡眠模式,而搂着他的我,好像搂着一大只瞌睡宝宝,困得不行。10点到达园博苑,外面阳光灿烂,海风呼呼,车一停他就立马醒转,用一声“嘿”表达了他的清醒程度。11点园里逛着,端端四下张望,小手去够小花花,两脚一蹬,分分钟就要从遛娃神器上站起来了,还好瞌睡君眼疾手快捞住了他。于是云淡风轻的推车,变成了抱着一袋19斤的大米缓行。更何况这袋大米摇头晃脑,要下地要撒欢,诉求写在肢体上:我要去爬爬!小野马一落地,手脚瞬间轻快起来。接着,我们收获了一波会心一笑的目光:这小朋友爬得好快。也有同龄娃的爸们亲切地询问:“爬得这么好,几个月了?”听闻一岁,爬的夸夸话题立马被打住,分分钟切换到学走频道。对于一岁宝宝,会不会走才是王道。还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问爸爸:“我小时候也是这么爬的吗?”我心里回答,是的,也许你也捡过小石头要放进嘴里,一样一样的。端端玩沙时,曾无数次试图将碎贝壳塞嘴里,都被我制止了。一直没能如愿的他,有天默默放了个大招:趁我转身的片刻,迅速把花盆里的小土块放进了嘴里。奶奶在他安静的背影下发现了猫腻,伸手掏出时,他还咯咯咯地笑不停。我只能扶额,在家拔葱就拔葱吧,吃土干啥呀。双十一早过了。所以,为了防止爬爬小能手变成吃土达人,出门时必须严防死守。爹妈的腰,比虾米好不了多少。带娃出门的日历上,去园博苑和上李水库的艰难程度名列前茅。园博苑是大,这袋大米不听话,遛娃神器上坐不住,只能抱走暴走。从上李水库下山时就更惨了,因为端端睡着了。而我们轻便的遛娃神器,是只能坐不能躺的。厦门烈日般的秋日正午,我们轮流抱着他,一只胳膊托着端端的脑袋,一只捞住他的身体。本想着找家小店吃午饭,顺便也休息一下,所以没搭公交。结果一路都没有看到想吃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负重前行的深刻含义。上李水库和梅海岭,原来在我的记忆里是绿意满满,风景好到爆。现在只剩下灼晒的阳光下,凌乱驮米的我们。养娃不易,切行且珍惜。我懂,你也懂。后来,每次出行,我都暗暗和那次比较:也还行嘛,抱着不觉手酸,体力有改善?有娃前的出门,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随意和放肆,说走就走,玩够了才回家。现在出门前,收收收,带带带。行程中,走走走,抱抱抱。到体力都快耗尽时,我们俩四目相对,幽幽点头:回家吧,回家至少还有奶奶。电梯里,我们遇到过另外一对带娃夫妇,娃龄相仿,我说,周末大家都在遛娃,遛娃也很耗体。对方应声附和,谁说不是呢,出门玩玩也能消耗一下娃的体力。很多时候,是体力消耗了,但还没尽兴。那一点点不甘,总会被现实劝退。回去说不定还能补个眠,傍晚再推车遛娃。以前,不太理解为为什么有人抱着小婴儿爬山,自己累,娃也累。现在却接受了,因为自己就是想出门浪,又不想丢娃在家里。美其名曰:累就累点吧,出门看看风景也难得。虽然带端端出门不容易,但是每次看到他在草地上撒欢地爬,探索小花小草和沙子,大自然的一切他都这么好奇。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体验,还是很值得的。端端渐渐长大,我们也跃跃欲试想带他出更远的门,可惜疫情像是游击战,声东击西,让人捉摸不透。我们也只能就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