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5%的改变》这本书,到动笔写这篇读书笔记,已经间隔了快2周。
想不到写完到发布公众号,又间隔了1个月。
那2周奔走忙碌在南平的医院里照顾家人,又在回厦门的路上发着低烧,畏寒怕冷,病着窝了一周。
间隔了2周,再想起这本书,还是有被它温柔安抚的熨贴感。
它不是耳提面命,要我stand up,立正起来。
也不是横条竖直地,要我立刻回归自律的生活状态。
而是低声轻语告诉我,这样没关系。
这一周久坐久躺,长时间刷着短视频,没怎么带娃,只维持着最低的生活能量和工作能量的状态,没有关系。
但如果我想,我还是可以做5%的一点改变。
于是这个工作日,午饭后我还是下楼散步了。
即使没有阳光,但是饭后边散步边看电子书这件事,让我找回了内心的秩序感。
心里安定又妥帖,便边上楼边打下了这个开头。
(在南平看的元宵烟花,一边是绚烂烟花,一边是病房里的倒影)
一、完全接纳自己
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曾经想过30+的我肯定事业小成,身体棒棒,工作,家庭,自我成长游刃有余。
结果,30+的我,只是活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而已。
书中的好多故事,都有那个怯弱,焦虑不安的自己的影子。
就像明明要写论文,一周却只能集中一天精力的学生一样,一边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一边自责为什么做不到。
(办公室楼下的午饭后散步)
有读者评论: 接纳和觉察,这两种心态可以兼容。
李老师的逻辑: 想做甚就去做。
但是要带着觉察去做(通过记录的方式),
根本上其实是接纳和觉察的力量呀。
而很多人,很难对自己包容和接纳,其实是低自我效能感。
因为日常里,这一类人常常是:好事外归因,不好的事情内归因。
但是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说一千道一万,现实中这个人再不行,他也是唯一的行动的指望。
先接纳自己的普通,接纳现有所有挫败,再带着觉察去做那5%并不痛苦的改变。
(难得去十点书店,翻了本上野千鹤子的)
这个观点在书中频繁地出现: 先接受现在的自己,不带批判不带自责地接受-我现在只能做到这样。
例如有一位读者,明明要写论文,一周里却只能提起精神投入一天的时间。
但他开始接受一周里自己确实只能花一天时间写论文,其实时间花手机也好,摆烂也好。
反正剩余6天是自由的,不用背负焦虑和自责的。
这样一来,心态反而会螺旋式开始变化。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成长过程,改变不是一触即发,像翻页一样就能开启新篇章的。
反而是坦然接受了当下的处境,用各种不一样,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小举动开启的。
真的很有意思,很有趣!
二、小的行动按钮: 向上螺旋的正向反馈
行动和心态,在生活里是互相联动的。
改变不意味着180度扭转。
以前想改变时会买新的本子,新的笔,找特殊的日子,作为历史的翻篇。好像这些小投入和特定日子,可以帮助我立马翻页,翻页成为理想中自律又快乐的人。
无数次的失败告诉我,人不是打上一个新标签就会有新的改变。
现在想做什么,不用挑日子,可以轻资产少投入,想做就开始。
这本书更让我懂得: 想要改变,一个最小行动按钮就可以。而且是无痛的!
对我来说,想找回稳定的情绪内核,积极的生活状况,就快速有效的做法是: 打开微信读书,找到一本好书,开始看。
(2月的阅读时长,这本书单日最久。)
书中作者用问答的方式,汇总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也汇总了绝大多数人的无奈和困境。
而作者的回答很有趣,很多是逆向而行的做法。
生活懒怠,想整理全屋却迟迟不想行动。
那就只保持一个书桌,保持一平方米的整洁,别的空间怎么杂乱都无所谓,随它去。
一边想佛系,一边又觉得自己要积极自律。
与其纠结哪种人生观更好,不如两种都要:一半时间充分努力,另一半时间充分躺平。
通过单双日或者单双周,让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实现。
作者的这个答案,让我眼前一亮。
(讲绘本,读红火箭的日常)
下班后我也时常想躺平,不想给娃讲绘本,不想费力做英语启蒙。
把这样的时间作为我的佛系日,就一点都没有愧疚感。
毕竟我同时实现了自律和躺平,真的很厉害!
这个干预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做事甚至不必产生“实际”的结果,行动本身就会开启“向上螺旋”。 最初的行动一旦被激活,身体自然会越来越有力量,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就像是在滚雪球,从最初的一小点开始,一圈圈越滚越大。 关键在于启动。
三、 拿出一个小时,享受你的理想生活
在未来的七天里,能不能请你每天拿出一个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暂时放下不甘心的感觉。 去体会一下,假如这一刻的生活是你这一个小时能过上的最好的生活,你知足了,不奢望再有别的。 你打算怎么利用这一个小时,让自己过好一点?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上一篇公众号文章,就是这个主题。
(充满阳光的下班回家路)
但是作者的这个实验,又更有趣,又生动一点。
每天一个小时,就能过上你最好的生活,你会干什么?
这让我想到被我标上理想周末和理想夜晚的时间。
那些时间,大多围绕着充实,心情放松,看书,写作,育儿出游这样的关键词。
一方面是自我成长的满足,一方面的家庭生活的温馨和惬意。
最理想的就是两者结合起来!
而现在的这一个小时,也是我的理想生活。
运动回来娃睡着了,洗个澡就可以坐在书桌前,把这篇在Flomo里呆了1个月的初稿发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