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第2年:在职妈妈的备考确实很难,但我也庆幸还坚持着
时尚
育儿
2022-09-10 23:18
福建
有人说:“考CPA的人,一年的结束不是12月,而是8月。”也有人说“会计专业好,年年像高考。”
2022年只剩下4个月,值得记录下今年的备考状态,为2022做一个小结,也为后续的学习留下经验和反思。2018年结婚后,我拿到了中级证书,当时不太想考CPA,觉得性价比低。反而在有娃后的2021年开启了备考,在生活和工作更忙忙忙时,给自己加项。因为不希望大家都在往前冲时,我却停在原地。
继去2021年厦门CPA延考➕取消后,今年终于顺利开考。8月初疫情又卷起时,有人直呼:“同一个8月,同一个配方。”
我也一度以为又会延期,打了准考证后就躺平了,直到考前一周才认清形势,爬起开始冲刺。备考的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有不少心得和体会值得一一记录。去年端端6个月时,我开始看《税法》。那时候的他,洗完澡满地爬爬,瞌睡君喂喂奶就睡着了。哄睡时间不长,基本9点前入睡。现在快2岁的他,充电5分钟,蹦哒3小时。睡前上蹿下跳,妈妈来,妈妈坐坐,妈妈讲绘本。只要一听到洗手间开门的声音,就大声喊“妈妈,妈妈...”每天夜里10点,他安安静静入睡,我也困顿不已。出生后-1岁前,难度系数是2。夜里需要频繁起夜,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睡眠;1岁-2岁,难度系数升级到3。已经睡整觉的崽,深夜不会一直呼唤你,但一定会在白天和睡前拉着妈妈无限放电,且崽子瞬间续航,但妈妈们已累到直接关机。
去年我还可以夜里8点多坐到书桌,今年是10点左右。今年明显更觉体力精力不足。
我也无限认同妈妈们的痛点:待机时间超长,时间精力明显不足,再加上工作忙碌,每天电量完全耗尽,所以无力无心学习,似乎陷入无解的困境。
所以,备考的同时,我也翻各种时间管理类的书,去寻求同是妈妈的达人们都怎么协调: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自己不负娃?其中《吉田医生时间管理法》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到:不是考虑只得到某一个,而是试着考虑有没有两者都能得到的办法。还有,努力使两者兼顾的时候,可以试着再加一个“想做的事情”。而我自己探索后的体会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尝试,重点是不要苛求自己做满分妈妈。考前的图书馆日,爸爸带着过周末,我就安安心心去复习。三五六日,我给娃讲绘本和刷牙,一二四就得过且过吧。
毕竟,妈妈不是超人。妈妈也想挤出一点点时间做自己的事。考试前,所有的情绪都高饱和地挤占进来:考试的紧张感,担心考不过的焦虑,还有对端端的愧疚。临近考试的周末,我要去图书馆,端端却在我出门前,小手拉着我的指头,大声说着:妈妈坐坐。我坐在了小凳子上,他却拍拍地面说:坐这里!我顺从地坐在客厅的地上,他满意地点点头,拿了最爱的挖掘机绘本过来,一把坐在我怀里,还不忘拉着我的手指翻绘本。我瞬间有点破防了:这是我们日常在床上讲绘本的状态,可能是考前这一周真的太忙了,没有一起亲子阅读,所以他见缝插针地拉我看绘本。讲着他最爱的挖掘机晨起工作,到日暮西沉挖掘机回家了。翻了这本绘本2遍后,楼下也没有其他绘本了,他心满意足地去玩工程车。当我提起背包,他又立马表示要跟上。瞌睡君骑着小电动,载着他送我到村口时,端端乖巧地和我挥挥手。而我也只能收拾起心情,尽快到图书馆,开启难得的图书馆日。考试前,类似的情绪挤压得我心酸又心累,即使知道这样的状态只会持续一周,但还是会被情绪左右,让考前处于焦虑和忧虑中。
现在回顾起来,陪娃很少的状态仅仅考前2周。平时都是工作为主,育儿为辅,见缝插针地学习而已。那种愧疚感其实是压力+焦虑双管齐下造成的大滑坡,等考试结束,周末和下班后都和端端厮混在一起,巩固回日常,亲厚状态又稳稳当当了。所以,未来的备考时间里,也请自己记得:临近考前的种种情绪不代表每一天,安抚好情绪,调整好状态,考试后的陪娃时光会有更多欢乐。看到斯尔的一位老师说:如果你是一位宝妈学员,那就放过自己拉长战线,别人学习4个月,你学习6个月。深以为然。既然工作和生活两手都要抓,那就只能把学习周期拉长,放缓节奏,缩短每天的学习时长。毕竟冲刺阶段伤身又伤心,不如早点开始。其实今年准备会计时,我从2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了,但2-4月,我的月学习时长也才14h-36h-44h,实在太少了。导致后来出现一些插曲,无法进入到第二轮的学习。我的每天微行动是:工作日6点40出门,7点20到公司,学习半小时。虽然只是早上的半小时,却能让我的学习状态从上峰和波谷间拉回平均线,保持看似稳定实则缓慢的蜗速。即使周末没有学习,也能在周一的早上找回书间和课件的熟悉感。这一点,突破了我之前准备中级的最大困扰:无法保持学习状态。那时候,我还处于已婚没娃的黄金备考期,却苦于学习状态起伏明显。状态好的时候一周都棒棒的,躺平时却稳如老狗。那时我认为这是几乎无解的常态化。直到去年开始,用早到的半小时学习,虽然慢,却一直在往前走。那句“不怕慢,只怕站”的俗语也是这样的意思。后来看到《微习惯》中对每日习惯的分层设定,也是同工之妙。只要一直在行动,放弃这个词就不会轻易跳出来,那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但是,我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微行动如同小蝼蚁,勤勤恳恳搬砖,保证了状态在线,却毕竟力量微薄,需要更多力量共同铸铁。
单单依靠着晨间半小时,是没有办法搞定CPA的,我还是需要夜间的时间段,也需要计划的进度条催促我快快快。所以第3步是:改善时间黑洞,增加学习时长。为了让我在下班后,更愿意走到我的书桌前落座,而不是把时间消磨在卧室和手机上,我做了以下种种努力:1.布置场域:收起简易桌,把卧室里的原木大书桌搬来。朴朴鲜花,购置护眼灯。3.购置小风扇,让夏天里除了空调冷气,还有凉风习习。
这些不能说没有用,但我还是经常不愿意进来,可能是累,可能是冷天里的温暖卧室,炎夏里的空调大床,让我实在挪不动一个脚趾头。
我也曾想,卧室大床对我来说,是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安静怡人,没有压力。且学习是费脑费力的,从躺平又舒服的床上爬起,过来书房学习也是逆人性的,需要消耗意志力,战胜玩手机+睡觉2个大诱惑。如果洗漱后不粘床,直接来书房,只需要克制玩手机放松的欲望,显然更容易做到,但也会可惜:没有陪端端亲子阅读。所以,可以先亲子阅读,我再洗漱直接学习。也可以将亲子阅读提前到晚饭前,饭后带端端多多放电,早点顺利入睡。不断在备考过程中观察绊脚的小石块,想办法调整节奏和路线。今年其实已经在《会计》上学习了200+小时,却没能进入二轮学习,除了意外情况,主要还是进度拖了后腿。因此后续的备考中,需要在备考的每周快速复盘进度,push自己保证夜间学习时长。只有紧咬着进度,才能顺利开启二轮,以自己满意的状态参加考试。虽然今年只冲刺了《税法》,有点可惜。但备考的过程中,对时间颗粒度和情绪颗粒度的感知更丰富了。图书馆回来的周末,端端在挖沙,我也一起用铲子想象这是陡峭悬崖,那是绝壁险道,轻轻一碰,就是一场沙崩。夏日的夕阳和微风里,我和端端一起玩沙,又是各玩各的,那一刻心里揪着的褶皱,被熨贴得平展又温柔,时间好像慢慢停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