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依晨的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播出,在小红书刷到一些片段后,我就默默把它加入我的闲暇清单,还推荐给瞌睡君看。
那天我在家里加班,他在沙发上打开了刚下的人人视频,看了不到5分钟。
他就关掉App,玩游戏去了。
果然!我就知道他未必会喜欢。
就算我们都觉得台剧不错,都爱《想见你》,都也看过《俗女养成记》,他也未必喜欢这种从女性视觉的自白和剖析。
而我却超爱这个调调。很细腻,很真实,一如现实生活中的你我。
一、《不够善良的我们》
这部剧一共8集,我只看到前2集。
故事的开头是职场上相遇的两个人女生,常常撞衫。
许玮甯饰演的Rebeca个性独立,工作上独挡一面,还是不太会和同事沟通协调,也不太会讨得未来婆婆的欢心。
反观林依晨饰演的简庆芬,机灵嘴甜,会顺从和迎合未来婆婆的想法,似乎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10年后,Rebeca人美,单身,自由职业,靠实力忙到没朋友。
简庆芬和Rebeca的男友结了婚,育有一子,过着普通的婚后生活。
而她们在相逢的间隙里,都窥到一丝对方的生活,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另一条路上的美好风景。
剧中的台词超级真实,第一集和第二集间的转场也微妙得让我拍手叫好。
而看了两集的我,很深刻的感受是: 原来我早已不羡慕别人的生活了。
二、此刻的我
记得6-7年前,我和淑英见面时聊到高中的同学。
淑英说,我之前和她提到: 很羡慕一个同学,觉得她很有才气,人也长得不错,身量苗条。是我很期待的样子。
但是淑英觉得,6-7年前的我已经成为了高中时想要的样子。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我们的单身时期,到现在已婚已育,都让我念念不忘。
因为,成为期待中的自己,这个评价太美好了。
而此刻看剧的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像那时的我,那么羡慕别人了。
因为此刻的我,就很好了。
这和我的年度主题“自洽”也非常贴切。
我想是心态的逐渐改变,也是我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很多。
因为现在的我,想到,就可以去做,就能实现。
无论是备考,减重,阅读等。
所以,我不必艳羡别人拥有的光环和标签了。
就像吉本芭娜娜在《花床午歇》中写的:即便有沉重的心事压在心头,人只要凝视自己内心的光,就能快乐地生活。
大家都有仅属于自己的幸福,任何外人都无法参与其中。
三、各自负重而已
另一方面,我也逐渐理解了: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都是有苦有乐。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才能细细摩挲生活的粗糙角落。
一如Rebeca不能享受一人座的心酸片刻,简庆芬不甘到去窥探队友前女友的现状,都是别人未必能看到的。
就像第一集和第二集间的微妙的转场一样。
简庆芬的老公在车上看到Rebeca,穿着风衣气质依旧很好。她边走路边打电话,却重新走进了他的视线了。
听到Rebeca软软糯糯地说:我没有生气,我要去餐厅囖。
我也以为她是和男朋友打电话,生活理想的样子。
第二集却道出了真相,原来自由职业者的Rebeca正在请要离职的助手再考虑看看。实际生活中的她工作忙,压力大,积蓄不多。
但是只看到片段的对方不会知道。
很喜欢蔡崇达在《命运》中说的:“大家的生活各有一片望不到头的汪洋,谁是发自内心管他人风波的?”
同感!吉光片羽当然美,但是谁又能看到全貌呢?
四、感知自己的幸福
年初看的《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其中有很多小细节很有共鸣。
其中提到:远离成果主义、花时间感受并体会过程,能够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经常想记录自己的沉浸时刻,就是那种忘记时间,不想摸手机,完全沉浸在当下的生活片段。
这样的时间越多越长,时间贫困的感受也会大大减弱,幸福感也随之而来。
那些记录下来的片段,有时候回看,都觉能感受到那一刻的快乐。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单》的作者在书的结尾提到:
我们要从“更快、更好”则会中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 转向“天空真美啊” “这个太好吃了” “发呆的时间真舒服”等这样尽情感受幸福日常的生活方式。
这句话的后半段太让人心动了,与君共勉。
简庆芬在剧中说:好久好久都没有那种“好快乐”的感受了。
我一直觉得快乐是有阈值的,每个人对快乐告知的阈值范围完全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变化。
30+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的快乐门槛越来越高了,但是生活细节上却常常被小快乐击中。
昨晚和瞌睡君把冬天的床单换了,厚被子也换了轻薄的。
躺在干净舒服的大床上,轻便的被子带来春天的便利感,就像脱下了冬天的厚外套一样,整个人都熨帖得很舒服很平整。
所以,我也开始在朋友圈里写生活里的小快乐系列。
此刻的我,在家运动后洗完澡,瞌睡君带着端端睡了。
我匀了半个小时躺床上玩手机的时间,半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把草稿箱里一气呵成的1000字,继续写到1900字,我也拥有沉浸在当下的小快乐。
中午和娜蓉聊天时,我就提到这篇草稿箱里的一些想法。
果然有想法要及时记录,及时发出来。否则心情不断变化,片刻的感悟也会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