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道超车造出“中国争气机”!“将军院士”就是这么自信!

文化   历史   2024-07-24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
编辑:夏寒斐 程涵




话说在去年,上海曾经举办过一场“数智上海2023峰会”,在开幕式上,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发表了演讲。


邬江兴

这位老爷子其实是少将。正是这位邬江兴将军,竟然打破了西方20多年的技术封锁,一次次为中国赢得科技创新的话语权。这里面又有多少故事呢?


自学数理化 二十岁设计计算机


邬江兴出身于军人家庭。1953年,邬江兴出生在父亲的驻地——浙江嘉兴,父亲就给他起了“江兴”这个名字。



上学之后,邬江兴属于那种聪明但有点调皮的学生。年幼的他还特别喜欢听科技故事,每天守着收音机,就为了准时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科普节目。


除此之外,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刚上初中的时候,邬江兴就加入了一个无线电兴趣小组,刚过一个星期,他就能自己配装出一台五灯收音机了。要知道,兴趣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可都是高中生,一个个看得是目瞪口呆。


1969年,16岁的邬江兴从初中毕业,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选择应征入伍,来到深山里做了一名坑道维护兵,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钻坑道、凿炮眼、炸岩石,不光得抡锤打钎干体力活,还有装火药引爆这样的脑力活,更别提整天尘土飞扬的,一天下来又脏又累,这工作环境一般人可真待不下去。


有人吃不了这份苦,纷纷申请调离或者转岗,但邬江兴却干得十分起劲,还爱研究一下炮眼凿成什么角度、炸弹用量多少才能既节省又能达到最好效果这些技术问题。


很快,他凭借着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一年之后就被选拔到南京军区某个机要部门担任数据录入员,这个工作可了不得了,因为他能接触到当时最顶尖的计算机!


根据邬江兴的回忆,这台计算机足足有一幢楼那么大,他只有在送纸带的时候能朝机房里看一眼,只看见一片幽静之中,有无数红色、绿色的小灯闪闪烁烁。



邬江兴被眼前这幅景象惊呆了,从此就迷上了计算机。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成熟,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出故障,维修员修都修不过来。这可让邬江兴等来了机会,他凭借着出色的动手能力,边学习边摸索,渐渐也掌握了一些修理计算机的技巧,开始身兼两职。


邬江兴本来就觉得没能上高中继续读书是个遗憾,现在又看见了这样高精尖的技术设备,思来想去,还是想圆一下自己的读书梦。


好在数据录入员的工作并不太忙,他在干完本职工作之后还能挤出来一些时间学习一下数理化知识。不过也正是因为学习,邬江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被发配去养猪。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满腹委屈地给父亲写信诉苦,父亲在回信里告诉他,认准的道路就坚决走下去。有了父亲的鼓励,邬江兴坚信自己在工作之余学习专业知识的选择没有错,他就用这种方式学完了初二到高三的数理化知识。



1975年,他又进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学习,从此正式走上了他热爱的科研之路,杀进了一片与父辈不同的战场。在接下来四年的时间里,邬江兴学了不少高等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脉冲技术这样的专业知识。


由于成绩突出, 20岁的时候,还在学校读书的他已经可以主持设计计算机研究项目了!当时中国计算机整体开发水平是每秒一亿次运算量,但邬江兴主持研究的这种计算机每秒运算量能达到五亿次,是当时国内最快也是最大的计算机项目。


然而1985年的6月,中国宣布裁军百万,邬江兴主持的高速计算机项目最终流产了。


得知项目被取消的时候,邬江兴十分受挫,甚至一个星期没吃下饭。失去项目的他本想离开部队另谋出路,可领导怎么也不肯让他走,还说现在中国通讯行业发展遭遇困难,研制我国自主的程控交换机迫在眉睫,这个担子希望交给他来挑。



解放初期的电话通讯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经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走上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道路。然而很快,深圳、厦门这样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人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打一个电话实在是太费劲了!


一直到1983年,也就是邬江兴的项目被终止的两年前,中国通信事业终于迎来了一个重大突破——中国引进了第一台机电程控交换机。


所谓的“交换机”可以理解为电话线路的中转站,通过交换机在两部电话之间临时接通通话线路,实现两人之间的通话。最早咱们使用的是人工交换,接线、拆线都得有人手动完成。


显而易见,这样的通信效率肯定非常低。而“机电程控交换机”就比人工的高级了一些,可以依靠拨号产生的脉冲实现用户之间的自动连接,大大提升了通信速度。


转换新赛道 造出“中国争气机”


虽然效率是提升了,但这也没能彻底转变打电话难的命运。中国的通信事业究竟比国外差在哪里?


您想想,当时家里能装上电话的才能有多少个?根据统计,全国装电话的家庭不过八百万,平均一百个人里才有一个家里有电话的。想装一台电话也不那么容易,不但要交巨额费用,还要足足等上一年。


装电话难,打电话更难,一个上午能打通一个电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好不容易电话通了,声音比蚊子还小。


而且咱们还在用模拟机电交换机,国外已经用上了数字程序控制的交换机了,也就是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话的接通和挂断,当然传输速度更快,而且通话音质清楚,几乎不会有接错电话的问题。用邬江兴的话来说,这俩技术比起来,就好比一个是小婴儿,一个是大学生。


模拟交换机


当然,咱们也不是不能拥有这项技术,中国的通信市场打开之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程控交换机纷纷抢着占领我国通信市场,咱们国家每年光是服务费就要给他们上百亿美元,西方人还把中国的通信市场说成是“上帝留下的最后一块蛋糕”,他们不仅封锁了程控交换机技术,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直到20世纪结束,中国人都搞不出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


邬江兴之前一直沉迷于计算机,研究的也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之类的,突然让他转到通信技术的赛道,邬江兴只觉得两眼一抹黑。


外国的交换机技术已经发展了上百年,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赶超?邬江兴和团队成员闭关了七天七夜,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用计算机模仿一个交换机?我们不去设计什么程控交换机,而是设计一个能打电话的计算机。



这个想法一出,邬江兴就想到了自己上一个惨遭夭折的项目——每秒五亿次最高运算能力的大型分布式计算机,如果继承这个方案,作为研制可提供电话交换服务的专用计算机,那就回到了自己的优势上了不是吗?


不过,这个方案真的可行吗?要知道,当时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为了研制程控交换机,曾经动员了12个国家的数千名科研精英,花费了7亿美元,整整用了五年才完成。不论哪个数字,在邬江兴听来都遥不可及。别说七个亿,他们当时仅有的研究经费都是邬江兴借来的。


有了前一个项目的基础,经过五年的埋头研究,1991年,邬江兴硬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


他们这几个人完成了国外几千人才能干成的事,而且从头到尾只花了六百万人民币。这台交换机可以支持接入一万个有限固定电话,还可以进一步扩容,并且在交换机标志性指标的“忙时处理能力”上,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


邬江兴(右)和同事们一起研制04机


这台交换机,打破了西方国家长达20多年的技术封锁,让中国跨进了数字程控时代。这种机型批量生产之后,进口交换机从最开始500美元一台逐渐降价到了50美元,最后由于实在比不过“白菜价”的国产机,纷纷退出了中国市场。


电话也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日用品。04机的诞生着实给咱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于是大家直接把它叫做“中国争气机”。


获得了如此重大的突破,邬江兴也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互联网发展纷纷进入了快车道,咱们当然也不能落后,希望能研究出创建我国自有技术的高速信息示范网,实现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说白了就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实现三者之间能互相交叉,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脑可以打电话看电视。当然,这些功能咱们今天早已经享用上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当初这个问题依旧是邬江兴攻克的。


邬江兴和团队开创了基于电信网的三网融合技术。2006年世界杯期间,长三角地区有几万名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了比赛直播,靠的就是邬江兴研发的这项技术。


您别看现在网络直播都是基本操作,但在当时这可是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新领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利用互联网承载高清电视进行网上直播。


2013年11月,邬江兴在大学的网络攻防实验室内


从这一刻起,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就是IPTV时代正式来临,更重要的是:邬江兴创造的这项技术模式已经成为了现在通用的世界标准。


2003年,50岁的邬江兴获评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如今,他依旧在研究道路上不断变化新赛道,在新的领域“换道超车”。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