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隶属周恩来的绝密特工如何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文化   历史   2024-08-14 21:01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夏寒斐 程涵



话说在1934年秋天,在广西南宁,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来到了白崇禧的官邸。他带着一封冯玉祥的推荐信,表示希望能在桂系集团中谋一份生计。

经过简单的了解之后,白崇禧发现这位年轻人跟自己是同乡,两家还有些交情,而且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对当下的时局很有见解。这样的人才可是相当难得啊!白崇禧对他简直是相见恨晚,立刻决定把他留在桂系为自己所用。

不过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年轻人接近他是别有所图。那么,他取得白崇禧的信任又是处于什么目的?


秘密入党 带着任务返乡


这个拜访白崇禧的年轻人名叫谢和赓。

1912年,他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书香门第。谢和赓的哥哥谢铁民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然而,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谢铁民不幸被捕,在桂林丽泽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当时谢和赓只有15岁。之后他便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成功考进了北京大学。20岁的时候,谢和赓收到了西北军中的爱国分子向平津各地青年发出的号召,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开展全国抗日运动。

谢和赓决定放弃自己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学业,奔赴察哈尔抗日前线,加入冯玉祥组织的晋绥抗日同盟军,并且在宣侠父等人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令人惋惜的是,短短几个月之后,这支同盟军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谢和赓也回到了家乡广西。


谢和赓

谢和赓这次回家也是带着任务去的。共产党高层决定要通过一些手段达成国共合作,逼迫蒋介石将炮口转向日军。不用我说您肯定也明白,想让老蒋转变态度,直接上去就跟人家说“你得抗日”肯定不行,还得从国民党内部分化。

那先从谁下手呢?共产党先把目光转向了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位桂系领袖跟蒋介石一直互相看不对眼。所以,这次谢和赓回到家乡,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想办法打入桂系高层,接近白崇禧等人,暗中促成国共合作。


咱们前面说了,谢和赓出生于广西的书香门第,本来在当地就有不错的家族基础和社会地位,而且谢和赓与白崇禧两家是世交,想要打入桂系内部,谢和赓肯定是不二的人选。再加上之前在察哈尔抗日的时候又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冯玉祥跟白崇禧也是好朋友。

谢和赓立刻拜访了冯玉祥,表明自己想要回到家乡发展,请他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冯玉祥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看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立刻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对谢和赓极力夸赞。


冯玉祥
拿到这封推荐信,事情就顺利得多了。谢和赓又想了想,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一向以头脑灵活又性情多疑而闻名。于是谢和赓利用自己大学时期学到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再加上自己在察哈尔地区参军期间的见解和感悟,写出了两篇论文,详细讨论了该怎么振兴广西当地的经济。


使出浑身解数 获得信任


谢和赓带着介绍信和两篇论文找到了白崇禧,表示自己想在他手底下谋个生计。


白崇禧看完了推荐信,欣然接受了这个年轻人,直接给谢和赓安排了一个工商局研究员的工作。了解到白崇禧爱读书之后,谢和赓还隔三差五给白崇禧推荐书籍。


这样当然十分讨白崇禧欢心,不过这个时候在他看来,谢和赓也就是个比较得力的手下员工,谈不上什么心腹。但很快,谢和赓就凭着一件事儿一跃成为白崇禧的心腹。


有一天,白崇禧的岳父不慎跌倒,摔伤了背。可凭当时的医疗条件,整个桂林的医生都治不好这么严重的摔伤。老人年纪大了又耽搁不得,白崇禧决定把老人送到南宁治疗。谢和赓主动站了出来,他说自己会开飞机,可以开桂军的空军教练机飞往南宁。


有人问了,既然桂军有飞机,难道白崇禧之前没想过找人开飞机去吗?这里还得跟您解释一下,对于桂军的飞机,白崇禧确实不太放心。因为几乎每架飞机都是用日军飞机的零件拼拼凑凑组装起来的,谁都不敢保证半路上会出现什么状况。


然而谢和赓就开着这样的飞机,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一路有惊无险地赶到了南宁,白崇禧的岳父也及时得到了医治。


白崇禧一看,这小伙子为了救自己岳父,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当然感动得不得了。就这样,谢和赓终于被白崇禧划为了心腹。


白崇禧


对于这位及时雨一样的年轻人,白崇禧的夫人也很是欣赏,极力撮合他和自己表妹结为连理。谢和赓推辞不掉,又怕引人起疑,最终只能答应了这场“包办婚姻”。


对于谢和赓来说,这场婚姻单纯是出于工作需要,结婚之后他也并未获得幸福。短短一年之后,夫妻二人就开始分居。为此,白崇禧还劝过谢和赓好几次,看他实在不愿意,也明白这是两人自己的事,就不再干涉了。


婚姻虽然不怎么美满,但谢和赓很快获得了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的机会。


1937年8月,蒋介石给桂系发了一封电报,邀请白崇禧到南京共商抗日大计。看着这封电报李宗仁可犯了难,一来他觉得日本人不可能行动太快,二来白崇禧是自己身边的“小诸葛”,万一蒋介石搞阴谋诡计,不把人放回来了可怎么办?


谢和赓连夜给白崇禧写了一封长信,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下的局势,并且在最后提出,现在全面抗日势在必行,蒋介石也不会一意孤行跟现在的大形势背道而驰。


白崇禧看完信之后连连点头,决定动身前往南京,还让谢和赓作为机要秘书同行。对于谢和赓来说,自己好不容易促成的这个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不到一个月,他就兼任了蒋介石大本营和军事委员会的秘书职务。



两个月之后,谢和赓写了一份《全体性全民总动员纲领之一——全国游击战争之方案》。这篇方案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两千多字。这年年底,在国民党内部潜伏已久的谢和赓终于在湖北汉口见到了周恩来,想请他给自己再校正校正。


周恩来读完之后对谢和赓的文笔和主张十分满意,又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之后,谢和赓把方案删减到八千多字,呈给了白崇禧。很快,这篇文章又被李宗仁看到了,李宗仁对谢和赓连连称赞,还把他破格提拔为上校。


1938年3月,国民党组织师长以上的将领在武昌开展集训,白崇禧要在所有将领面前发表演讲。白崇禧喊来了自己的三个秘书,告诉他们这次演讲的主题叫做《军队政治工作与群众政治工作之关系》,要他们一个星期之后把讲稿拿来,当时谢和赓就在这三个人之中。


谢和赓埋头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写出了一篇一万四千多字的稿子,当天就交给了李克农。和上次一样,周恩来连夜帮他修改。


李克农


等谢和赓再次拿到文稿回了家打开一看,文稿上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的笔记,删掉了两千多个字,但文章结构框架却明晰了不少。谢和赓仔细研究了一番,按照周恩来的思路把稿子重新誊抄了一遍,送到了白崇禧的办公室。白崇禧也没说自己到底看上了谁的,还通知三个秘书一同前往。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演讲当天,白崇禧手里没拿着讲稿,空手走上了演讲台。


谢和赓仔细一听,他心里简直就乐开了花,因为白崇禧的讲话内容跟周恩来改过的那份几乎一字不差。原来,白崇禧一眼就看上了谢和赓写的稿子,为了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口才,再加上他本来记忆力就特别好,干脆就把谢和赓的稿子背得滚瓜烂熟,来了一个脱稿演讲。


然而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讲稿居然出自中共领导人之手。您想想,当时台下坐着的这些可都是师部级以上的高级将领,听了领导一番慷慨激昂的训话,回去当然要仔细揣摩一下领导意图。



就这样,谢和赓借白崇禧之口,把共产党发动群众抗日救亡的思想传了出去。之后谢和赓把这件事讲给李克农听,给李克农笑得前仰后合,连连说:“这哪里是白崇禧讲话,简直是他开场子,由恩来同志下指示,简直是最好的国共合作!”


不光事业上越来越顺利,没过多久,谢和赓还遇到了令他怦然心动的人。


1939年春天,在李宗仁的邀请下,“中国救亡剧团”来到桂林演出。就是这个时候,谢和赓遇到了剧团的女演员王莹,两人接触久了,一来二去就坠入了爱河。


不过对于这段恋情,桂系内部却极力反对,毕竟谢和赓这时候是有老婆的,还是白崇禧夫人的表妹,他们认为王莹肯定是用了美人计。而且这事儿不光桂系反对,就连我党这边也对这段恋情很不看好。您想想,谢和赓是共产党员的身份高度保密,外人来看,谢和赓就是个军阀走狗,这样还有人甘愿给他做妾,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虽然各方都不看好,但好在周恩来出面劝大家相信王莹,这才压住了共产党内部的反对声音。诶,怪了,周恩来为什么这么相信王莹呢?这里面难道还另有隐情吗?



原来,1930年的时候王莹加入了剧团,并迅速成为了核心成员。她的努力被剧团领导看在眼里,对这个年轻上进的小姑娘很是认可,王莹也逐渐被纳进了更为核心的圈子,被共产党秘密招募为一名红色特工。


不过,她的特工身份只有极少数剧团和共产党高层人员知道,王莹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确保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她跟着剧团到处演出,在表演间隙就秘密和其他地下党员传递情报。


据说她和谢和赓的相遇是在一个秋季的晚上。当时王莹所在的剧团在桂系军营中举办一场演出,作为桂系高层秘书的谢和赓负责接待和协调工作。演出结束后,谢和赓作为主要负责人来向剧团表达感谢,两人做了简短问候,一身军装的谢和赓显得干练又精神,双方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之后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两人便逐渐坠入爱河。


之后,谢和赓与王莹又一同赴美国进修,解放后,由于身份暴露,他俩被投入了监狱,美国当局承诺:如果二人加入美国国籍就可以释放出狱,然而谢和赓义正言辞地说:“我们是中国人,绝不加入美国国籍。”最后还是周恩来用美国战俘把他们二人换了回来。


谢和赓、王莹夫妇


回国后,谢和赓进入人民出版社工作。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谢和赓是红色特工的身份才被解密,在这之前,哪怕是孩子们问起,谢和赓也从未透露自己的详细经历。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谢和赓就是这个风格,也正是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红色特工们,造就了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