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读熟课文是形成语言经验的前提

文摘   2024-11-25 18:46   江西  

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语文课一定要把朗读抓好。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如果全都要语文教师去找、去教,那是教不胜教的,语文课又会陷入烦琐分析的歧路。那么,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新鲜的、陌生的语言输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里?最好的方法是朗读、背诵,通过熟读课文把这些有新鲜感的语言直接输入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语感。


语文课要重视学生朗读,但我不赞成将很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现在课堂上教师将过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很不合适。“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专业技能,即使是作为专业教学工作者的语文教师,对于这一技能都不一定人人过关,更何况小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朗读追求应该是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是读熟、读流利。读熟了才能积累语言经验,才能获得语感,这才是硬道理。


我最近收集了几篇小学生写的文章,学生写的话大致能意会,可以读懂,但是词和词的搭配、句子和句子的组织等语病很多。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学生的语感上。这个问题从小学生开始,一直到中学生、大学生甚至包括研究生,始终存在。大学教师指导研究生感到最头疼的是什么?不是他没有观点,而是表达不清楚。但这个问题大学教师已经没办法指导了,因为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已经定型。规范的语言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小学阶段。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陆俭明教授写过一段话,“我们的老师辈,不管是文科、理科、工科的老师,语文程度都相当高,语文能力都相当强,其主要原因正是他们大多在私塾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私塾怎么打基础?就是多读多背,重视语言经验的积累,重视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所以今天语文课要回归本真,最值得借鉴的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这个经验。


现代语文教学走了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我们把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把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作为教学重点,其实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形成语言规范、提高语言素养。每一篇课文都有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一是文化常识,二是语文知识,三是语言经验。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哪个最重要?毫无疑问是语言经验的积累。可是这个内容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往往被排在第三位,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语文课应该把语言经验的积累放在首位,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书声琅琅,让学生把课文语言牢牢地输入自己的语言仓库里。


有的教师可能会担心,学生多读多背、模仿课文中的语言,会不会导致说话没有个性?对学生的语言发展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实在是杞人忧天。因为没有一个孩子的语言会是一样的。就像学写字临楷一样,学生临摹字帖会不会限制学生写字的个性?当然不会。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记性好、悟性差,处于规范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更需要强调语言的规范。


其实我并不否定语文知识教学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知识教学或学习方法策略传授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过,我更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小学这一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而言,语文知识教学包括读写方法策略指导,对学生语言运用质量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其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当学生积累了相当的语言经验,其语言表达能力到了相当的程度,学到的语言知识或读写方法规律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因此,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是小学语文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要从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转移到强调语言经验的积累上。语文课要安排大量的表达实践,通过实践去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在阅读和写作中形成语感。热切期望以上观点能够引起全国广大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的思考和讨论。

进校 红月亮
一切随心,写师训所思,写生活随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