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执教蒲松龄的《狼》。
“屠户在‘恐’的情况下,开始思考着怎么改变和防御?”老师在师生间的几个轮回的对话之后,顺势问道。
“他拿出了身体里的一把刀……”一个坐在中间的女生举手抢答,接过老师的话筒,急切地说道。
身体里的一把刀?还是身上的一把刀?
很明显的口误,回答问题的学生自己好像没有察觉到。
这是课堂上的“意外”。这样的意外老师把握的好了话,将会是一个小高潮。
如何回应学生的口误?最见教学智慧。
一直站在学生身旁的老师没有急于去纠正,而是耐心地等学生完整说完之后,镇定地补充了一句:
正如你所说的,身体里也的确藏着一把刀,这把刀就是屠户的智慧。手上的刀是勇气,身体里的刀是智慧,有勇有谋,才能让凶恶的狼顷刻两毙。
这样的回应实在是太具教学智慧,太具艺术性!
没有常见的打断、立即指出错误然后纠正,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延迟评价,把错误当作资源,极其智慧地避免了可能因纠正而带来的尴尬,让学生能徜徉在思维碰撞中并有真收获。
游刃有余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对文本的深刻领悟,是教学的真功夫。
不急不躁,耐心等待,课堂原本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只要是认真思考的,其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折射出其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