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高中学习者将携作品参与《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文摘   2024-10-28 17:00   北京  
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受10月频繁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暴影响,我们暂停了卫星上的创作,但地面驻留活动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下面是北京探月学校的蔺晨雨老师介绍的该校“艺术卫星社团”与《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合作的动态,以及学生作品的最新进展。

卫星项目自启动以来,便致力于让所有对太空探索感兴趣的人们平等地使用这个创作平台,而不仅限艺术家、科学家参与。青少年们的加入,将展现比成年人更敏锐和鲜活的视角,他们的想象力将让太空艺术充满无限希望。



探月高中学生们的作品,真的能“探月”吗?

自今年夏天在书展上遇到徐冰老师,谈及最近登上太空的艺术卫星,才发觉这个项目很适合与我的学生一起共同研究一下。


一方面,自艺术卫星发射成功以来,所有作品均来自具备丰富创作经验的成熟艺术家。然而在太空艺术这样一片亟待探索的新领域中,能够深度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们似乎缺少了一些“新”面孔。另一方面,探月学校既然叫了这么一个名字,只把学习内容与成果放在地球上,似乎也有些名不副实。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探月学校与《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的合作,便有了合适的土壤。


作为让学生们参与的艺术项目,第一步的形式至关重要。于是在回到学校后,我便找到了另一位教授创客与工程的 Eva 老师一起讨论,并最终决定采用社团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该项目。这样既可以极大提高教师参与指导的灵活度,又能确保进入社团的同学都抱有兴趣,也能为将来继续壮大学习者群体,起到奠基的作用。


所以在新学期的社团招新中,我们采取教师邀请和主动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招募到了高一至高三共六名学习者。计划在本学期中产出多个作品方案,并随着作品创作进度,依次向社团老师、徐冰工作室的同事们、探月学校校长与艺术家徐冰本人汇报。


在第二次社团活动中,所有学生都提前研究了已经登陆卫星的每件作品,然后选择一件在集会中向大家展示,并谈及对该作品或喜爱、或困惑、或受启发的感想。例如在提到艺术家高振鹏的作品《54321关机》时,学习者认为这是一件需要艺术家和观众共创的作品。每一次观看和想象,都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大家也延伸对比了艺术家约翰·凯奇的《4’33”》与这件作品的异同;在讨论该艺术家的另一件作品《地球特产》时,学习者们则更多地展开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等人为尺度的概念,并且强调了这些作品在太空中展示的必要性;而在讨论到艺术家耿雪的《宇宙聊斋》系列作品时,学习者多次在即将说出想法时,莫名地遗忘了自己想说的内容,被我们笑称为“让太空里的鬼给障住了”。


社团成员们在讨论

在本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社团活动中,所有学习者都分享了过去一段时间自己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或许和近些年太空科幻的文化作品频出有关,大家似乎都对外太空生命比较感兴趣,多名学习者在谈论自己想法的时候,都考虑到了外星人作为观众的视角。其中既有试图将地球作为一个生命主体,把地球上的活动作为生命体征,转换成某种信号呈现在卫星显示器上展示给外星人的灵感;又有把地球人的特征统一之后,选择部分特点教给外星人,达到某种盲人摸象效果的思路。


社团成员们的笔记

基于目前的进度,社团成员们计划在 11月初能够形成一些初步的方案并进行首次汇报。至于探月高中学生们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能“探月”,相信答案也将在不久之后揭晓。


蔺晨雨

探月学校艺术教师


(上述图像、文字内容均来自探月学校艺术卫星社团成员:韩伊然,刘㵾锴,曲禛,孙嘉潞,谢欣冉,张馨元,指导老师:蔺晨雨,张宜婕)




关于《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艺术星链计划”由艺术家徐冰主导。秉持参与和分享的理念,徐冰将其的理念设定为:“通过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和各领域人士参与《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分享卫星的使用权益,创作各自的作品。尝试将太空科技与当代艺术相互介入,把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共同探索这个极具未来性的领域。”

该项目由徐冰工作室北京万户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并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北京星移联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将于每周五晚6点通过该微信公众号公布项目进度。

联系方式:sca@xubingstudio.cn

更多信息: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艺术卫星”迎来太空新伙伴

北京探月学校
探月学校是一所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十二年一贯制创新学校,致力于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