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 探月塑三校区图书馆背后的故事

文摘   2024-07-03 17:01   北京  

内心丰盈的个体 ,积极行动的公民

作者:段虹羽 | 编辑:李贝川|视觉:Jackie

6 月下旬,我们在塑三的小剧场举办了一场很特别的毕业典礼,目送这届毕业生在他们开始探月的地方开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许多新朋友、老朋友,重聚在塑三校区,回忆着我们曾在这间教室做过什么项目、在旁边的咖啡馆聊过什么话题……

回到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也让我们想起了一段塑三校区图书馆的回忆,虽然它现在已经随着校区的搬迁不存在了,但我们想把它的记忆记录下来,这样的校园共建的故事,也会在新的校区继续发生。

下面是是来自段虹羽老师的分享,enjoy~~

🌕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说尽了我对图书馆的想象。图书馆永远是那个承载着最多美好回忆的地方:大学时每周拿着教授给的 Reading list 穿梭书架中寻找文献,临近期末挑灯夜战通宵赶 DDL,与同学在 reception 的咖啡厅谈古论今,作为志愿者与图书管理员一起归类整理图书......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句话还要再加一句,如果有「最美图书馆」,应该是我和对书籍充满爱与信仰的学习者们,一起从 0 到 1 建设出来的样子。

这个图书馆是我和三位探月学习者 Camile、Rose 和 Angel 共建出来的「Museseum 缪斯神庙」,英语老师 Andrew 创造了这个合成词作为她的名字,这个由「Muse 灵感女神」和「Museum 博物馆」巧妙构成的对称词,寓意智慧与灵感的殿堂。

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图书馆,Museseum 像是一个无人值守的图书天堂:书上没有防盗磁条,只有一张鲜艳的彩色标签,提示你它原来归属于哪个类别;它也没有图书管理员,没有墙和进出口的滴滴门,你拿起想看的书,找一个喜欢的角落和它共处上一阵子,看完后再自己放回书架上。

一些画风可爱的图书馆规则小贴士、专属的星空图书分类标签、定期更新的图书推荐海报似乎在提醒你,Museseum 确实是有团队在默默管理的。

🌕 学习者志愿者绘制的不同风格的图书馆规则小贴士(by 石墨,马言君)

而 Museseum 的管理运营团队,是由三名探月学习者和我在三年前歪打正着发起的一个「共建项目小组」。

将阅读的习惯传递给更多的 Learners 和 Guardians,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视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持续对自己的探索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我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是推动我做这个项目的最大驱动力。


  —— 10 年级学习者、Museseum 初创共建者张冉 Camille


 

2020 年 11 月,探月搬入了新校区,我们有了一个完全空白的地方被规划为图书馆,我也有幸成为其负责人。

面对着一片空白和零散的图书,我陷入了不知从何下手的焦虑。思维惯性驱使我应该尽快增加图书的库存、购买图书管理系统、分类上架、制作借阅卡......

但隐隐觉得不对劲儿,这些事听起来正确,但似乎不是最急迫需要完成的,不是这个社区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一边整理着书架上的书,一边也不断地跟社区里的师生聊,也走访了北京各类型不同的书店和图书馆,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中勾勒出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图书馆。

几个关键词逐渐跳脱出来:自由、开放、信任、激发思考、以学习者为主体,全社区交流与共享......

与此同时,我也被张阳老师拉进了一个叫「探月拆书帮」的神秘小群体,里面有三名同样热爱阅读却性格各异的新生:有我做事儿你放心的靠谱 Camille,随时随地可以跟你聊两块钱哲学思考的博学 Rose 以及可以 hold 住任何大场面的文学家 Angel。出于对书籍同样的爱,我们一拍即合地做出了一个决策:组建一个非学校官方的「图书馆共建项目小组」,从 0 到 1 建设出我们心中图书馆该有的样子。
 
🌕 疫情回家后在线上开例会的我们

在此后的一年里,我们便像一个孵化在探月的创业公司一样:每周定期召开例会,激烈地讨论我们愿景和价值观、组织架构和分工;用 Google 公司的 OKR 目标管理法来设定阶段目标、管理项目执行进度;把探月整个社区的人当成是目标用户,设计调查问卷和用户焦点访谈;甚至还成功地募资了几轮,发展了几位天使轮投资人......

🌕 例会上讨论出来的 Museseum 第一阶段 OKR

还记得一次在奇遇书店的例会结束后,她们抓起书包和电脑一边喊着「天哪我上课要迟到了,拜拜!」一边跑出了书店冲向教学楼。一位一直坐在隔壁桌的大哥带着一脸不可置信的神色走过来问道:“你们是学生吗?是高中生?刚刚是在开会嘛?我还以为是一个创业团队在开会呢!你们是哪所学校的学生呀?”

还记得在第一学期的「图书许愿池」活动后,经过了艰难的大量点对点问卷收集和统计,最终看到由神秘捐赠人为我们买回的一排排新书上架时,三位学习者兴奋的模样。也是从那一刻起,大家真正体会到了能够真正帮助到整个社区成员实现读书自由,和一个人的阅读愿望相比,所获得的价值感和意义感是有所不同的。

此后,她们便逐渐成长为了整个项目的主要组织、决策和实践者,承担了从项目策划、宣传、测试、实践到总结复盘的绝大多数任务,在不断完善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多项系列活动:「小玫瑰的图书推荐」、午间读书分享会、对角巷读书大会、社区调研与图书推荐。

🌕 在家校共享平台上线的图书推荐栏目

🌕 图书许愿池活动的新书上架

🌕 学习者志愿者们参与图书分类上架活动

我也会不定时地邀请嘉宾老师,他们像一位位公司顾问般加入我们的周会,为团队的决策和分歧提供不同的珍贵视角。

 
在图书馆共建项目刚刚立项时,我们花了几周的例会头脑风暴,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最美图书馆的样子。但过了很久,也没有能够跳出对于图书馆的刻板印象 —— 一个有着明亮窗户,舒适桌椅,丰富馆藏,极其安静的地方。

这是社区成员真实的需求吗?为此,我们的团队成员分头利用课余时间约了很多师生,一个个听取了他们心中对于图书馆的愿景,接着回到团队内继续探讨,得出了我们共同的愿景:

为探月社区打造出一个可以「让更多的社区成员通过自发学习对世界和自己产生更深刻的认知的机会,并帮学习者进行对新兴趣的探索的图书馆」。

Angel 用了一个很浪漫主义的描述:每个人都像是其中的一颗孤独的小星球,每个星球上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阅历、思想与景观,我们图书馆要做的,就是充当连接这些小星球的纽带,让每一颗星球在独自发光的同时,也能有机会了解到其他星球上不同的风景。

也就是,图书馆需要像一个 hub 一样,把社区的所有人连接到一起,让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这样书籍的使命才能达成。


有了这个共识,我们接着就在全社区发起了各项共建活动:馆名征集、图书许愿池、午间读书分享会、哲学专栏书架展、社区成员图书推荐、图书漂流等。

还专门开辟出了一间阅览室,在里面定期更新来自社区所有成员们所推荐的新书,期待着「每一颗孤独的小星球」都可以在这一片舒适静谧的天地中发生更多的思维碰撞,探索发掘出更多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

🌕 阅览室


当 Museseum 里的书籍被归类、上架初具规模时,一个必然会面对的问题浮现了:我们如何管理这些由大家共建出来的书籍?

专业和常规的做法是购买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把所有书都录入系统,贴上象征身份的条形码,并安装一套像所有书店和图书馆门口的配套滴滴门。

但这样的方案是否有违我们的初衷?

来自法务的婷婷老师提醒了我们,这套系统,特别是「滴滴门」的设置暗含着一个假设:放在这里的书会被大家或有意或无意地拿走,且不再放回来。而这恰恰与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基石 —— 对所有社区成员无条件的信任,是有所违背的。

并且从操作层面,这套管理系统需要有一支全职的图书管理团队来操作和维护的。显然我们这些身有教职的老师和疲于学业的同学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那什么样的管理系统最适合 Museseum?

一次和 Janice 老师的闲聊启发了我们,她提及了大学时期学校借阅图书时放在书里的「书卡」。

一张独一无二的探月书卡。

每个社区成员都将拥有专属自己的探月书卡,这张与一本书差不多大小的书卡将作为你借阅一本书的标志,在你拿走这本书的同时把书卡放在书架上,不仅可以轻巧地管理书籍借阅,其他的伙伴也可以知道是谁在读这本书,无数由书籍产生的对话和探讨也会由此碰撞出来。

🌕 独一无二的探月书卡

渐渐地,Museseum 越来越接近了我们心目中的样子 —— 一个能够让知识与思想交互流动,激发每个人全新思维与创作灵感的无边界空间。

就像当年探月品牌的主题词「探月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具象的地方。同样地,Museseum 图书馆也不是一个「馆」,而是一片思想的栖息地。


一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图书馆从最初的一个概念发展成长为了一个由学习者们主导的在社区中不可或缺的项目,经历了「一个创业团队」从零到一的旅程。身处其中的我们更是对它充满了归属感。每周的例会时间,如果没有见一面,我便总会觉得缺了点什么。我们命名为「探月拆书帮」(后更名为「探月之光」)的微信小群也是我们除了例会外的主要沟通阵地,被机缘巧合加入群聊的安娜老师称为可能是「探月日活量最高的学生工作群」。

由于升学、学业等诸多压力袭来,我们意识到团队成员未来没办法继续如此高频率地聚集在一起建设我们的 Museseum 了。伤感之余大家意识到「招新」这件事急需提上日程了。为此,大家便启动了 HR 模式,通过系统采访院长 Jason、HR 团队老师、教练、以及学长团的同学们,了解并借鉴了探月招募老师、学长团招募新队员时的原则和细节,制定了详细的团队价值观、招募流程和面试方案。

我们的招募标准
大家的共同点
- 对做社区服务有热情的
- 每周能够有至少3小时的投入时间
- 对于持续创建图书馆的空间感兴趣
- 开放 Openminded 具有听到不一样想法的能力💡
- 成长 Growth 相信我们作为团队具有进步的潜力🏃
- 表达 Expression 在遇到任何形式困难时及时坦诚表达出来 💬
- 沟通 Communication 听懂别人说话和让别人听懂自己说话的能力 🦐
P.S. 没被高亮的点 = 有了更好 没有也不是不行~

团队拼盘
- 执行力 Execution 执行计划的能力 🔪
- 时间管理 Time Control 创造和统筹计划的能力 ⏰
- 创造力 Creativity 产生自己想法的能力 🌲
- 责任 Responality 尽最大能力履行自己的承诺 📖
- 沟通 Communication 有比较好的对外社交能力 🦐

🌕 学习者们对 Museseum 的共建热情高涨

历经一个半月的线上筹备、宣讲及面试,确定了下学期加入我们团队的五位新队员,曲禛、石墨、陈彦志、连子怡、张天睿,还策划了利用暑假时间为新队员们整理新人锦囊大礼包的任务。

🌕 图书馆共建项目还在继续

时至今日,我们的图书馆共建小组团队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接力棒成功传到了Nancy老师手上。同时也迎来了三位初中学习者的加入,他们是即将升入八年级和九年级的 Harry Liu、Grace Dong 和 Flora Zhang 同学。

Museseum 的新故事将由他们继续讲述。

还记得最开始我们在讨论图书馆 slogan 的时候大家笑着重复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意识到,有了阶梯还不够,是那孜孜不倦不断探求真理的心,才是推动人类不断踏上阶梯走向未来的原动力。而如何持续不断地激发这颗好奇探求之心,是我们需要一直探索的命题。


记得入职探月前,看过 Jason 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过对于探月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相信与无限可能的地方,这里相信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希望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场景和自由,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好的生命状态。家庭和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的天花板,学习应是一个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共建、不断试错的过程

作为一个支持者和共同学习者,我很高兴看到 Museseum 成为了这所创新学校中的一个创新项目,成为了一个为学习者提供无限接近真实、接受不断试错的真实项目,在不断接力传承建设梦想图书馆的路上,去承载更多的青春与梦想。


今年 6 月,是三位图书馆共建小组创始团队同学的毕业季。即将出国深造的她们将会在更大的社群中持续探索自己,和更加广阔的世界。祝她们毕业快乐!

🌕 Camille 搬家前和最后空荡荡的图书馆的合影留念

🌕 搬家打包小分队


🌕 综合服务部老师们帮忙进行搬家打包

「完」

P.S.

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探月学校招生简章~

北京探月学校
探月学校是一所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十二年一贯制创新学校,致力于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