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亲子关系实录

文摘   2024-11-05 07:30   北京  
十一黄金周我们夫妻两个带着儿子、女儿去度假。儿子还在上小学,女儿已经中学二年级,考虑到以后女儿学业繁重,假期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安排这一路都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去放松。旅行的最后一天,已经没什么景点打卡计划。本来我的想法是,像旅行指南里写的那样——在酒店睡到自然醒,轻松享受美味的自助早餐,然后去机场,结束这次行程。但计划,从起床开始,就跑偏了。
早上九点多,女儿起来找梳子梳头发,发现自己发卡不见了,于是开始翻箱倒柜。妈妈见状顺口说了一句,你自己的东西昨天就告诉你收拾好你不收拾,现在当然找不到。大概因为妈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可能是因为说话的语气有点重,要么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太过敏感,结果是女儿一听就不高兴了。她不开心的时候,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开始模仿大人说话。接下来妈妈说一句,女儿就压着嗓子重复一句,阴阳怪气。妈妈听了当然生气,语气也越来越重。弟弟刚起床,就感觉空气的气压不对了,看着我,我也有点不知所措,这气氛和假期不搭啊。

《少年派》剧照
这一架吵过后,早上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全家保持着无限静默,仅用有限的词语沟通必要信息。吃早饭的时候,我努力地想打破这种气氛,或者口播一下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或者从早餐里找点亮点。今天也不下雨,但是也没太阳!怎么样?奶茶不错吧?香蕉塔去试试?结果却全是自问自答,越说越尴尬。
去机场之前,女儿又说要去书店看看漫画,弟弟也想去。但是妈妈觉得书店开门都很晚,去机场太赶了,要直接去机场。这自然这又免不了一番争论。你昨天为什么不说,明明有路过书店?昨天吃完饭太晚了啊!各有各的道理。最后全家十点半才退房出门,匆匆忙忙跑了两家十一点才开门的书店,午饭也没吃,火急火燎地奔上了下午一点半的飞机,在机上又饿又是互相埋怨。
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眼睁睁看着一点口角发酵到急赤白脸,自己却束手无策,感觉一天过得疲惫不堪。
后来我把这个假期经历给一个心理学老师分享,结果没想她听完反问我,你不觉得这里有问题的是你吗?妈妈和青春期的女儿吵架是很正常的啊?大家选择沉默,那也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啊。沉默是对对方的观点不认同,但也是一种情绪在释放。为什么你一定要去打破沉默呢?你想强行打破一种状态,当然越来越尴尬啊!
问题在我?我这脑回路一时转不过来啊!明明是她们闹矛盾啊!
老师继续说:这要问你自己了,一定是你太想什么事情都是完美的。完美的家庭,其乐融融的气氛;完美假期,严丝合缝的行程安排;完美的早餐,热咖啡冰酸奶。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家里人闹个别扭很正常,顺着他们去就是了。你内心就是不愿意接受什么事情不够完美。你觉得累?是不是他们都已经放下了只有你觉得累呢?
她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好像全家就我在为这个假期收官没收好纠结个没完没了!是不是性格使然!

《小舍得》剧照
生活中,我习惯早起读书,我坚持锻炼,我乐于给自己不断地设目标并且去完成,一旦和计划出现偏差我就表现不安甚至有负罪感。工作中,我喜欢把每天的行程按照半小时为尺度规划,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整理报销单据要有主次。我不太喜欢被安排工作,而是更喜欢主动地掌控项目进度。我会纠结演示文稿上的字体和标点符号,在意一个商务行程的每个细节。虽然我不相信星象学,但是基本已经接受自己是准处女座的现实了。同事戏称我“老师”,因为我不仅给自己也喜欢给同事布置很多有的没的“功课”。
按照色彩性格理论,我很蓝,注重规则,喜欢秩序。同时偏红,追求结果。

《平凡的荣耀》剧照
当然我不是今天才这样,而是从小就这样。小学还看不出来,从初中开始,我就习惯了预习所有功课,如果老师上课讲什么我事先不知道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基本上每年开学学期过半,我就把整套教科书都自学完了。课堂上老师讲课外的东西我才有点兴趣听一下,剩下的时间我会做题,且不能容忍课本或者练习册上有空着的题目。老师要默写,我就要求自己一字不差,考试如果交卷前还有时间我就一遍一遍地核对选择题结果,错别字或者审题不慎造成的错误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比一道难题的面积还大。结果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一路成绩稳定,高考名列前茅。妈妈说她从来没有为我的学习操心过,公务员爸爸则在单位同事面前宣布我以高分被名校录取的消息,这是他们觉得工作都无法带来高光时刻。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所谓的外企大厂工作,期间事业虽然有起伏但是总体稳定向上。如今居有所,行有车,育有一子一女也经常被别人艳羡。
是不是因为这样,我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完美枷锁?

《大考》剧照
是不是自己从小当“别人家的小孩”惯了,因此看到自己小孩重复着大小写、单复数之类的错误我会焦虑?儿子有点小拖延,我看不下去,催促到他烦。女儿喜欢画画喜欢读外语,但是数学差强人意。有文献说,数学强调的逻辑思维是一种能力,有人天生这种能力就是不强,就好像不是所有人方向感都好。可是我不愿意接受,我倾向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坚持不懈和训练能够带来改变,并想把这个理念实践到女儿身上,结果找辅导请家教之后却有点事与愿违,女儿对数学逐渐厌恶。孩子毕竟不是我,我可以跟自己较劲,但这样对他们公平吗?

《小舍得》剧照
最近一个球友手肘受伤的事也开始让我思考和自己和解这个问题。她是突然开始肌肉疼痛的,但是固执地坚持带伤运动了两个月,也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用她自己的话说,毕竟她打球这么多年,动作没这么不标准啊!然而,当疼痛发展到刷牙都痛苦的境地,她就只好走进医院去检查,并开始遵从医生嘱咐,接受康复治疗。她自认这是一个和自己拉锯的过程。就医后,她遵医嘱把打球和锻炼都停了,手肘康复进程良好。但是精神状态感觉不好,人不锻炼就觉得缺了什么。于是,就尝试偷偷低频率打球和锻炼,但手肘的疼痛马上开始反复。现在,她还在“治疗往前三步,打完球后退两步”的节奏中摸索,学习与疼痛共存,与不完美的自己相处毕竟不容易。
我一直在医药公司工作,我知道身体是不完美的。生病需要就医吃药,在我看来就像口渴需要喝水一样,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也就是说不仅缺维生素缺胰岛素都可以补充,即使罹患更严重的疾病,医学上也强调接受带病生存,积极提高生活质量,不必纠结自己为什么得病,纠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不必有病耻感,要积极面对耐心管理。但是在这行工作二十多年后,我却还不习惯把人生来就是不完美的理论带进自己的生活。不仅严于律己,也很难宽于待人。
《小欢喜》剧照
我和两个孩子都喜欢看的一个动画片是日本的《我们这一家》。剧中的老爸中年发福,重复着上班下班打卡,生活看似简单,但是暗地里要求不低,破坏他固有习惯也会导致温和的他发飙。妈妈喜欢在商店打折时囤积式购物,听信电视和报纸上的各种生活妙招,忙碌中经常搞混女儿和儿子袜子,忘记垃圾车收垃圾时间,做便当更是缺乏基本美感。两个小孩,橘子和柚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在乎同学的评论,觉得家长不合时宜的出现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当然无法接受父母推荐的发型。一家人相处的时候,爸爸希望妈妈做好饭、放好洗澡水,不要唠叨。妈妈希望每个孩子听话,少花零用钱,可她贪小便宜的习惯屡次让全家尴尬。孩子则总以为做错了事大人不知道,当然结果是早晚会被发现最终在劫难逃,这时妈妈又总是用自己过时的价值观带着正义感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输出,结果就是一家人每天吵吵闹闹,大小矛盾不断,各种笑料也层出不穷。看似荒诞夸张,实则现实写照,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我们这一家》剧照
我们看的版本,孩子花妈是闽南语配音的,“粉红凤凰飞”完全分不清,非常贴地气。而她刷碗喜欢扭着身体跑着调哼的歌曲,我和孩子都会唱了。每次吃晚饭我们看《我们这一家》,儿子都会笑得忘了把筷子上的菜送到嘴里,女儿也总是说,其实这样的一家挺好的。我想,这一家和所有的家庭一样,好就好在不完美吧。

三联少年商城,“双11特惠”列车已到达

很多优惠等着你来。

别错过,快上车!
活动时间:10.28日-11.11日

点击进入优惠专区

三联少年新知
《少年新知》官方公众号。每个孩子天生拥有成为独一无二个体的潜能,愿他们都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