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刻意“穷养”或“富养”长大的孩子,一辈子为钱所困
文摘
2024-09-25 07:30
北京
关于穷养与富养,民间自古有一种说法——“穷养小子,富养闺女。”这句话的含义一直有争论,但它也揭示出我们当下的困惑:在物质相对充足的今天,父母在经济上怎么对待孩子才合适?
文|
訾非
刻意制造匮乏
“穷养小子,富养闺女”是中国自古的一种说法。
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在养育男孩子的时候,不要提供太多的物质资源,要让他过得穷一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奋斗的动力。而养育女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多提供一些物质资源,让她们体验到富足感。也有人说,所谓“穷养”,其实是让孩子多承担责任、遭遇挫折,不要“娇生惯养”。
这解释倒也有理,毕竟,古语里“穷”字是“困窘”的意思,并非像现在这样单指物质上的匮乏。孟子有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里“穷”便是与“达”相对的意思,是指不得志、不发达。再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写到“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他的意思是,人在非常辛苦、极其疲倦的时候,往往会呼天抢地。在农业文明时代,男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护卫者,要让男孩小时候多体验劳苦,才能承担顶梁柱的责任,放在农业文明的上下文里,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不过上面两种解释其实并不矛盾,只是第一种解释只强调了穷的物质层面,而第二种解释涵盖了包括物质穷困的更广义的困窘。
在如今男女平等的时代,社会期待男孩女孩都发展成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独立个体。谈金钱与物质财富对成长的影响,首先要把男孩女孩放到同一个视角下去分析,同时兼顾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比物质条件更重要(视觉中国 供图)
笔者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碰到过一些经济条件良好,但是从字面意义上谨遵“穷养”古训的为人父母者。
他们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但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上能省则省,更不用说其他方面的消费了。他们这么做的深层动机我们且不追究,他们给孩子灌输的价值观看上去似也合理,即所谓“勤俭节约”。他们也会告诉我们,他们信奉“穷养”的价值观。他们孩子的衣服用具,来自兄姊或表兄表姐穿旧用过之物,零花钱极少甚而几乎没有。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属于“赤贫阶层”,往往羞于和其他同龄人有物质往来。有的则为了能从别的孩子尤其是阔绰的孩子那里“分一杯羹”,诉诸巴结攀附,成为他们鞍前马后的“跟班”。
这样的孩子往往比真正家境贫寒的同龄人更有物质贫乏感。
家境贫困的孩子,他也可能会羡慕那些锦衣玉食的同龄人,但他在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之后能体验到满足感。
而在家境殷实的环境下却不得不体验由父母刻意制造的拮据生活,会导致孩子“认知失调”——他无法理解父母极端节俭的理由。他可能会觉得父母不爱他,或者想象在他的生活里有永远都难以摆脱的物质上的风险(否则父母为何在对待金钱方面有那么反常的举动?)。
他也可能会深信保持匮乏状态才是有道德的生活风格(就像父母所强调的那样)。这种失调的物质匮乏感一旦深入骨髓,哪怕成年后这个人丰衣足食,仍然难以在物质上感到富足和安全。
《小舍得》剧照
在匮乏感的支配下,他成年后倾向于选择能快速提高收入的职业,不惜放弃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
他如果身心合一,能以赚钱为乐,也可能在商业、金融方面小有成就。但如果挣钱的工作只能缓解他的匮乏感,却不能让他乐在其中,不能让他体验到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他的内心就容易冲突纠结,在感兴趣的职业和很挣钱的职业之间左右为难。
即便年纪轻轻就年薪数十万元,30多岁已经腰缠万贯,在收入层面上已然“碾压”绝大多数同龄人,也比大多数中老年人富有,他也常常体验不到富足感,而是觉得只有达到极端的富有才可以放松下来——而这个标准水涨船高,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他当然也会想去创业,以便挣到“天文数字”的金钱,但他又往往不敢去尝试——如若创业失败,生活质量从现有的水平跌落下去,这种后果于他而言是非常可怕的。他可不想在成年之后一夜回到小时候。他也可能有过短暂的创业尝试,遭遇不顺和失败就迅速放弃,回去继续做他看不起的中产阶级。
《我是余欢水》剧照
刻意富养
与刻意给孩子制造极端匮乏感的父母的做法相反,有些父母生怕委屈了孩子,但凡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一定给予满足,甚而如《马太福音》里所说的那样——“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他们的孩子是同龄人中的“土豪”,也是有些匮乏孩子巴结攀附的对象。
“土豪”孩子的父母对这种做法的风险认识不足,或虽有所迟疑,却欲罢不能。
一旦用金钱可以实现大部分愿望,而且金钱的获得并不需要努力,这种直接奖赏的体验久之会在大脑中塑造出类似于吸毒成瘾的路径。
虽然这种成瘾的破坏力未如药物成瘾那么具有毁灭性,但它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的消极作用有目共睹。“土豪”孩子生活在超现实的世界里,金钱的易得性使得快感反而更不容易得到,刺激物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更多的金钱、更昂贵的物品、更新奇猛烈的体验,才能让一个意兴索然的人振作起来。及至成年,如若走入现实世界,他意识到愿望的满足需要通过努力,而且要经历种种挫折,甚而有些愿望终究不可实现,他将如何是好?
有些经济富裕的父母自己生活并不奢华,甚至可以说相当简朴,把物质享受的“幸福”堆到孩子身上。
他们见不得孩子的物质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有求必应,甚至额外提供大量金钱让孩子体验意外之喜。他们自身小时候往往为贫困——尤其是刻意制造的贫困——所苦,在经济不再拮据之后,仍然在消费时体验到深重的内疚感。他们的孩子代替他们享受花钱之乐,成了他们自身无法解放出来的“享乐型人格”的替代物。此时孩子扮演了父母引诱他扮演的角色,满足了他们不敢自我满足的需求,成了父母人格的附属物而难以自知,更不用说自拔了。
《加油妈妈》剧照
与刻意制造匮乏相反,一些并不富裕的父母刻意为孩子制造富裕体验。
“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不能没有”就是他们的座右铭。就算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在物质上体验到富足感,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然而孩子迟早会意识到,他的“富裕”生活,是父母亏待自己的结果。他或心怀歉疚,或胸有怨愤
(“我有一对多么没能力的父母!”)
,鲜有不受内心折磨的。他在歉疚的驱使下也可能会付出巨大的努力,想对父母有所回报。但他又太需要支撑起光鲜的生活,太需要通过拥有一些奢侈昂贵之物来补偿失落感
(“虽然我穷,但是我至少拥有一些值钱的东西”)
,乃至于无暇他顾。
展示了父母们穷养、富养的种种极端做法,笔者也想谈谈一些家长们在这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家长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坦诚的,保持着平常心,不以富贵傲人或者因贫穷自卑。他们会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基本经济状况,但即便富裕,在提供零花钱时也绝不高于孩子同龄人中的平均水平,坚持不在这方面搞特殊。他们不鼓励或者诱使孩子爱慕和追求奢侈的事物,但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不会完全不理会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他们重视培养孩子从做事本身获得乐趣,也鼓励孩子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些金钱回报。
他们明白,不付出努力就总是能获得奖赏,或者做出再多努力也得不到报偿
(不管是心理的还是物质的)
,不利于孩子能力感的发展。
(插图:
范薇)
另外,尽管穷养、富养与性别的关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截然对立,但面对易得的金钱和物质财富,男性比女性在概率上更容易沉迷其中,也是一个事实。
我们当然无法断定一个男孩就比一个女孩更容易在金钱和物质财富上“成瘾”,但随机选择100个男孩和100个女孩,通常其中会有数量更多的男孩在遇到易得的金钱和物质财富时变得沉迷其中。
这与男孩的人格发展成熟比女孩慢有关,而且一些与冲动有关的先天的气质,比如多动倾向和孤独症倾向,在男孩这里出现得也比女孩多。数十年来的一系列心理学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
(ADHD)
和孤独症
(又叫自闭症,ASD)
。两者的发生率,男孩都比女孩高数倍。
那些够不上诊断,但有ADHD和ASD倾向的孩子里,男性也比女性更多。有这两种障碍或者倾向的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弱,容易冲动与成瘾,如果家长给予过多的金钱和物质方面的直接满足,后果可想而知。这似乎支持了“穷养小子,富养闺女”这句古训。但鉴于个体差异总是大于群体差异,笼统地对男孩对女孩采取截然不同的养育方式,无异于削足适履。即便有ADHD和ASD的孩子,也不能用所谓的“穷养”来“矫正”。ADHD和ASD倾向的孩子除了容易冲动,也容易焦虑和担忧。刻意制造的贫穷会带来另一些心理问题——这我们在上文已经探讨过了。所以,不要让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直接获得大量的金钱和物质财富,是“穷养小子”的道理所在,但把它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刻意制造贫困,就不是明智的做法了。
《虎妈猫爸》剧照
同样地,“富养闺女”这句话的道理所在,亦不过是在巨大易得的财富面前,女孩子相对来说“冷静”一些,更禁得住考验,不那么容易变成千金一掷的狂放之人。
但这也只是在概率与程度上与男孩的相对差异罢了,以为让闺女“泡在蜜罐里”成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人,也没有事实依据。
(訾非,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多年来从事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曾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任职多年)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41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社团、身体、AI、南北朝、游戏、古生物、语文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I3NjEwOQ==&mid=2247591810&idx=1&sn=30748b11d3b73b3b6aee30a0b028c10e
三联少年新知
《少年新知》官方公众号。每个孩子天生拥有成为独一无二个体的潜能,愿他们都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最新文章
当孩子去研学
原来我是“人机”啊……
讲个故事再睡吧
苏东坡是一位天才的心理学家?
如果你的孩子说“我不想上学”
我本就是珍宝,值得这世间所有美好
外号,会不会在我们孩子这一代终结
假如苏东坡来当教育部长
如果你想了解苏东坡,来看看这些书
做人太累了,干脆当个“伪人”吧
不妨先让孩子做个美食家
读完这本书,你对唐诗将会有不亚于专业程度的了解
双11订阅季直播来啦!让你的阅读更省钱!
我的“苏东坡时刻”
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不完美亲子关系实录
这危险的世界,你敢让孩子独自放学吗?
充满戏剧色彩的凯迪克金奖作品,笑过之后意味深长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西红柿,一捏就爆
你喜欢烹饪吗?还是更擅长吃?
三联少年商城,“双11特惠”列车已到达,快上车!
没完没了的小组作业,没完没了的PPT
要珍惜啊,放学路上那段短暂的闲暇时光
刮开“知识盲盒”的乐趣,让你每个月都期待
假如世界上真的有龙,如何研究龙?
友谊是强求不来的,有缘自会相见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刷屏的网络梗,正在侵蚀这代孩子的大脑
碰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人生幸事
数学的力量在这本书里瞬间具象化了
秋冬护肤不再愁,几十块搞定全家护肤,全靠它
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还要比呢?
和性格不好或成绩不好的同学做朋友,就是毒友谊吗?
孩子问,你不会连个朋友都没有吧?
好习惯是不是逼出来的?
输得起和赢得了一样重要
秋季上新!爆款童鞋来袭,萌宝秒变时尚潮童
这个季节,水果该怎么吃?有这些就够了
女儿“最好的朋友”,老母亲还能当多久?
亲爱的前好友,我想跟你好好告别一次
被看见是什么感觉?被排斥又是什么感觉?
为了体测,我终究还是请了教练
为了孩子满世界搬家的中国家长,就能逃离“内卷”了吗?
友谊是一门必修课,越早学越好
她的成长,我的烦恼
八年级体测,如何面对一场可能打不赢的战斗
孩子才是最好的旅游搭子
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苏东坡的生活方式比我们更现代吗?
刻意“穷养”或“富养”长大的孩子,一辈子为钱所困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