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事情。那时候我有两个好朋友,我们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说,但有一天,她们突然把我约到操场上,一起宣布以后再也不跟我做朋友了。后来,我们偶尔还会在路上遇见,但再也没有说过话。我既没有向她们追问过原因,也从未想过要去修复这段关系。这段记忆一直保留到30多年后的今天,就像人生中的一道暗影,虽然被抽离了情感的力量,但它始终都在。
《我们的世界》剧照
2020 年,我们做过一期关于友谊的封面。在那期杂志里,我们讨论了友谊是什么,拥有一份真正的友谊意味着什么,它到底赋予了我们平凡无奇的生存什么样的价值。爱、忠诚、信任、相互扶持,这些都是友谊中的应有之义,但就像任何一种形式的爱一样,再美好的友谊也会出现罅隙与裂缝。
在这一期专题里,我们想要讨论如何处理友谊中的这些罅隙与裂缝——
当你觉得一段旧日的友谊逐渐成为负担时……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本期杂志
如果友谊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那么,我们认为这门课越早学越好,而青春期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时机。
为什么青春期这么特别?
在此之前,你还是一个孩子,生活相对简单:做什么,玩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玩,基本上听父母的安排就好。但到了青春期,你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独自踏上通往成人世界的冒险之旅。一方面,你想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想要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成为自己;另一方面,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关注和钦佩。你想要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想要成为一个在同龄人中“受欢迎”的人。
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而且都与青春期大脑的变化有关,是进化赋予我们的原始本能在起作用。脑科学研究显示,青春期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正处于活跃的发育期,这使得你对新奇刺激和奖赏的追求更加强烈。而且,青春期的大脑对于社会性信息极度敏感,当有朋友在场时,你冒险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当面对同龄人的拒绝时,你的反应甚至会比面对健康和食物的威胁来得更强烈。也就是说,在神经层面上,你会把社会性排斥视为一种对生存的威胁。
最为鲜明和激烈的情感体验之一。
如果前者是一道光,那么后者就是一团浓重的黑暗。
我们邀请了10位青少年读者共同参与这期专题的操作。除了自己的友谊经验之外,他们还提出了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同伴关系和友谊的困惑:为什么到了初中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那么复杂?为什么交朋友这件事情变得那么难?为什么好像每个人一夜之间都决定戴上面具,不再说真心话了?为什么有些人要排斥、孤立,甚至欺凌另外一些人?
本期目录
在我们的讨论中,一个词语不断出现——“低能耗社交”。他们似乎对于维持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兴趣寥寥,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都省下来放在学业和自我发展上。他们称这种社交模式为“低能耗社交”。如果可以,“零能耗社交”也未尝不可。当然,他们并不否定友谊的价值。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自称拥有亲密的友谊,但他们的好朋友无一例外是小学同学或发小。
他们觉得这些友谊才是纯粹的、美好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们的脆弱性——时间和距离正在使这些童年友谊变得不稳固。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低能耗社交”这件事,因为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验太不一样了。的确,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之下,今天的青少年可以留给友谊和社会交往的时间变得很少。其中可能还有自我防御的因素——交朋友太复杂了,为了不被伤害,我宁可舍弃。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与同龄人交往的基本兴趣是如何失去的?这对于一个人的心智和情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这一期专题里,我们希望与你们一起讨论,所谓个人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同伴关系和友谊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学会解决矛盾和分歧?如何在友谊的分歧或冲突中学会倾听与共情,学会妥协与让步,学会道歉与原谅,学会善意与慷慨?的确,友谊会伤人,友谊本就意味着给予别人伤害我们的能力,但若没有这样的敞开和信任,友谊不可能走向深入。
我们还讨论了校园欺凌问题。为什么当下的校园欺凌问题这么严重?这个问题很可能与当下青少年在友谊和社交中遭遇的困境有着共同的根源,即我们这个时代高度竞争性的文化。也许你也发现了,我们的文化鼓励“成功”和“权力”。是的,我们都需要一定的权力来掌控自己的环境,但一个人人痴迷于成功、不惜一切代价打败别人和成为“最强者”的世界,是很难为友谊,甚至为最基本的善意留出空间的。我们很可能在无意中创造了一种欺凌性的文化,而青春期的校园恰恰是这种文化的微缩复刻版本,而因为青春期的特殊性,有时候甚至可能更残酷。但是,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也发现,朋友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哪怕只拥有一个朋友,一个人被欺凌的风险就会变低,即使遭到欺凌,他的痛苦也会减轻。就情感教育而言,对别人的一点好奇、善意和谦卑,不仅是个体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在社会层面摆脱偏狭和丛林法则的小小突破口。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