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分析苏东坡312首词作中的情绪词,发现他常用的有33 个情绪词,其中有23个是消极情绪词,7个是积极情绪词,剩余3个是中性词,并由此认为他也不像人们通常称赞的那么乐观旷达。不过,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所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所有诗词里的消极情绪词总和一定比积极情绪词多。要判断苏东坡词作中是否情绪更积极,需要先建立一个对比标准,计算出词作中积极情绪词与消极情绪词的平均比例。
真正的乐观,并不是对苦难钝感。苏东坡必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他在经历坎坷崎岖后却达到了一种为人称道的人生境界,拥有饱经忧患后的乐天、宦海沉浮后的纯真。他是怎样做到的?有什么我们可以学习的情绪调控秘籍吗?
社会支持
来自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总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苏东坡有手足情深的弟弟,有相爱相伴的妻子,有很多爱他的朋友、学生,甚至还有上至太后下至平民的万千粉丝。“子由”是苏东坡诗词中的高频词。他写给弟弟子由的赠答唱和诗词, 现存200多首, 约占他诗词总数的十三分之一。无论天南地北,他们总在通信。“与君世世为兄弟”——他们的感情好到让人泪目。他们不仅血脉相连,还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如果有一个人,无论何时都会信任你、理解你、支持你,那我们都会有更多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剧照
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支持,其实源自本人的特点。苏东坡之可爱,不仅仅在于他真诚而有趣,更在于他对他人的喜爱。他看人不受等级、身份这些标签的影响。他看谁都好,因为他能看到每个人身上的可爱有趣之处。人人都希望被人喜爱,而人际吸引并不仅受表面行为影响,更是由深层的态度所决定的。
活在当下
悔恨过去与忧虑未来构成了人的大部分烦恼。活在当下,可以减少思绪带来的烦恼。苏东坡有“吃货”属性,这也是今天我们很多人的解忧之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只要有好吃的,其他的日常烦恼都可以忽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不要沉浸在纷纷扰扰的愁绪之中,哪怕是煮茶、品茶这样的日常小事,也会带来愉悦和满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仔细观赏煎茶泛起的泡沫,品尝鲜嫩的春蔬,这种状态有些像正念入门练习的“吃一颗葡萄干”,依次调动自己的感官,珍惜地、隆重地、专注地去吃一颗葡萄干,由此练习觉察自己当下的体验。
《历史那些事》剧照
活在当下,不仅活在舌尖,也活在美的体验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转换视角
苏东坡似乎总是能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像这样同时提到相反两端的诗句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已经是看到事物的多面了。不但是纵横、远近、高低的视角变化,而且跳出了这一切视角,觉察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会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当我们可以觉悟到自己的想法、感受只是若干种可能的一种,不是唯一,也不唯真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主动地、自由地转变视角。
开始感觉是坏的事情,换个视角心情就会不同。苏东坡在贬去海南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路历程:“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他一开始对难以离岛感到忧愁,但是转换视角,用更广阔的尺度来看,谁又不是在岛上呢?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历史那些事》剧照
这种视角转换,大事小事都用得上。我们很多人会为自己的一颗痘、一缕白发而揽镜烦恼。但自己留意的,不等于别人也会留意,换到别人的视角设想一下,也就释然了。
就像苏东坡看到自己的胡须变白时说的,“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自己留意的,不等于别人也会留意,换到别人的视角设想一下,也就释然了。
躺,也是一种选择
苏东坡以陶渊明为偶像,不止一次在自己的诗词中吟咏“归去来兮”。这让他在风波险恶的宦海沉浮中保有一种退出、躺平的选择。有时候,只要感觉自己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就可能更好地耐受当前的辛苦。“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别一种生活的想象本身,就已经带来了安慰。
最好的和最差的,常常形似。又卷又躺的人生,可能很惨,也可能很赞。惨者如“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赞者则可卷可躺,卷得痛快淋漓,躺得舒适自在,就像苏东坡。
《苏东坡》剧照
不曾卷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不曾为了什么而执着,而动心忍性,而九死不悔,生命就像不曾燃烧的煤块,从未散发能量与光彩。“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为了理想而执着坚守。
卷个不休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如果不曾忘情山水,忘却营营,不曾静静地赏一朵花开,醉一次明月,生命真如徭役,为目标而奔波却忘了自己。小躺一会儿,正是享受自己的存在,与天地万物相连。
愿我们也拥有可卷可躺、不虚此行的人生。
(本文原载自2024年第11期《少年新知》杂志)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