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初二,拿着最近的语文测试卷给我签字。我看到一道题她没答上来,题目是问下列哪个故事和猪八戒无关,选项四个分别是:高老庄大圣除魔、敕封元帅号天蓬、花和尚大闹野猪林和行者三调芭蕉扇。
我说这几个选项,野猪林的故事是《水浒传》讲鲁智深的,其他都是《西游记》里的,豹子头林冲和花和尚鲁智深哥俩好,天蓬元帅是猪八戒曾经的工作岗位,高老庄是二师兄的伤心地,你不知道?
女儿不甘心地说隐约听过,但这些课本上都没有,超纲了。接着说如果同样超纲考题问《火影忍者》或者《鬼灭之刃》的内容,她就会有把握得多。
《欢乐家长群》剧照
《火影忍者》和《鬼灭之刃》等漫画是女儿这代人心中的经典,我不止一次在接送路上,听到女儿和儿子或同学讨论漩涡鸣人和炭治郎,他们的相关剧情、角色扮演道具和手游。看着他们兴奋地叽叽喳喳,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在没有剧刷、没有圈发、零花钱非常有限的年代,我和朋友们能天天打卡的,只有广播里的评书联播。
那时我几乎什么书都听,谁不喜欢听故事呢?刘兰芳的《岳飞传》、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还有些说不出名字的书我都爱听,但最喜欢的是田连元的《杨家将》,杨四郎、杨六郎、杨排风、穆桂英、佘太君是我的英雄谱排行榜上的人物,烧火棍是和同学伙伴四处寻觅而不得的道具,大破天门阵到底怎么破是聊不完的话题。
《爱人的谎言》剧照
听书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说书人讲究打点,也就是一到了节骨眼上,就上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让听众心急得不得了,第二天同一时间还得要守在收音机旁听:“上回书说到”才行。等长大点了认字多了,我自己开始读书,才发现《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袁阔成说了两个星期有余,但原著从《征南寇丞相兴师》到《烧藤甲七擒孟获》却只有四章不过二十几页,比较下来是袁先生根据原著做了不少改编和发挥。哦,原来故事居然可以这么讲!
轮到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改编生涯,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我曾胆大妄为地对不少大师的经典作品进行了多多少少的调整。比如《格林童话》过于恐怖的部分我略过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杀戮的情节也先不说了,《聊斋》里的男女私情混一下过去了。我自觉这些改编是有必要的,但也明白节奏和尺度微调不能太过分,怕就怕等孩子有天没有耐心听我讲故事,自己有能力读书的时候,看到原著跟我给他们讲述的驴唇不对马嘴。当然,因为不少改编属于临时起意,免不了顾此失彼,现场翻车。
《神偷奶爸》剧照
最近给我的儿子和女儿讲日耳曼文学故事,他们分不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不在乎作者到底是来自德国、瑞士还是奥地利,只要是想象力丰富的情节就让他们着迷。我找到一本德语版的《彼得·施莱米尔的神奇故事》,书中说彼得为了钱把影子卖给了魔鬼,之后他后悔了,让一个画家给自己画影子弥补没有影子的遗憾。这一段我觉不够丰满,于是发挥了两段,说彼得又找了个裁缝帮他缝一个影子,还找了个养鸟人用驯养的鸽子飞在他头上做影子。因为不是第一次“作案”,我讲得还算流畅,八岁的弟弟听得入迷,让我沾沾自喜。可是十三岁的姐姐却看着我说,前面一整页,你一会儿就讲完了,为什么书上这么一小段,你讲了那么久?她不懂德语,可并不好唬弄。幸亏弟弟在一旁催我讲下去,她才没有进一步追究。好在讲故事时也学着说书的技巧卖关子这一招颇为好用,故意说到彼得遇到陌生灰衣人人就停住,留着悬念你们今天好好睡觉明天我们再说。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总结过他给孩子讲故事的经验,那就是给他们讲同一个故事时,“讲第二次时难免会忘了某段,不得不编造一些情节,可他们会发现这回讲的跟上回不一样。为了避免尴尬,后来给孩子讲故事我不得不一口气将故事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从这件事他领悟到,“一个作者如果在再版时改动了他的故事,即便是改得更有韵味,也必定会损害他的作品。大家都乐于接受第一印象,人天性如此,就算最离奇的故事,大家也会立刻将此铭记在心,想要修改或者抹去它的人就该倒霉了。”我想这可能是大文豪歌德借少年维特之口想表达的——改编是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追爱家族》剧照
因此每逢电影学院颁奖,我都对最佳编剧有发自内心的钦佩。无论是试图还原《福尔摩斯》,或者把经典的《星际迷航》再次搬上银幕,需要的都不仅是勤奋和天赋,更需要直面原著党指责的巨大勇气。《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 · 贝说过当年光是接手这个项目,就令他感到“毛骨悚然”,因为他对自己能干成啥样没底。绰号“卖拷贝”的贝先生接下来为了重塑《变形金刚》呕心沥血的十年,也是被无数原著死忠粉嘲讽的十年。因为改编“倒霉”的,也包括金庸先生,为了把原来连载故事《射雕英雄传》中不清楚的情节理顺,老先生下了不少功夫修改情节。怎奈很多书迷不买账,纷纷表示生命中不能承受比如黄药师对梅超风有好感这回事。
佩服归佩服,这些经过改编的前传后传新传、剧场版、大电影版,总让我觉得差点什么。我跟孩子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我看《跳舞的小人》时,福尔摩斯的打扮不是这样俏皮时髦的。还有你看的《星际迷航》里企业号的舰长以前并不是个毛头小伙子。至于《变形金刚》,是彻底颠覆甚至毁灭了我的童年美好记忆。他们听得很茫然,爸爸你在说什么,那汽车人不是这样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给他们翻出来互联网上的初代《变形金刚》,让我心潮澎湃的“汽车人变形”,却让女儿和儿子感到幼稚可笑——代沟两个字远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无力感。
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能让我们都共鸣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还可以一起坐下来看《丁丁历险记》《父与子》,但这些作品面世近一个世纪了,未见赶超者。其他的父母都和孩子看什么呢?
最近的一个意外的收获是电影《长安三万里》。故事从高适的视角,展开唐代历史,书中人物一个个跃然屏幕之上,李白、李龟年、杜甫有血有肉,可笑可亲的形象填补了我们两代人课本上的空白。电影又把每首古诗词写作和描绘的场景复刻了出来,时而华丽激昂让人心潮澎湃、时而深沉凝重感觉回味悠长,让中学生的女儿和小学生儿子以及中年人的我都安坐在电影院两个多小时跟着情节发展有笑有泪。
《长安三万里》剧照
看完后之后,女儿和儿子都说真希望有个电影系列,把课文里的每个人物都做成动画片,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儿子提议做《金色的草地》,因为里面描写的蒲公英被放飞的场景应该很美。女儿提议做孟子,她说孟子口才好,善于思辨,如果做成动画片应该是很有气场的主角人物。我则提议做《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女儿听了说这是课外读物而且有真人原型的动画应该不太好做。那天我们聊到很晚,他们平时讨论动画片都是给我科普最新的人物和技能,而我跟他们推销我曾经钟爱的怀旧经典和英雄,双方都是鸡同鸭讲,而这一次我们难得地想到了一起,还能聊到一起。结论就是,如果每篇课上内容都能发展出如此精彩的周边,我和孩子们睡前也能大有所聊。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