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度假”和“日常”,如何讲述?

乐活   2025-01-03 18:15   四川  


三亚,勾连山海,起伏逶迤,作为国内成型最早的度假地之一,凭借无敌的气候及生态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群。一大批旅游景点相继而生、花样百出的打卡地涌现、度假地产及项目如火如荼开发,三亚变成了国际的三亚,也一度成为“度假圈”顶流。


然而,在生活方式不断迭代、大周期消费者需求转变的当下,度假社区纷纷迈入升级、更新和跃迁的进程,长期超负荷运转的三亚,却“有点赶不上变化”。单单依靠景观、消费的即时效应已然不够,而三亚的度假体验,还能创新么?




空间 SPACES


#识城计划

天鹭满湾

项目所在地:三亚市

项目关键词:海岛、度假、酒店、住居、新生活方式



我们曾对三亚有过数次探访与观察,窥见其各个阶段下呈现出的不同景貌,这座捷步如飞的城市,在海岸辽阔白纸上种下道路、建筑和璀璨灯火,摇曳着椰风般的迷醉。而西侧的崖州湾则有不同,山前海前,层叠树木与咸湿海风之中,却异常“新”又异常“旧”,古城几经变迁,泥滩里长出骑楼,温和、平缓又松快的日常;不断生长的新城,川流不息间是对于形形色色事物的包容,活力、乐观又翻腾的创新。


这次在崖州湾的探访,亦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新起项目——金茂天鹭满湾,它有着创新的两面,也犹如这片蒸蒸日上的区域:一方面区别于三亚常规化度假项目,将“酒店”“度假”“日常”相结合,解构新的想象;一方面又深刻根植地域,植入海岛元素、生活与文化。“28年(1996年,海南正式揭开了进军国际度假市场的大幕),不是环境生命力的末端。”


或许,通过天鹭满湾,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在富于变化的时代、瞬息转向的趋势之间,窥见一个属于“三亚度假体验”的创新途径。





不谈流量

三亚如何谈“度假”


当谈论“度假”时,研究主体是谁?与不同于常态下的临时的、跳跃多变的旅游不同,度假更强调一种基于此地的、更静态的休憩形态,在现阶段多与“生活日常”相关联,囊括了衣食住行等身体感知及意义丰富、充满感性的精神体验。


三亚海边的日常 / 摄影:二元子哟


基于对现阶段度假需求的洞察,金茂团队亦明晰三亚“度假创新”的切入口:“沿海岸线,五星级酒店一座挨着一座,许多游客反馈,来三亚玩,最舒服的就是住在酒店,也多会泡泳池、晒太阳、在健身房锻炼等。


但同时,区别于酒店,三亚度假住宅客群大多长住或定居于此,传统度假社区往往只能满足居住需求,无法匹配酒店式体验。但对于这部分客群而言,一方面是追求三亚的气候、温度和阳光,另一方面亦对度假质量有要求。也因此,若能将高品质、酒店化体验融入家宅中、生活里,度假或许也能成为日常。”


沿海岸线,丰富的休闲设施 / 摄影:二元子哟


人们从故乡来到他乡,从北方来到南方,从城市来到海边,试图用另一个视角去观察、打量、融入一种新的生活,而他们所需的,也是一个更具实用主义与诗性尺度的空间。在对“三亚的度假体验还能创新么?”问题的解答上,


金茂将度假与住居深度融合,推出了“全新构型”——天鹭满湾,旨在将有限的假日无限延长,让来到三亚的人们可以真正“住下来,感受度假日常”,


并通过酒店式住居体验、度假场景打造、地方挖掘、社区氛围打造、社群联结等多维度进行落实。






在家即是度假


在具体层面,如何从单一“自然景观+度假住宅”模式迭代为具备永久性价值的居所,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和持续演化的生态系统?这涉及环境、资源、空间、配套、运营、物业等多层面因素,而服务、文化、内容、美学、社群等又会在另一维度增加情感共鸣及价值共识。


天鹭满湾致力于在多个需求层级中找寻一种平衡与协调,亦为项目所追求的“小满”。


“小满”意为“刚刚好”,它不去幻想找到意义或者制造意义,而是追求生活的终极平衡,希望人们在努力接触三亚真实自然和城市的过程中,在家宅和酒店、度假和日常之间,找到一种自身平衡的“刚刚好”状态。


度假与日常相融 / 图源天鹭满湾,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这种“刚刚好”对小范围家和大范围海岛生活的兼顾提出了要求,


一个能更无压力地填补平日的业余时间,通过酒店式场景及服务、两千余平的多功能会所等形成社区本身的度假感,有“我在我家度假”之体验;


一个能顺理成章填补整块儿的休憩时光,通过社群组织、活动开展等将三亚自然、人文与住户情感体验、内心状态交织,开启一种创造性的度假日常。


自始至终,度假都是要帮人们做一场逃离或改变,区别于紧绷的生活状态,获得休憩的美梦。人们创造梦境、创造乌托邦,皆是供应既有生活难以满足的部分,而作为现代产物的度假,理应从整体氛围到细枝末节,都有高于现实的期待。


度假与日常相融 / 图源天鹭满湾


而针对“家”,场景营造则相当关键。天鹭满湾从所期望供应的情境着手,首先将奢品酒店形式搬入住宅设计中,并交由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张欲晓协力打造,带着对美学与文化、空间与情感等相关联的思考,提取酒店化生活场景核心价值点,将各个部分做到极致:向上升腾的精致塔冠、极致伸展的阳台面宽、横向错动的游轮曲线、轩敞瑰丽的大堂、溯源海岛的门庭、雨林秘境环绕公共空间,从入口到家中,皆具仪式感。


极具仪式感的归家动线 / 图源天鹭满湾,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为了呈现“酒店化”的水晶感,住宅设计通过强调建筑的“线条”来统一整个建筑的立面关系,横向“邮轮”线条清晰挺拔,流畅的弧形与轻盈的手法协调统一,极大的阳台面宽则化解了景观界面多为半室内空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线条统一了建筑立面关系 / 图源天鹭满湾,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天鹭满湾在住户归家路途中设置了门厅、门头、灯光、装饰等一整套的设计,不论门庭亦或大堂,诸多细节融入其中带来仪式感:开放流动的金色雨林、大面积的石材使用、顶部伞状坡度收束透彻的自然光、流水温暖而柔和......从外踏入,犹如误入一片静谧而隐秘的雨林。


入户的仪式感 / 图源天鹭满湾


而如此雨林感,则在进入社区后达到最盛。桫椤、春羽、富贵蕨、鹿角蕨、散尾葵、针葵等盎然的阔叶草本植物与荫生的蕨类植物交织在一起,椰子树、棕榈树等茂盛的棕榈科植物矗立其中,叶片婆娑起舞,丰富的藤蔓和地被植物覆盖,构建出一片雨林织锦。


场地亦做了高差处理,堆沙置石,随形就势,并为悬瀑与崖洞,引水成池,潺潺水流互为贯通,细心浇灌着这个丰富的“雨林系统”。


丰富的“雨林系统”/ 图源天鹭满湾,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百米无边界泳池编织在丛林肌理中,呈柔和“溪流状”,浅水区配有充足的日光浴平台,水面并未隐藏泳池底部结构铺装,犹如一泓“游不到尽头”的清泉。


百米无边界泳池 / 图源天鹭满湾,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关于“家楼下可触及的度假日常”,在场景之外,情景则是更为具体的生活使用,而2300平米的会所即成为了关键点。为兼具各年龄人群需求,并提供全面、舒适、亲近的灵活在地体验,会所被划分为了十余个功能区域,形成回游动线。


会所首层大堂与行政酒廊 / 图源天鹭满湾


它犹如社区客厅,可以是一个人的瑜伽室、三五人的茶点间、一群人的聚会场,开启一次冥想、在面向景观面铺排的运动区挥洒汗水、在健康中心体察身体最新变化,或是在社区食堂与邻里相谈,人与空间、自然交互的多种可能中,社交感与地域归属感亦不断凝结。


会所各个功能区 / 图源天鹭满湾


场景、情景之外,服务感知亦是度假人群相当看重的一点,其关系生活的舒适性、顺畅及便捷度。因短居及长居人群对服务的需求维度存在差异,这亦体现在住宅和酒店服务上,而天鹭满湾所做的,便是通过方方面面消除差异,使每个住户都能享受酒店式服务。


包括为每一位住户配备专属生活管家、健康管家及旅行管家,以兼具度假性与社区性的洞察,为日常带来更多舒适与便捷。


生活管家协助解决日常琐事,如日常维修清洁、日常便利服务、房屋闲置代管;健康管家与国新健康深度合作,链接8万名医疗专家资源,关照每一位业主的身体健康,提供如自助体检与健康评估、问诊就医、急救治疗与康复、健康饮食等全天候服务;旅行管家解决三亚出行问题,如接送服务、旅游推荐与定制等。


健康管理中心 / 图源天鹭满湾


在属于“家”的范围层面,天鹭满湾本身就像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海岛”,并非极具的景观、空间堆砌,而是持续的斟酌与平衡,找寻一种能传递能维持的“刚刚好”状态。





翻开“岛民”的日常


这种更持续、绵延的“度假生活”转到更大范围的三亚,会有什么?是潜水、海钓与冲浪,还是山林、溶洞、黎族村寨、胥家船帆,或是啪嗒啪嗒掉落了几千年的椰子、雨滴狂打蕉叶的哗啦哗啦声,甚至于住在季风林周边,能得到的与住房一样奇异又迥异于传统风味的食物。


当外来者的目光转为本地人的视角,当最当下的生活图景与翻腾的海岛相连,或许能转译此地的日常性。基于此,天鹭满湾设立“满club”,聚焦三亚人文、自然及生活,通过生活方式社群的组建、海岛生活家的引领、多元密集的活动举办,将度假与地方日常深度结合,每个“新岛民”都能在其中创造属于自身的海岛故事。


冲浪 / 图源天鹭满湾生活方式主理人


满club将持续招募不同领域的生活方式主理人,并由其以生活体验官的身份,带领爱好者们探索三亚角落里的美好与更深度的海岛生活。


目前,已有来自花植、咖啡、户外等各领域的十余位主理人加入,后期还会挖掘真正热爱此类活动、有共创精神的业主共建,一起成为社区及三亚的“生活设计师,形成更为紧密的“连接感”。


海滩瑜伽 / 图源天鹭满湾生活方式主理人


前期社群活动将围绕四个方向——聚焦岛屿的山野、纵意海洋的海事、结合在地的艺文、跨领域的生活,带来如环岛骑行、雨林徒步、海上冲浪、潜水探秘、帆船旅游、荒岛露营、黎族织锦体验、热带植物讲座、沙滩舞派对、咖啡庄园探寻、咖啡豆品鉴等一系列活动。


海岛骑行 / 图源天鹭满湾生活方式主理人


金茂三亚将从各个方面助力满club的生长,包括场地支持、成立专项社群运营基金会、配备专业社群管家等,以保证社群活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并将利用自身品牌资源、合作伙伴网络,持续寻找更多爱玩会玩、有热情有推动力的共创者。


满club就如一颗种子,在三亚生根发芽,促进天鹭满湾社区内生力量生长的同时,也会在根脉纵横下,连接更鲜活的海岛生活。


咖啡品鉴会 / 图源天鹭满湾生活方式主理人


当我们将天鹭满湾所有的空间、理念、内容聚合,也就能够窥见其构建源点——


由供应奇观得到的短暂效应,基于理念、设计与服务创新,转为近期与长期、硬性与软性、理性与感性、家的温度与酒店体验的持续斟酌与平衡。


这亦是金茂“满系”产品所倡导的“小满胜万全”,每个人的需求或不尽相同或千差万别,但通过住宅与酒店、与多元海岛生活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度假社区”来尽可能回答多一部分人的需求,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平衡,便是天鹭满湾作为金茂首个度假满系产品所想做的。


海滩慢跑 / 图源天鹭满湾生活方式主理人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开篇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所以才有网红、流量和巨型的表演舞台。

 

当我们抛开景观、消费堆积的度假,会发现三亚本身处处有褶皱,岩石、海洋、森林、地方文化、思想和艺术,在“住下来”的过程中,在“刚刚好”的状态里,它们最终也会以不同方式被折叠进不同个体的日常生活中,而度假也即会成为日常。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在冯椿笔下,几十年前的三亚仅是个“T”字街,从火车站招待所的大门向右步行出去,大概十来分钟便到路尽头的百货商店,路程不足一公里。横街是南北向,四五米宽的水泥路仅一两百米,稀稀拉拉的椰子树、木麻黄树、榕树和木棉树互不连接又毫无规则得分布在路两旁。


后来,这座城市如青年般踏上春天的路,捷步如飞,约莫六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三亚,便可见无数新起建筑物和璀璨灯光,海风纵横在建筑之间,提醒着我仍在海岛之上。


六年后再次来到三亚,去了崖州区科技城、崖州古城、保平村及梅联村,与高楼、与渔村、与骑楼、与帆船、与鱼干,仿佛从现代性的这端走到那端,走过既是国际的三亚,又是岛民的三亚。



除了造房子,建筑师怎样“复活”一座空心火山村?



海南不止生椰,这7家“海岛咖啡馆”还能喝出“南洋味”?





编辑

小徐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小徐

校对

豆奶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清源,其余图片

均已标注来源













一筑一事
抵达现场,发现“建筑与生活方式”的新物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