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原是水库,自建成以来便是整个区域的生命之源,见证过土地的起伏与沧桑。如今的黑龙滩吸引、接纳的不仅有多样的生态链,还有更广泛的“新游牧”群体走入其中。
当乡村、永续以及数字游牧共同在这里“发酵”,时地建筑如何用建筑践行永续理念?如何激发乡村内部的动力,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黑龙滩让我们有了更多期待。
#创作力
项目名称:中铁诗里阡陌-乡村振兴产业孵化中心
作品类别: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项目地址:四川省眉山市黑龙滩
结构类型:混凝土+木组合结构
建筑材料:胶合木 混凝土 钢 镀锌波纹瓦 复合金属瓦
建筑面积:2290.71㎡
占地面积:1486.46㎡
用地面积:1784.97㎡
呈现时间:2024年6月
设计公司:时地建筑
主持建筑师:李烨
项目建筑师:曾宪明
设计团队:张寻 张家轩 李佳 孙鹏
陈海怡(实习)杨雅琪(实习)蔡唯沣(实习)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项目业主: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李 烨
时地建筑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Q) 您曾提到过,建立一个聚落最困难的部分是找到精神上的指引。在当地,您发现了哪些独特的精神力量?能否分享您是如何发现它们的?
时地
建筑
黑龙滩,一片散发着野性力量的土地,孕育着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初次踏足黑龙滩,我便深切感受到了它的气息。这里拥有川西地区典型的浅丘地貌,红色土丘起伏延伸,其间点缀着形形色色的植物,它们高低错落,枝干柔韧地在红土丘间摇曳。这些植物,无论生长在何种环境,都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屈不挠,坚持自我,彰显出一种难以被驯服的坚韧,更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坚不可摧。
©存在建筑摄影
(Q) 作为一位秉持长期主义的规划者,您了解到该村落有哪些问题?您是如何在规划中加入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当地社区的内生动力和乡村的永续发展的?
时地
建筑
这个村落,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实验,旨在探索中国乡村的未来可能性。在规划中,我们不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本身视为通往未来的跳板。我们观察到,一方面,传统乡村正面临衰退,土地荒芜,耕种不足;另一方面,城市中许多年轻人正脱离传统职业的束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思考,未来的乡村是否能构建一种新的空间系统和机制,以重新建立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新模式。
建筑剖面 / ©时地建筑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乡村会客厅/音乐场是一处开放性的自然主义精神空间,在夜晚仿佛巨型生物遥望着远处的湖面 / ©存在建筑摄影
(Q) 您所参与的黑龙滩未来乡村社区项目采用了新游牧主义理念。该社区结合了文化管理、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三大产业。在整村规划时,您是如何处理商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如何协调外来人口与本土居民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新理念的社区建设与您过往的经验有何不同?
时地
建筑
这个项目汇聚了众多团队,他们凭借各自的专业特长,为构建这个未来乡村贡献了宝贵的思想。尊重生态、尊重土地、尊重人,构成了这个社区的核心理念。任何商业或文化活动,只有遵循这一理念,才能获得进入这个社区的资格。
我们所做的,还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建筑本身也将呈现出动态的变化,以适应不断演进的需求和环境。这不仅是对传统乡村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次探索和实践。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依次为乡野咖啡/乡村图书馆建筑剖面、建筑北立面、建筑南立面 / ©时地建筑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图为乡野咖啡/乡村图书馆。面朝稻田和山林画卷的公共空间,是社区聚落交流和偶遇的中心 / 摄影:存在建筑摄影
(Q) 请问在参与了诸多乡建项目(如小石村整村实践、东林村镇文化中心、小杭坑整村实践、凤凰村整村实践等)以来,其对乡村建筑设计的思考有哪些变化?您能否分享一下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思考?
时地
建筑
这些思考是连贯一致的,因为建筑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是深远的。我们习惯于从长远的角度来审视一个项目,因此
建筑理念的演进并非剧烈,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普适性思想的逐步落地和适应。
在当前阶段的项目中,我们特别关注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的构建,同时也在细致观察这些公共空间在乡村社区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除了空间本身的设计,我们还注意到治理结构、空间运营以及宏观政策等方面对乡村发展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确保了项目的长期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图为黑龙滩乡建展厅。进入聚落的第一站,了解乡建和未来新游牧聚落的故事 / 摄影:Simon©ZSDC
(Q) 目前国内正在经历一场乡村建设的热潮,您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对于年轻的建筑师来说,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您认为他们应该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
时地
建筑
乡村建设的兴起为青年建筑师们带来了丰富的工作机会,甚至提供了许多独立创作的平台。这无疑对建筑师群体的成长和更新换代具有积极意义。他们能够直接参与这片土地上鲜活的实践,直面设计环境和本土文化,探索并创造出真正根植于中国土地的建筑作品。
对于比我年轻的建筑师同行们,我想说的是:保持自信,坚持自我,这本身就是你们最鲜明的特色。
乡野餐厅/共享工作站
在田野间遥望山林,在这里可以找到各式各样有趣的工作室和主理人 / 摄影:Simon©ZSDC
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Q) 您如何理解“新游牧主义”这一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观察将黑龙滩未来乡村社区定位为数字游民的理想居住地?
中铁
黑龙滩,作为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一站,启发了我们对"新游牧"概念的探索。鸟类依赖环境选择栖息地,这让我们思考,现代人在选择居住地时,是否也在无意识中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正如“鸟禽择木而栖”,人类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黑龙滩,这片天然的氧吧,为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诗里阡陌,自然与人和谐共存,诗意的生活场景得以上演。
摄影:存在建筑摄影
我们观察到许多数字游民,他们被一些人视为“逃避”现实,逃离都市喧嚣。然而,我们认为
他们其实是在“选择”,选择一个更自由、更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环境,这恰恰体现了“新游牧”的精神。
我们无法简单地定义这个地方,因为理想的社区应该是无界限的,人类、动物、植物都能自由地存在,相互尊重,彼此依存。当我们真正实现这一点时,我们离理想的居住地也就更近了一步。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摄影:Simon©ZSDC
(Q) 在您看来,哪些空间设计创意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在本次整村规划中,您最希望传达哪些核心理念?
中铁
产业孵化中心,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平台,以其宽敞的公共空间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的设计注重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旨在通过丰富的公共空间举办各类社群活动,如小型读书会、电影沙龙等,以激发社区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楼的大玻璃窗,它不仅让自然景观一览无余,更让人在欣赏农场的生机勃勃和白鹭掠过天际的瞬间,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踏实。
我们坚信,建筑本身只是社区生活的容器,是人和活动赋予它真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将不断被社区成员的互动和故事所定义,成为充满活力和个性的空间。
©中铁·诗里阡陌
(Q) 黑龙滩“诗里阡陌”的运营模式有哪些独特之处?这种运营方式是基于怎样的理念发展而来的?
中铁
我们的运营理念凝聚为"共建共创共享",这六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我们的社区精神。
共建,让每位成员在日常维护与建设中留下个人印记,增强与社区的深厚联系;共创,激励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激发创意与新思想的火花;共享,不仅是成果的分享,更是共同享受的过程,随着社区的成熟,成员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归属感愈发强烈。这三大理念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理想社区。
摄影:Simon©ZSDC
#设计公司
时地建筑
时地建筑创立于2014年,致力于研究中国城乡建筑的源头与未来发展,挖掘当地建筑灵感与文化价值,并帮助所在地再次思考其全球化过程中的定位。时地之名,缘起当下,当下引发建筑的存在,瞬间生起了永恒,关注当下、瞬间的感受,关注时代的信息,关注场地的潜质,关注人心的感知,做出直抵人心的建筑。
成都
#其他案例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
*点击展开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