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 郑艳
家长的哪些行为属于教育焦虑?
1.非言语行为表现焦虑。虽然家长只字未提“学习”二字,但是整个人的行为传递出压抑、不开心、失望、着急的负面状态。
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没考好,家长嘴上没说什么,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不语或者唉声叹气等行为。
这些非言语行为,也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焦虑的无意识体现,这种压力甚至比语言带来的压力对孩子影响更大。
2.无法包容孩子的不合理观念。青春期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什么话都敢说,三观中经常有不合理的观念,家长听到往往会想纠正孩子。但此时,如果急于反驳孩子的观点,纠正错误,容易适得其反。
3.语言上的“攀比暴力”。语言暴力类型包括“冷嘲热讽”、“挖苦指责”、“批评挑剔”等,隐藏最深的是“攀比暴力”。
“攀比暴力”有两种,一种是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另一种是将孩子现在的糟糕状态和过去自己的优秀状态作比较。
一些家长认为“拿孩子作比较”对孩子是没有害处的,是家长教育孩子努力上进的一种方式。家长的出发点本身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不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家长用之不慎,就容易让孩子出现厌学、躺平、比不过干脆就什么都不做等消极反应。
4.家长的过度期望。家长因为好面子、追求完美、对孩子前途过度忧虑、将自身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原因,对孩子有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外的期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压力和焦虑情绪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焦虑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激励孩子,用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教育焦虑?
1.学会闭嘴。如果孩子已经非常烦躁了,此时就不要硬给孩子灌输道理。
在孩子心情好、有兴趣或者主动问起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经验,尤其是如何去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经验。
2.学会示弱。这个“弱”并不是让家长真的表现出弱小,而是有些时候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优点。
比如,孩子游戏玩得不错,家长不要首先去批评教育孩子,而是让他去展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他。
3.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垃圾桶”。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说一些在家长听起来不懂事的话,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可以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了解孩子说话背后的原因。
如果他愿意说,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正面沟通;如果他不愿意说,也不要强迫孩子跟自己交流,给他一点消化负面情绪的时间。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往期节目。
编辑:张知炀
一审:袁海群
二审:曹路
三审:翟梓坪、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