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合肥市南门小学党委书记、南小教育集团总校长 费广海
什么是“孝”?
1.“孝”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截,下面是个子女的“子”,它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扶持和照顾,寓意着后代对前辈的尊敬与赡养。
“孝”字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2.孝,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核心伦理之一。像尊敬长辈、关爱父母生活,顺从父母的意愿等,都是孝的体现。
孝是个人道德的起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当一个人有了这种态度和情感,就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最终影响整个社会。
“孝”是正德之基,从历史文化的传承、社会和谐的要求、儿童成长的需求等三个方面来说,都需要强调“孝”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要先成人,再成才,所以“孝”的教育要贯穿始终。
对于父母来说,一个孩子能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就是最大的孝心。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和孝心呢?
1.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说一些感谢、感恩的话,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2.重视家庭的仪式感,让孩子觉得感恩、感谢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儿。
比如,当孩子或者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家人之间可以互相说一些发自肺腑祝福的话。还有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全家会聚在一起时,可以告诉孩子见到长辈,要鞠躬行礼等等。
3.父母言传身教。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注意树立良好的家风。父母对上一辈的日常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孝顺长辈也会成为他自觉的行为,这样父母就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有的家庭里有明确的规章,要求父母、子女、祖辈等的行为规范,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约束,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所以我们要去传承,传承就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4.家长要理解和包容。我们国家现在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于事物的表达就不同。有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相互理解,有一些误解,这就需要理解和包容。
比如,以前条件艰苦,老一辈人觉得在面条里加两个鸡蛋,代表热情和关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仍然用“加鸡蛋”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晚辈关爱,而现在年轻人是在物质条件丰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对于鸡蛋的理解和对关心孝顺的理解就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每一代人对于“感恩心和孝心”的理解不同,所以我们要把问题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双方都应该包容,尊重不同的表达方式。
5.学校组织恰当的社会公益活动、孝心教育课程等也对孩子成长发挥巨大作用。
一般认为孝心、孝道、感恩的培养重点在家庭教育,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也不能回避应尽的责任。
比如,学校可以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在活动中让孩子模仿家庭角色,承担一些家庭责任,这样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父母的理解,让他们珍惜当下的生活。
《教育第一线之心理健康》是一档面向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由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和安徽影视频道联合承办。为您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播出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台每周四综艺频道19:30、每周六影视频道18:40播出,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往期消息查看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