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看书: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财富   2024-11-02 18:11   广东  
关注 ▲阿华读书 和阿华一起成长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504/600 天



 

阅读后总是记不住怎么办?这是困扰众多阅读者的一个难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很多人所说的“记不住”,往往是指记不住书中的具体词句。

然而,阅读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复述作者的原话。

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吸收书中的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而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其次,我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读过的书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认识到这两点后,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阅读后知识记忆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如何才能尽可能多地吸收、内化书中的精华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我们的记忆系统。

记忆系统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存储过程,另外一个是提取过程,也就是输入和输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们所谓的记不住,其实是指不能从存储系统中顺利地提取出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提取这个环节我们做得太少了。

许多阅读者的现状就是,输入量足够多,但提取(输出)却做得实在太少了。

他们过分在意阅读量,因为阅读量容易量化,更容易让自己有成就感。

相比之下,提取太耗费心力了(我们大脑奉行的是节能原则,能省力就省力),而且也不容易被量化。

但是,知识要想记得牢固,我们就需要在提取这个环节多下功夫。


一、写读书笔记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

阅读多了就会产生一些思考,就会有想要分享的欲望。

同时,写作能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把知识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因为我有公众号,所以阅读和写作是同步进行的。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特别触动我的知识,那么我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输出一篇读书文章。

例如我阅读《海绵阅读法》和《九宫格写作法》时,每本基本上都写了三四篇文章。

在输出文章的过程中,这些触动自己的新知识、新认知,就会缝补到我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我们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看作是魔术贴,上面会有很多钩子。

而写读书笔记文章,也就相当于旧的知识把这些新的知识给钩住。

例如,我在阅读《快速阅读》 时,了解到人类意识一秒可以处理 126 比特的信息,而我们学习、交谈、阅读时只用到了 40 比特,还有80比特闲置。

根据这条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可以写一篇关于阅读速度的小短文。
例如在这篇小短文中可以提到:

人类大脑有意识处理的速度是每秒126比特,而平时只用了40比特。我们在阅读时,输入信息的速度远跟不上大脑的处理速度,我们大脑会把闲置的带宽用于其它事件上,这就是分神的主要原因。

因此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不但会减少分神,而且会让注意力更加集中。



除了整篇文章写一个触动自己的认知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文章中引用这条信息。

每当写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文章时,都可以引用这条信息(数据)。

而每一篇这样的读书笔记文章,或者每一次引用,都相当于把新的知识钩到旧有的知识体系(或生活经验)中。钩子越多,记得就越牢固。

我从《认知天性》中学到检索式学习时,就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检索式学习法”,每一次在文章中提到检索式学习,都会加深我的理解和记忆。

可当我们只读不写(或其它输出形式)时,新的知识点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和已有知识体系发生关联,也就很容易被遗忘。

除了写公众号文章,平常碰到触动自己的新知识、新认知,也可以顺便分享到朋友圈,当然了,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关于如何写读书笔记,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几篇文章: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4个超好用的读书笔记文章写作法

一定要大量读书,分享一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

其实,我觉得读书笔记不用在意采用什么形式,你可以写在公众号上,可以发到朋友圈,也可以写在纸上不用发表出来,也可以在书上写上自己的评论等。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读书笔记的目的和作用。

写读书笔记是让了知识在我们这里“过过脑子”,和我们旧有的知识发生关联,挂到旧知识上,这样就不容易遗忘了。


二、努力回顾书中内容


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回顾的形式来加深记忆。

樊登老师的方法是,读完一本书过一周后,他会拿出一张纸来画思维导图。

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看书本,而是努力回忆书中的内容,能回忆出多少就多少。

要想记得牢固,就需要增加一些阻碍,让大脑用力去回想书中的内容,这时候能回忆起来的,相对会记得比较牢固。

如果在努力回想后,依然记不起来相关内容,这时再翻看书本查看。

这种回顾式学习法,在《认知天性》中叫做“检索式学习”,就是让大脑去努力检索。

无论是考试,还是这种合上书本后的回顾,也都是检索式练习。

很多时候我们读过的内容、学过的知识,其实已经存储于我们大脑中了,但由于很少去提取,很少去检索,所以就记不起来了。

因此,要让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就需要多做检索式练习。

其实,写读书笔记、回顾以及复述给别人听,这些都是很好的检索练习,要多做。

在回顾书中的内容时,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可以画思维导图,把书中的脉络画出来,再把枝叶添加上去。

如果经过努力回顾后,还是想不起来内容,那就翻开书本把相应的内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

或者在纸上,或者在电子文档中,把书中的内容输出来,当然尽量要用自己的话,能想起多少就写多少。

在回顾时,即使没有落实到纸上,只是在大脑中努力回顾,也是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


三、讲给别人听


有句话叫“教是最好的学”。

如果能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或者复述出来,也将会大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阅读是一种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只有 10%。

而教别人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达到了 90%,效果远比纯粹阅读要好。

因此,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不妨试着向人复述出来。

例如家里有孩子的,遇到特别好的书,看完后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下书中的内容。

这样做不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孩子也可以接触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应只局限于每天从上到下式的命令。

家长完全可以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孩子沟通,像大人一样给孩子分享考试以外有趣的知识。

我在阅读完《认知天性》后,就把书中的检索式学习、间隔学习等方法,给孩子分享了。

而且我在给孩子听写英语单词时,就采用了其中的方法。

在听写之前不能看课本,要努力去回顾,写不出来没关系,至少努力去想了,至少过了脑子了。

这样听写20个单词后,可能只会一半,但没关系,至少筛选出哪些不会了,再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效果要好很多。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每次听写时,孩子都会预先看课本,努力读读背背。

这样20个单词基本上都会了,这其实给了我们已经掌握的错觉。

而通过这种努力回顾式听写,就可以把那些没掌握的筛选出来。

因此,讲给别人听,教会别人,这是一种效果要好得多的学习形式。

无论是学习数学、英语,还是我们平时阅读,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没有讲述对象,也没有关系,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讲书人,把书中的内容讲述出来,也可以录下来。

要提醒一点的是,无论是讲给别人听,还是写读书笔记,尽量用自己的话,因为“中翻中”是理解和记忆的捷径。

李小墨老师说:

从表面上看,用作者的原话复述更方便,但每个人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和表达习惯都不一样,记原话意味着还要记作者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和表达习惯,反而导致我们记得很慢、很吃力。

将作者的原话翻译成自己的话,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

如何判断自己真的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实现了内化呢?最直观的检验标准就是看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另外,当我们读完后,把书中的内容实践起来,当然也是更好的内化形式,毕竟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从而对我们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写读书笔记、回顾还是讲给别人听,都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形式,都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其本质也都是输出,都是在向大脑提取,向大脑检索,要想把知识记得牢固,就要多做这些提取练习。

 



·······END·······
👇


微信好友位还剩少量名额,欢迎扫码加我微信,近距离围观。



作者介绍:


阿华,终生学习者。

靠自学能力逆袭,自考专科、本科,并拿到学士学位,在微信读书阅读130多本书,在帆书听书 300 多本,写作 500多天。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把它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感谢你的鼓励。


阿华读书
一个靠阅读、写作改变命运的普通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