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内耗这个词,并强调减少内耗的重要性。通过查询 AI 工具,我了解到内耗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内心冲突:个体内心深处的不同需求、欲望或观念之间的斗争和消耗。2)过度自我批评:个体对自己的表现和行为过度苛责,不断地在内心进行自我否定。3)完美主义倾向:个体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审视、批判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导致大量的心理资源被消耗。例如,前段时间我经常在思考,我的公众号到底要不要接广告。如果接的话,以我公众号目前的体量,一条可以报价 1000元,一个月接4条就能轻松赚 4000 元,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毕竟每天花几个小时写文章,也是有成本的。可如果接了,我又认为自己的产品都还没有上线,就先推广起别人的产品,总觉得不合适,而且我的号处于发展中,我也不想过多影响用户体验。当自己没有做好时,就不断地批评自己。甚至因为要求过于完美而迟迟不敢开始行动。在这几种内耗中,我觉得最大的内耗来源于不相信自己,不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但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每个人也是不完美的。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自我一和自我二,自我一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二就是我们身体的本能。当自我一和自我二能够和谐统一时,在运动场上我们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其实不仅仅是在运动场上,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当自我一和自我二能够保持和谐统一时,便能发挥出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我们的自我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可是自我一却经常怀疑自我二,经常评论、批评我们的自我二。例如你网球没有打好,自我一批评的声音就开始在脑子中回响:你怎么这么差劲!连个球都打不好。自我一就像爱批评下属的领导,当自我二不被信任,经常受到批评时,他怎么能做好工作呢?自我一也像一个经常批评孩子的父母,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打压、否定,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怎么能够发挥出潜力呢?因此,所谓的内耗,其实就是自我一和自我二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两个自我在不断较劲的过程,在较劲中不断消耗我们大量的心力资源。这就像我们一边猛踩油门加速前行,一边又同时紧踩刹车,结果只能是原地踏步,无法到达任何目的地。那就是别太相信我们的自我一,不要让自我一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分析、权衡和纠结,直接(调动自我二)起身去行动。我发现只要没有开始做之前,就会有数不尽的问题冒出来。每个问题都会成为自己不行动的借口。例如心里会想(或者叫安慰):海报都没做,怎么上线啊?宣传文章还没写,怎么上线?再等等吧,反正就是往后拖。人就是这样,总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喜欢折腾,我们喜欢稳定,不喜欢变化,这是写在我们基因代码里的。无论写文章再难,但我早已习惯了,那是处于自己舒适区范围的任务。可是做成长创富社群,这属于自己舒适区之外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自我一就出来了,他会设置障碍、找各种理由阻止我们前行,虽然自我一也是出于好心不让我们尝试新事物,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受到伤害。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全听自我一的,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己付出行动,哪怕行动结果不理想,但至少会给我们反馈。于是,在不断纠结中,我还是对任务进行了拆解,然后开始了最小化行动。首先找人设计了海报,心想,不管什么时候上线产品,反正海报总是要有的,还是先把它做出来准备着。在做海报的同时,我也开始写社群的介绍文章,那天我在广州图书馆写了五六个小时,从下午一直写到晚上才完成。当这两项主要的工作完成后,成长创富社群终于上线了。在产品上线后,发展速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上线前我还在担心没人报名怎么办,但事实上最近几天平均每天都有人来报名。现在当我再回顾产品上线前后的心理变化时,我觉得上线前的顾虑真是太多了,不断在那里想,不断在那里内耗,事实上,担心的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出现。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心里预想的,和事实可能相差会很大,我们一定要用行动去验证、去矫正,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最近上线了一个成长创富社群,带领大家一起阅读、写作、做公众号,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了解。
👇微信好友位还剩少量名额,欢迎扫码加我微信,近距离围观。
靠自学能力逆袭,自考专科、本科,并拿到学士学位,在微信读书阅读130多本书,在帆书听书 300 多本,写作 500多天。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把它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感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