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经常重读的一本好书,作者史蒂芬·柯维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
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和学习,影响了全球无数人。分享本书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句经典。
1、如果你想获得微小的进步,就改变你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改变你的思维。
美国哲学家梭罗(Thoreau)说:“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
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改变我们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行为,所获得的成就是有限的,因为改变的是枝叶,而改变我们的底层思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例如,你每天工作都很忙碌,手里同时有五六个任务,行为上很勤奋,态度也很积极,你一天从早忙到晚。
你的时间观,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如何完成更多的任务。
这样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出并不大,于是你学习更多的时间管理技巧,致力于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更满,追求更高的效率。
但是,你的方向可能一开始就错了,你所完成的任务,大多都是看起来很紧急但并不重要的,对公司整体效益帮助并不大。
如果你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把自己的时间管理观念,从注重效率切换到注意效果,对任务按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划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第二象限的任务上,那么你的产出必然会大幅提高。
对于时间管理,如果没有这种底层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使态度再积极,行为再勤奋,总体产出结果都是有限的。
2、试想,如果耕种也临时抱佛脚会有多荒谬,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言,即使是靠投机、不正当的手段暂时获得了成功,但那终将是不长久的,德不配位,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身处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切都讲速成,“教你三天练就一手好字”,“三天写出10万+ 的文章”..... 这恰好迎合了一大批焦虑的人。
这似乎给了我们一种错觉,只要掌握了某些技巧,就可以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但这其实和鼓吹不劳而获并无本质区别。
十月怀胎、春播秋收,都是需要时间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成功”,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作者在书中也提到,在过去的200年,其中有150年都是提倡的品格成功论,例如正直、勇气、勤勉、克制、节俭、友善等。
可是在二战后,人们却大肆鼓吹人际关系、技巧的作用,速成论式成功盛行。
但从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说,一个人长久的成功,是需要良好的品德修养做基础的,这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而且未来也将如此。
因为品格论就像春播秋收一样,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无论个人、集体还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例证。
3、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对本书抽丝剥茧,只能留下最重要的一句话,我想毫无疑问就是这句: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弗兰克尔称其为人类终极自由。
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曾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弗兰克尔也饱受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
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
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例如,他想象从集中营获救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从这段遭遇中学到的宝贵教训,告诉学生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他凭着想象与记忆,不断修行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
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
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遭遇了多大的挫折、失败,我们依然有选择的自由。
就像弗兰克尔那样,即使在天天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对这种痛苦的遭遇,依然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
我们人类不像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小狗那样,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相应的回应。
相反,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类有巨大的空间可供我们选择。
例如,即使你出身普通家庭,没有资源,但依然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友好待人,努力奋进,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而不是抱怨家庭、抱怨社会。
4、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让我想起了扁鹊的故事。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都学过扁鹊的故事,他还有两个哥哥都是从医的,我们认为扁鹊的医术高明,但扁鹊却认为在三兄弟中,他的医术是最差的。
他说:
“我大哥出诊是在病人病情发作之前,在别人不知道时就把疾病铲除掉了,别人反而觉得他不会看病,只有我们家里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他好像只能治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
而我治病都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一般人只看到我用麻药让人昏迷,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由此一来名气也就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
扁鹊大哥的医术能够做到防患疾病于未然,自然是最厉害的。
而高效能人士,正如扁鹊的大哥那样,他们的思维是预防型的,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早已预见并解决掉。
之所以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分布在第二象限内的任务。
例如做规划、建立好人际关系,持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等。
因此,他们面临的紧急问题就会比较少,即使有,也很快就能解决。
相反,如果每天都特别忙,产出却并不理想,那很可能是之前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没有处理好,所以越积越多,最终都演变成当下紧急的任务。
真正的高手,并不是惊艳一刻,也不是一招鲜赢遍天下,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提前防范危险,消除隐患,把威胁化解于无形。
5、长远来讲,不是双赢,就一定是双输,只有双赢才是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选择
在作者史蒂芬·柯维看来,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 ,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利人利己(双赢):不断寻求双边收益,双赢者把生活看作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
两败俱伤(输/输):两个损人利己(赢/输模式)的人交往,双方都想赢,以自我为中心,双方都不服输,都想扳回局面,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
损人利己(赢/输):我赢就是你输,我们从小就被这种模式浸染,但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非单枪匹马,我们许多梦想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这种模式是双赢模式的最大障碍。
独善其身(赢):别人输不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偿所愿。
舍己为人(输/赢):这种人没有标准,没有要求,没有期望,也没有未来,通常喜欢取悦别人,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信念。
好聚好散(无-交易):双方没有订立合约,没有期望。
在这些模式中,输/赢和赢/输模式不合适,因为一方赢了,对方的态度、情感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模式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如果独善其身,则无法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只要不是双赢,最终一定是两败俱伤,因此,只有双赢才是相互依赖关系中唯一可行的选择。
6、如果能对不在场的人保持尊重,在场的人也会尊重你。当你维护不在场的人的时候,在场的人也会对你报以信任。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着情感账户的,这个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在这个情感账户中,能够增加账户存款的是信任、尊重、守信等,而能够减少账户存款的是辱骂、怀疑、轻视、利用、威胁和失信等。
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孩子总是不听呢?
因为父母没有往这个情感账户里存款,反而不断透支情感账户的余额,例如挖苦、辱骂、威胁、不信任等,都是在不断减少账户的余额。
要想处理好亲子关系,就需要不断往这个账户里存款,例如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尊重、选择的自由等。
我们在投资情感账户时,正直诚信能够产生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资的基础。
而体现诚信品格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背后攻击他人,如果能对不在场的人保持尊重,在场的人也会尊重你,当你维护不在场的人的时候,在场的人也会对你报以信任。
如果A 和 B聊天时,A 经常说人坏话,或者攻击他人,那么A 会获得 B 的信任吗?当然不会,因为 B 会认为,当 A 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也同样会说 B 的坏话。
如果一个人在离职后,经常在其他人面前抱怨前公司的各种不是,你觉得其他人会和他合作吗?
大概率不会的,因为将来他可能还会这样做。
因此,无论是在场的人,或是不在场的人,我们都要保持尊重,如果在场的人,说不在场人的坏话,甚至一些不实的话,我们在知情的情况下可以去维护和澄清。
如果还没有阅读本书,强烈建议阅读,即使阅读过,也建议时不时地经常拿出来阅读。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把它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感谢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