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撮人【第三十三期】涉水的月亮,把衣服打湿
文摘
文化
2024-01-22 17:28
云南
1.《王道士,或敦煌挽歌》.............................黄仙进2.《真实的蝴蝶》............................................彭然3.《在山梗上》...............................................王玮4.《随感》...................................................….铁柔5.《凝视》.......................................................夏跃锦6.《新年》.......................................................李鑫7.《白昼调制录》.............................................王珊珊8.《冬日芦苇》.................................................远归9.《老屋》.........................................................赵永超10.《赠品》.......................................................李正雄11.《年关》.......................................................罗方雄12.《一个午后》...............................................李冼13.《重阳,或农历九月初九》........................洪发金14.《年关细语》................................................梅云金15.《西塞山》...................................................河畔草16.《信用卡行销推广员》................................刘常德17.《山中》.......................................................温泉18.《冬至》......................................................芒原特约评论..........................................................赵茂宇特约插画..........................................................余贵林
点评:为“边缘者”“受戒者”进行感受性地立传,这是一个诗人从自我走向“他者”的必要路径。某一程度上,也是一个诗人是否具有自觉性的标志之一。不过,如何将他者的视角和经验处理得湿润、具有良好的触感和可信度,这显得重要。尤其在处理厚重、深层经验时,应该自觉规避一些被其他诗人用烂的,陈旧的语言。很多语言,由于遭受到大量写作者的凝视和滥用,诗人也无法拯救,这值得深思。
点评:多棒的作品!彭然兄再次惊艳我。和古典诗相比,现代诗更多需要一个诗人拥有处理复杂经验、情绪的综合力,这首诗体现了这个观点。从良好的语言灵敏性和语感,到变速、增生的思维,甚至拥有在迁移性的思维中处理复杂经验,重置经验的能力。诗人都在良好的叙述节奏中完成视野和思维的扩充,这值得赞扬和学习。
点评:这是一首具有不错质量的诗歌,结尾灵敏的思维和语言具有不错的冲击力,诗歌因此具有不错的视觉效力。和作者往常的诗歌相比,这首诗的情绪和语言的释放都更加节制,思维也更加具有迁移化的湿润感,诗歌因此更能调动读者的双重(感性、理性)感官。
点评:写作小诗需要几点,第一、灵巧、具有突袭感的语言。第二、对目标意象和经验具有瞬时的顿悟感,形成不可预知的意味。第三、中国的部分诗人在写作小诗,注重对灵态语言和空间的塑造。例如雷平阳、陈先发、余怒等等。显然,这首诗三方面都弱了一些,特别是“我耗尽一生也不会合身”,这种语言在云南,至少有几十个诗人使用过,诗人应加强这方面的自觉性。
点评:这首诗的中后半部分写得较好。我们如何处理一种“视觉化”之下的空间哲思,这首诗给了一种可行性的路径。即在感受性的语言结构中潜移默化地加入哲思的气息,形成感性、理性双重语言的互嵌,在保证语感的前提下,这点不好达到。显然,诗人在细节化的迁移中,完成了这点。
点评:稳定、准确的语言描述,是这首诗的特点。在日常性的场景和思维中如何挖掘诗性,诗人给出的答案是遵循和平淡的接受。对于诗歌的结尾,诗人似乎进行了主题性的升华,这是大部分诗人遵循的模式。但是这种心灵化的讨巧,对诗性的触发是一种间接性的损耗。
点评:这首诗的问题比较明显,诗人运用线性的叙述对语言进行串联,缺乏曲形的、轮廓性的意味,导致语感干枯。导致诗人在处理感受性的情绪时,缺乏语言的蛊惑力。对于“故乡”这样一个已经被损耗严重的主题,诗人处理得比较直白和陈旧,加入一点灵性的,或者具有爆破力的思维可能更好。
点评:如何将自己的想象、幻觉空间,贴合、灵性、成熟地表达出来,这是诗人需要考虑的。目前来看,由于诗人的语言笔力不足(语言自觉性不够,无法进行贴合的叙述),导致诗歌语言缺乏良好的情绪传达能力和可信度。换言之,诗歌还有稚嫩的气息。
点评:“空巢比空气还空”,这是一个不错的诗句。空气的“空”,是一个隐匿的,被日常思维经验遮蔽的诗性点。写作者具有挖掘隐匿在日常经验下的诗性,这是宝贵的能力。诗人运用镜头化的细节对老屋的回忆性书写,具有一定的情绪感染力。总体来看,还是属于线性的抒情,增加复合的情绪和空间,是诗人需要考虑的。
点评:诗歌不应该这样随意,或者诗歌语言不应该如此“干枯”“乏味”,如何发现值得书写的题材和诗性,作者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还有一点,对一首诗来说,语感极其重要,诗歌内容本身就贫乏,语感又丧失了,阅读就难以为继啦。
点评:这首诗的核心是表达中年乡愁和苦楚,类似的主题,被无数的写作者处理过。当我们主动选择被大量损耗、蹂躏过的主题时,也就是陈旧主题,需要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性灵点,冲击阅读者陈旧的经验。或者,写出“乡愁”的反叛性、异质性,把复杂、变化的情绪写出来,显然,作者两者都还没有做到。
点评:当我们处理所谓现实题材时,或者为他者言说的时候,需要切记,不要被单一的、光明的情绪所蛊惑。忽略了客体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也忽略了书写对象身份、情绪的复杂性,从而导致整首诗单薄、稚嫩。这首诗的结尾,甚至像高中生的口吻一样,主题或者情绪的光明升华,是很程式的写法,而不是成熟诗歌的写法。
点评:这首诗有不错的语调和叙述节奏,作者对丢垃圾的路途中看见的景象进行性灵化的书写。总体而言,诗歌的前八句和结尾质量稍好,中间部分的许多语言过于随意。例如“天空太干净了,像一块蓝色的草坪”“太阳照在身上很暖和”,写诗可不是简单的写作文啊!
点评:云金兄写了许多关于故乡的作品,但是都有一定的问题。这些诗歌都是处理常规经验的,都是常规思维之下的线性言说,所以缺乏阅读惊喜。而现代诗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质,就是意料之外的思维和语言重组,形成阅读的突袭感。或许可以尝试挖掘常规经验中隐藏的超验情绪和思维,将现实和幻觉进行融合的处理。
点评:这是一首质量不错的诗歌。这种抒情轻诗,往往具有一种感受性的哲思。同样是处理现实经验,这首诗为什么具有不错的阅读效力。一方面,诗人总是能将意象灵态化,将意象与自身性灵的感受,进行不露痕迹的叙述。另一方面,诗歌中偶尔有不错的语言转折,形成语言冲击,例如“才能成为黑色桃枝上的焰火,哑巴开口说话”。这种语言,也是保证阅读效力的原因之一。
点评:口语诗从诞生开始,其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优点在于,口语诗的语言结构更加灵活,对日常细节的关注更加忠实,气息顺畅,更具有可信度。缺点在于,口语诗往往比较单薄,很难阅读到具有复杂情绪和经验的口语诗,于坚是例外。很多口语诗的语言也比较随意,缺乏耐嚼性和含混性,现代诗中的口语可不是随意的语言,很多人缺乏这个自觉。
点评:这首诗具有不错的气度和叙述语调,诗人将自我的身体和情绪与视野内的物象进行性灵的联结,对物象空间流动的特征进行贴合的叙述,形成与物象共生的气息,具有良好的阅读节奏。诗歌诗歌的结尾也比较不错,不过,诗中的两个明喻比较陈旧,如果诗人将两个明喻处理得更新颖、高级,整首诗的质量会更好。
点评:这首诗出现了几个颇有惊喜度的诗句,在叙述转折中,诗人对物象性语言进行陌生化的联结。诗人在听力的幻觉中,对陌生化语言、对抗性语言、变速性语言,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嵌入,形成不错的阅读冲击力。不过,这首诗的缺点在于,第一、诗歌的转折比较硬,不够顺滑,气息和节奏因此不够好。第二、诗歌的结尾比较单薄、随意,可以处理得更好。
特约评论:赵茂宇。1996年生,云南昭通镇雄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作品见《星星》《中国文艺家》《诗刊》《诗歌月刊》《江南诗》《中国校园文学》《飞天》《山西文学》《草原》《边疆文学》《滇池》等刊。曾获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泰山中国大学生诗歌奖、樱花诗歌奖、红塔诗会·云南高校大学生诗歌赛二等奖等奖项。特约插画:余贵林。号二牛,别署三容斋。云南昭通人。喜山水,远宗宋元,近师清初四王,笻池门人,川峦水渚,葱郁华滋,临古修心,拾寸阴几许,慰红尘悠悠。擅书法,长于篆隶。书法以《颜勤礼碑》启蒙,后得益《张迁碑》《爨宝子》《墙盘》,师事谢崇崐先生学习篆书,识六书,摹甲骨,习简帛,衷秦汉。现为墨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协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