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撮人【第二十期】爱过的热闹浓缩为珠箔

文摘   2022-11-27 00:17  

目录

景区/彭然

降温/罗方雄

一样/仲公

诗命/赵勇超

拟青玉案/小玖

读圣经日记之七/芒原

云南拾菌记/王珊珊  

霜降/李鑫

白茅花/温泉

在弘文楼/洪发金

南归的话语/梅云

死亡的词语三/昌盛云

本期简评:乔丽

插图:邱锋





景区

彭然

一张讲故事的嘴,从老宅里走出。这嘴背后的脸
交给听到声音的人来塑形。故事梗概一反常态
奇怪地与土地无关。这里的人谈起爱情,眼神凶恶
像是每一个人都有一门不幸的婚事。火塘热了起来
火在烧,人影在发烫。艰苦的年代,两个人只要稍微碰到
就可以吸在一起。竹林有风摇,竹下有人走,伐竹的人
满身的汗水,他扛起竹子,要去建筑他的屋子。
那个夏天,女人们所有的屋子,交给男人修筑。
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告诉他们,爱人就在这里
不需要去其它村子寻找。死去的人也说
他们不能埋在别处,包括他们的儿女。
无数的山围住村子,高大,险峻。在这盆地里
每个人的命运,都凹着。看到游客的我们,他们没有拉住
问外面的世界。我记得一个小姑娘,有很好看的瞳仁。
这儿的人们坟墓没有堆得很高,怕把土用尽。

简评:凝视陌生如凝视远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发生在任何时候。诗歌中的现场和诗人的疏离,是这首诗的基调。诗人同时是一位旁观者和旅行的参与者,在谈论他地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影射自身和所有人类的宿命。




降温

罗方雄

始终还是要接受一场,猝不及防的降温
榉木,红枫,木姜,夜蒿,黄杨,豆节
仿若一夜穿了红装。枯荣的天空
掠过北来的大雁,它们是否捎来暴风雪的讯息?

玉米秸秆编织的草人在哭泣
黑色呢绒外衣在风中摇晃
没有人为它,看管头上那顶红帽子
年轻的爸爸妈妈,如果夜幕降临
请记得唱一首童谣,哄孩子们入眠
黑夜中,捂紧他们的耳朵
让他们不要承受,这人间骤然的寒意

庙宇早已坍塌,走投无路的人
就连祈祷都只是徒增荒诞
山中无辜的麂子,松鼠,锦鸡,山楂鸟
以及猎人遗忘的陷阱,捕兽夹
在年轮碾压众生的道场里
都将无力躲避一朵彤云,压碎岩石的伤害

简评:这首诗泄露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或者说,诗人根本无意于隐瞒这一点。面对人生悲苦的共情和反思,大自然和时间对一切的碾压,万物均无力。




一样


仲公


我的儿子,一百零三天

还不懂我的喜怒。但他对这个世界

天生畏惧。

他哭着出生,哭着成长

和我一样。


有些晚上

我们深夜互熬。他撕心裂肺的

控诉,我也没能够拴住

内心的兽。很惭愧

五分钟嚎哭,就暴露了

我爱的底线。


在他的世界,哭只是单纯的

交流技巧。是纯粹的

对话方式。和奔走无关

和谋于稻粱,阿附生活

无关。


但对世界的畏惧

我们一样。


简评:人类的一致共性是从蒙昧无知到知世事,这首诗如果能够再提升到“预言”或者会更有力量——如今“单纯的交流技巧”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随着成长开始“和谋于稻粱,阿附生活”有关。





诗命

赵勇超

诗有诗的命,取诗的四柱排一个命盘
紫微、贪狼、地劫、天刑都有神谕
人间寸辞
暗含人世的慌张与沧桑

简评:寸辞蕴天地人间,生命注定的悲剧性到最后只是一声太息而已。意会吧。说透就没意思了。




拟青玉案

小玖

风筝载走火焰,人夹杂树影
桃花酥扩大孔洞也没有聚拢水分
一轮水又接受分散了

纤细的身体在记忆里
和每条需要分配的支流一样
等待重新遇见、握手

宽衣解带、剪裁缝针……
直至夜色暗涌时
飞蛾们卸下草率的翅膀

爱过的热闹浓缩为珠箔
赶往暗。
再涂抹出轮廓——

他金榜题名。水上阁楼
在梦中的一枚石头上
顿尝青梅索然无味

回头是月色,前是琵琶
弹出往事。飞蛾落入墙角
后来有人擦拭墙角

简评:这首诗具有很强的个人经验,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某种程度的迷乱。对词句的单纯揣摩很可能南辕北辙。诗里的暗喻就如诗人“纤细的身体在记忆里/和每条需要分配的支流一样”来自个体经验。




读圣经日记之七

芒原

立冬日,清晨的雾
像海水般暗涌,用它的意志
掀起正在扩散的波浪,万物正陷入
静默之中。我站在九楼的窗前
突然想到:“1:7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
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这是《旧约·创世记--第1章》的话
此刻,小区楼房,城中村的槐树,墙上的爬山虎
菜地里的绿色,银杏叶的金黄,昨夜挂在铁丝
空荡荡的衣物,等等……如此真切
又若隐若现陷入迷茫。神为什么只想到
把“水”分开,而终究没有想到这雾,这可以左右
天气阴晴的雾。甚至有那么一瞬,平移进了
我的心:一个空旷的原野上,一个逃避
大雾的人,用声音找寻走失的人
这时,雾里传来小学校里的歌声:“我歌唱
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让我
心中一怔,那微甜锃亮的喉咙
仿佛神的安排,我等她们
再一次
穿过层层迷雾

简评:诗人被缪斯眷顾的时刻经常发生得是猝不及防,在读到某一个句子,甚至某一个词汇,或者不经意的某一眼,便可以形成自己认知中的某些问号,然后尝试淬炼出某些逼近生活哲学的解答,也或者,诗人根本无需答案。




云南拾菌记

王珊珊    
      
青头菌、牛肝菌、石灰菌、奶浆菌——
习惯躲在在阴暗潮湿的叶檐下
自生自灭,很少被人找到
雨后遇晴才有资格
拼尽全力冲破泥土、松毛
冒出小脑袋,然后和太阳一起西斜
直到失去力气,斜躺在松毛上
供松毛虫、飞蛾享用或腐烂
最后与泥土融为一个新的小疙瘩

野生菌被采摘至交易市场
我不敢贸然评论它们幸运与否
青头菌、牛肝菌大多被运往县城
石灰菌、奶浆菌从不被重视
只能听到山村集市的叫嚷
不被知道名字的黄色野花叫无名
只是与拾菌人的影子擦肩
等第二天和太阳一起伸腰,周而复始
野生菌和野花庆幸着各自的幸运

松林里,一只麻雀扑扇着翅膀
它以为头顶那随风抖动的云是自己的羽毛

简评:这首诗带有显而易见的地域性,从而带来可贵的异质美感。平淡叙事,却已是人生的原貌。那只扑扇着翅膀的麻雀暗喻着芸芸众生的我们。




霜降

李鑫

秋天最后的一个定义,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
前面的半句已经凝成霜白
许多热情错付了,许多火焰白白燃烧
许多人永停留在初遇
许多人加速变成了仇人
这一天我的冷厮杀着我的热
我的欢乐厮杀着我的痛苦
我在一个地方住到老,爱一条河流爱到死的
决心厮杀着我的随遇而安
厮杀着我在人间努力汲取欢乐的妄想
当然此刻霜还没降
中午的日光让黯淡下去的念头恢复液态
有些冬天的想法冒出来
被及时扼杀,有时候我忽然释然一笑
认为自己扼杀了自己的洁白
怪不得别人。当然,黄昏会有
黑夜也会有,所有虚妄永远悬挂如星辰
远、明亮、永远遥不可及
所有的热一点点努力低下头颅,让路边
榕树、小叶榄仁、二球悬铃木和白花异木棉
都低下去,让他们酝酿着露水
给这世界所有的冷意存下泪,存下悲伤
噢,霜降。秋天最后的遗言
凛冬之前,神给人间最后的警告
一片叶子砸在我写下的词语身上
荒凉如枯钟,我知道我不可能
为这世界所有的丧失,做个见证

简评:迷茫和孤独是这首诗的主基调。T.S.艾略特在他《诗的三种声音》里说道:“第一种声音是诗人自己对自己说话的声音——或者是不对任何人说话时的声音。”诗人在诉说的其实是一个大命题: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性的“自我”和一个“本我”,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两者之间进行对话和厮杀。




白茅花

温泉

在学校和牛青山之间,是一块荒坡
初冬,白茅花开得沸沸扬扬
像一支埋伏许久的军队,突然呼啦啦站起

你是不曾见过它们整齐的摇曳
你是不曾见过它们辽阔而浩荡的样子
一大片啊!海潮般

轰隆隆拍打着天空的胸膛……

简评:这是一首具有高度视觉感的抒情小诗,如果诗人暗藏了隐喻,这隐喻无疑是颇具力量感的。




在弘文楼

洪发金

在楼底徘徊,人们与我
擦肩而过。仿佛看见
时间就从肩膀上流过去,带着记忆
回到童年,第一次见到高楼的情境
抬头,本没有什么遮挡物
眼睛就可以放在天上。可那些高楼
直矗云霄,由粗渐细,像许多精致的山丘
把仅有的蓝天淹没,这太可怕了
从回忆中醒来,弘文楼的过道里
刮起来自世俗的风
我看见,楼旁的那棵枫树
倒影被捆在光滑地板中
在一阵阵晚风的审判下
摇晃着交出半生的悲悯

简评:诗人表达的并非个体经验,而是具有普世性的现象,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肉身的社会性出离和内心的眷恋回归形成对抗而相吸的两极。因其普世,更能引起共情。




南归的话语

梅云金

再见你时
你的心跳
你的呼吸
连同你会说话的眼眸
装下了,我在楚地的整个青春
而你的影子
你的过去
你闭口不谈的话语
像雨季来临的过程
淅淅沥沥
在惋惜
在抽泣
在一点一滴把美好的形迹剥离
我随物赋形的
不过是宣泄大于努力
我典当的情怀
不过是本命年谱蕴藉的话语
看秋山炎凉
故此南归
一切,像喀斯特地貌暗河下流淌的水
悄无声息

简评:一首关于经历的叙事小诗,整个调性确实清浅如暗河下流淌的水,悄无声息。




死亡的词语三

昌盛云

乌鸦把声音穿过云霄
没有打扰上帝吃宵夜
轻轻地落在奔向枯萎的田野
玉米赐予的翠绿在一瞬间消失
玉米在透风的口袋里和主人在屋檐下晒太阳
辽阔的土地里有死亡的蚂蚁,有死亡的土蚕
小孩用石块为它们搭桥,用树枝为它们搭坟头
一颗忘记回家的星星落在里面,成为路灯
红果树吹着唢呐,黄杨木打着钹
白色的山丘被它们惊醒
在惊慌中丢失冠鹤的酒杯,丢失玫瑰的手环
石头做的床支离破碎
疲倦的水运着死亡的杨树枝
黑暗在杨树枝里,说着丑陋的人间

简评:“乌鸦、枯萎、消失、死亡、坟头、丢失、支离破碎、疲倦、黑暗、丑陋”诗人用了大量喻示的词语用于喻世,层叠推进的句子不断将诗人蕴育的那一声喊叫注上重音:丑陋的人间!诗人如果仅仅是表达某种悲哀和绝望感不免流于单薄,不如再进行深潜,提炼出更有冲击力和思考后的生命哲学。



本期简评作者:乔丽,傣族,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

插图作者:邱锋,1971生于云南昭通,昭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昭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摄影作品《西凉山》获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唱歌课》获2012年云南彩云奖金奖。2014年主编出版《金沙江记忆》摄影画册。《山坡羊》《榨糖》2016年获第四届云南摄影艺术展一等奖。

本期编辑:昌盛云


一小撮人
一小撮写诗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