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听巴赫
情感的触发器是音乐,可以用“声音”去通感内心所想,这是很好的角度。这种情境之中,更适合一种沉浸式的表达,现实和想象结合,在虚实之间完成情感的表现,很遗憾,作者还是过于直白了,“言说”过多,意图完全暴露,诗意的空间就很窄了。
为你写诗
被标题限制的作品,并没有将情感展开出去,这并不是说不能从作者这个角度去写,而是不能只停留于对标题的“阐释”,围绕“为你写诗”并有所延伸,会让作品更饱满。同时,这首整体偏虚,没有落在实处。
沿河而行
结合标题看,这是日常生活的随感,但作品所表达的其实很有想法,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小感悟,但也只达到了一种若有所指的倾向,没有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显得有点浪费灵感。既然已经有此灵感,不如从标题开始好好打磨,让作品更加结实高级一点。
虚构一个我
这种表现方式,如果没有层层递进的表达,就显得很平淡,每“虚构”一次,仿佛刀子插进去一寸,一寸一寸深入,最后直击心脏,这样才会有力量,这首还是淡了。
换位
“换位”,已经给作品定下了基调,如果缺乏“反差”式的对比,文本就会很薄弱,正如本作品,用一节来写“我”,另一节来写“你”,两者情感反差过于普通,而且写的太满,倒像是情绪的宣泄,宣泄得越多,越显得苍白。
女诗人(未完成)
我喜欢女诗人,特别是……(未完待续)
大山包的夜
整体不错的诗,特别喜欢这句“祂在天上,是上帝最没有才华的儿子”,最后两行去掉或许更好。
街角卖菜的老人
细节写得特别棒,作者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遗憾的是,最后一行没有提升起来,类似的主题我也写过。
回 溯
有一种诗是非常私人化的,这类作品对于我来说,没必要去纠结技巧和语言,它重在“抒发”内心隐秘的情感,我想,抒发出来就好了,其他的不是很重要。回到作品本身,谁没有一段遗憾的过往呢,遗憾中藏着愧疚,美好,不甘……爱情只能留在幻想里才会动人,而现实是,感恩相遇,尊重离开。
捕猎的鹰
很好的思路,可惜没有更深入的挖掘,“鸡尚且有我的保护,而谁来保护我……”恐惧还不算惊心动魄,恐惧背后是什么或许更值得回味。
午后,关于一场雨
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情感是有来处,也有去处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也不会没有安放的地方,因此我对于他在世间的“荒诞”有所疑惑,不知道这“荒诞”从何而来。还有前面的描写,作者也试图通过虚实结合来表现内心所感,但稍微混乱;实写即是所见,很容易去写,但虚写多数是内心表达,它有一个逻辑,就是要从前面的实写中衍生出来,不然实写无意义,虚实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所关联,不然就断裂了。
补记10:底部或弹坑
结尾很好,前面的铺垫却显得空洞,类似一种宏大述事,虚而飘,如果能从一个实在的场景切入,作品可能更结实真切,“在场感”更强烈。
宣讲会侧写
有意思的生活场景,说“反转”不如说对生活对人性的洞察到位。
绘影
不得不提到诗歌的“气息”,它可以决定读者是否有很好的阅读体验,特别是一首很长的诗,同时,也让情感的递进转换上的处理不着痕迹非常自然,这首诗的气息已经做到了这些,可以看出作者除了丰富的想象力,在语言的驾驭能力也很棒。
分别
作者有一定的诗歌阅读经验,对于诗歌的结构、节奏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意象的选用也比较平实稳定,第一段描写很细节,语言趋于成熟。但是对于一些词语的细节把握需要注意,例如共识、观摩等词细读存在一定的语法逻辑问题,其次语言风格不够统一,第一段和第二段语言落差较大,表现在从具象事物的描写到抒情的转变关联性不强,第二段可以适当缩减以求节奏的一致性。意图传递的主题很宏大,但是往往难以把握,建议可以从尝试挖掘小的事物或者生命经验开始,其次在文本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叙述内容以达到内容充实。
人世孤苦
叙事语言简单流畅,题材紧贴生活,主题也比较能引起共鸣,较为准确地传达了面对生活时的身不由己之感。但是在写作角度方面可以稍加深化,对梦、生活细节、切实感受方面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观察,这种题材稍加研究往往可以写出直击人心之感,其次在标题以及对于大词的把握需要慎重,例如人世、人间等词,在生命经验还不足对这类词汇进行驾驭的时候往往显得流俗。
简介:黄小线,广西人,写诗,写小说,偶有作品发表,有诗集两部。
简介:唐伯猫,98年生,江西吉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