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笔记3则|把来访者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

文化   2024-08-04 10:17   江苏  

01


有的来访者,咨询师扶着ta,陪着ta走一段,轻轻推一下,ta就能获得内外的改变,继续向前,走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有的来访者,咨询师费了很大劲拉着,推着,ta依然被卡住,咨询效果并不好。


这其中,当然有症状严重程度和人格发展不同的原因,也有来访者改变动机是否强烈,以及咨访是否匹配,彼此关系是否良好的问题。


还有就是环境的问题。来访者在咨询空间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如果日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变好,有的来访者一回到原来的环境很可能就会被打回原样。当然,也有一些来访者会把咨询空间的“好”,内化和迁移到咨询之外,帮助自己适应和改造不太好的外部环境。


我还遇到,当来访者正一点点变好时,忽然外部环境恶化,来访者的状态一下子又退回去的情况。


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咨询中,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其心理疾病的疗愈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有的父母听我劝,把患了抑郁的孩子从重点高中转到普通高中,给孩子减少了来自学校和同辈竞争的压力,同时父母学会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学习更温和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非学习成绩,这样调整之后,孩子心理疾病的康复就会快很多。


我曾经遇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情况:很用心地陪伴一个抑郁的单身女性来访者一段时间后,她想自杀的念头减少许多,看起来虽有改善,但她依然时常处在绝望、抑郁的泥潭,需要持续地进行心理咨询。但某一个假期结束,来访者再来时说,感觉自己的抑郁已基本消失了,因为在假期出游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很谈得来的异性,正准备与之恋爱。之后,又咨询一次,来访者就坚定地结束了心理咨询,投入到浪漫的恋爱中。


后来这位来访者是否经由这段恋爱,顺利进入一段稳定的,具有疗愈功能的亲密关系,我不得而知。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为来访者由衷感到高兴,不管以后她的抑郁是否会复发,反正目前这一关是暂时度过了。


这样的经验,也让我提醒自己:咨询师一定要觉察自己的自恋,正确看待自己的咨询效果,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厉害,不要自恋地认为那些在咨询过程中渐渐变好的来访者,都是心理咨询的功劳,真相很可能是环境、境遇或者命运的功劳。



02


作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等待和把握时机的过程。有的话不能说太早,也不能说得太晚。必须承认,我在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学习和训练了十年,有时依然把握不住这个说话的时机。


有的女性来访者婚恋中的一些痛苦,有时是男权社会下已婚女性普遍都会有的痛苦,有的是女性遇到了糟糕的男人和婆婆,还有的其实是女性和女性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问题背后隐藏着内在更深的东西,比如和父母依赖共生、安全感缺失、人格结构不完整、价值观不正等问题,但是咨询师如果在前面一两个次咨询中和来访者说这些,很多来访者并不认可。


她会咨询两三次后,感觉情绪好一些就不继续来咨询了,直到之后遇到更大的难题,来访者才会认可咨询师之前说的一些东西,才会下定决心恢复之前中断的咨询,好好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


很多来访者并不会一开始就去讲述和表达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而是在咨询关系深入之后,对咨询师有更多的信任之后,或自己内在的状态到达某一个阶段之后,才会进行更深的自我暴露。


这些暴露有的是人性之中的隐秘处,有的是很深的创伤。这时也是考验咨询师的时候,新手咨询师容易被吓到,接不住来访者。成熟的咨询师则会表现比较稳定和抱持。


有的来访者会在一开始就用一笔带过的方式讲述自己过去遭遇的一个很深的创伤。敏锐的咨询师不是揪住这个创伤点,就此深入下去工作,而是在此进行标记,等待之后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工作。


成熟的咨询师需要去评估来访者的状态,评估对方打开伤口时能否承受住压力,也需要小心地触碰和决定伤口打开的程度。不然过早地打开和暴露伤口,会带来更大的问题。面对创伤要一边做打开,一边做疗愈的工作。接纳、理解、抱持、允许的咨询空间,链接正向的资源,对来访者的叙事进行正向解构都是有效疗愈的方式。


03


因为做了十年心理咨询,包括有的来访者也会推荐自己身边有心理困扰的朋友、亲人加我微信。所以我的微信里也加了不少人。最近遇到几个案例都是朋友推荐的朋友加我微信,发了一些文字和语音之后,让我帮助诊断是什么心理问题。


从严谨和个人偏好的角度来讲,我其实不太愿意通过一些信息就简单地下诊断,说对方是抑郁,是焦虑,是双相,是强迫,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依赖性人格障碍,是性心理障碍……我更希望对方来和我约时间,好好做一做咨询,看看怎么回事,一方面我也要挣钱吃饭,一方面也是为了真正帮助到对方。


为什么我不太愿意轻易下诊断呢?因为我有时会怀疑这些诊断对来访者是否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诊断的价值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的人觉得诊断之后,感觉一下子轻松了,不再迷茫了,有了治疗方向;有的人则在知道诊断之后,沉重地要命,吓得要命,因为他对心理疾病有非常深的病耻感,害怕得不得了,导致诊断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问题。


另外,我还发现一个真相:作为心理咨询师,也许你在一开始会认为来访者是什么心理问题,但如果你和来访者一起工作的时间越长,你就会推翻之前的诊断,会越来越意识到要下一个清晰、肯定的诊断并不容易。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曾经患过中度的产后抑郁症,那我肯定有抑郁的,对吧?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讲,我是个焦虑症患者,我高考曾经失利过两次,每次考前都紧张、失眠,考试时面对一些原来会的题目大脑一片空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弥散性的焦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总是在同时做很多的事情。


但从人格角度来讲,我有强迫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倾向。我对事情的要求高,喜欢追求完美,尽善尽美。现在夏天我戴一个防晒口罩,老公说我像个杀手,我立刻就要给他演一段:手掌似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他:藏宝图在哪里?



早上,女儿水壶的背绳坏了,我给她从别的包上拆下一根背绳按上,她说我是:“神奇妈妈”。到了晚上,我给她演了一段什么,忘记了,她说我是“神经病妈妈”。


“神奇妈妈”和“神经病妈妈”都是我,且只是我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立体、复杂、完整、充满流动性。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诊断其实是一个高度概括化的标签。我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一个诊断和标签,当然我也不喜欢我的来访者在我这里也仅仅是一个诊断和标签。我把他们当成一个同我一样立体、复杂、完整、充满流动性的人来看待。


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有时下诊断还是有用的,它给你一个工作方向,一个框架,让你有个着力点往前走,然后在慢慢的前进过程中看到自己最初的诊断是多么肤浅和愚蠢,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真正地看见来访者,与来访者一起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meiya,人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0年心理咨询经验,个案累积超过4000小时。畅销书作家,26岁出版第一本图书《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畅销五十万册,后续出版《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认识你真好》等众多图书,个人原创心理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


- The End -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学会这5招,你也可以像心理咨询师那样拥有看见他人的力量
学会区分他人对自己是否怀有敌意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生活就在哪里


查看我的更多原创文章

点击菜单栏中的文章目录

预约咨询&约稿请发邮件到:luohaiying86@163.com

或添加我的工作微信:meiyang86

(添加时请注明理由)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预约咨询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心理咨询师,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专注个人心灵成长。成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和我一起,从“心”开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