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父亲发现自己并不能接纳孩子后……

文摘   2024-11-12 20:31   广东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  预约直播



有些时候,当我们耐心鼓励孩子,孩子却表现得更为退缩;当我们试图保护孩子时,可能更多地在保护我们自己的脆弱。


即便是一位影响全球的管理大师;即便是一位备受家族后辈尊敬和喜爱的长者,一位自己的孩子也非常杰出的父亲,也曾经经历过相同的困扰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独自探索中的孩子



我为孩子加油,

孩子却更加沮丧……


几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为类似的问题大伤脑筋。我们的一个儿子学习成绩很差,甚至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他与同学交往时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周围的人很尴尬。他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打棒球时,他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了球棒,招来他人的嘲笑。


我和桑德拉觉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手握高一点,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们就大为夸奖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我们对此大加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我们的儿子却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专注于手工创作的孩子



内心深处,

我觉得孩子不如“常人”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只能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后来,在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中,我对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等问题深感兴趣,并进一步研究了期望推理(Expectancy Theory)、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和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方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此后,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收集落叶的孩子



不用孩子的表现,

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近50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有关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但这种用“阿司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色、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养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小小的滚筒大大的欢乐



探寻你的心灵,

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可是孩子已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得相当畏缩。他向我们求援,但我们只是认真聆听,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这无形中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不论在学业、运动场还是社交场合,以一般社会标准来衡量,他的表现都相当杰出。这一切都发生在转念之间,远远超出了所谓自然的发展速度。他后来当选学生社团领导、州运动员,门门成绩优秀。另外,他还锻炼出了坦诚、热心的性格,走到哪儿都能与人融洽相处。


我和桑德拉都相信,这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序言

相信在养育的道路上,不少父母都踩过跟史蒂芬•柯维夫妇同样的坑:想要孩子好,不希望孩子吃更多的苦,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代入了完美父母的角色,等等。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父母越过了个人边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孩子。这种情况下,即便出发点再正确,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因为对于孩子来讲,能做自己比什么都正确。


所以,父母学习边界,认识边界,学会建立边界就变得很重要了。


孙瑞雪老师新课《边界12讲,过有力量的人生》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和目标,为孩子、为自己筑起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系统。


点击图片直达课程
苹果用户可通过识别海报二维码进入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