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自尊是如何被击碎的?

文摘   2024-10-16 20:30   广东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  预约直播




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刚好落在一个2岁男孩的脚边。小男孩伸出一只脚踩在风筝上,另一只脚迅速的跟上。

风筝的主人是一个6、7岁的男孩。跟着风筝跑过来,看见被人踩在脚底,脸上茫然,应该也有些心疼。他跑开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女人走过来,风筝的小主人耷拉着头跟在女人身后。女人边急步走着,边扭头训斥着:「别人踩你的风筝,你就让别人踩?你怎么这么没用!」

广场的大草坪上,孩子们在奔跑、玩耍,大人们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聊天。一些风筝在蓝色的天空里飞着。闲适安好的画面,突然被暴虐的声音撕裂。

女人满身的不耐烦和嫌恶,全部指向她身后的男孩——她的孩子。小男孩不安的跟在母亲身后,努力克制被母亲当众训斥的难过。

一只正在发飙的庞然大物,随时可能会回头撕咬毫无反击力的小动物,小动物不能逃走,因为那是他的妈妈,他需要她的帮助。但同时也必须小心翼翼,避免被更凶猛的袭击。小男孩艰难地跟着母亲。

女人看见了风筝,也看见了踩风筝的人,一个2岁的小男孩。女人停下来,对着2岁小男孩咆哮:“你怎么可以踩别人的玩具!你给我捡起来!”

站在风筝上的小男孩没有动,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也许有些吓人。女人又叫了一次:你给我捡起来!”

2岁小男孩双手叉起腰,跺了一下小脚,大声对着眼前的女人喊:“我不!”

女人已经气得有些歇斯底里,回头冲着儿子喊:「你就让这么个小不点欺负?你有什么用?」小男孩缩起身体,头更低,眼泪溢出又缩回去,没有掉下来。小男孩不敢说一句话,收缩身体,让自己能够感觉不到自己此时的存在,是他正在拼命的心理内部运作。

而实际上,小男孩已经面临崩溃。他努力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碎掉。一张正在哭泣的脸,却不敢有眼泪。


另一个女人将风筝上的小男孩抱起,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

一个年轻男人突然出现,给了风筝的主人一耳光。男人压低声音对小男孩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可哭的!」这是小男孩的父亲。周围人多,即使给了儿子一耳光,也不足以宣泄他对儿子的愤怒,压低的声音,正是他克制的愤怒。

男人的脸阴霾而暴力。女人捡起风筝,男人接过风筝,两人开始解被缠绕的线。小男孩站在离父母一米多的位置,在他们的身后站着。

被父亲打过一耳光后,小男孩没有再用力地拼凑已经破碎过几次的心。也许他终于让自己不在此时此刻了。

看着朋友们的小孩正在一起放风筝,开心地追逐嬉闹,没有暴虐的父母需要承受,我说:“你们的孩子真的幸福。”朋友问:“这个小孩以后会怎样?”

人和人的命运的不同,就在眼前展开……

后记


朋友问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个事情,是怎样的,有没有好的处理方式。

一个六岁的男孩应该具备解决这种场景的能力。遇到一个小弟弟踩到自己的风筝,可以以大哥哥的身份与对方交涉;或者带有保护性的把小弟弟移开;找到小弟弟的父母,让小弟弟的父母出面解决。重要的是,是什么让一个六岁的男孩没有这个人际的基本能力。最大的可能是,没有来自父母的榜样和范本。

后来当小男孩的父母分别出场,就可以确定,不仅小男孩没有正面的父母的榜样,而且父母处理问题的心智,会直接击碎小男孩可能自发生长的人际能力。

当孩子遇到任何困难寻求父母支持,都是孩子学习面对挫折的机会,唯抱有支持态度的父母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挫折。而这位母亲在遇到孩子寻求帮助,呈现弱小的时候,对孩子的态度是羞辱和贬低,没有情感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教导,这只会强化孩子对挫折的恐惧和回避,甚至导致创伤。

一些父母认为孩子需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一个人可以独立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在心里保有一个在情感上支撑他的重要人,对孩子来说就是父母。

6岁的孩子需要自恋的维护。父母在众人面前对孩子羞辱和暴力,孩子的自恋被扯碎,对任何人来说,自恋的破碎都极度痛苦和极具伤害性。况且,对孩子来说,实施这一暴行的是自己需要依恋的父母。这极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精神障碍。

无论父母在一些时候多么疼爱孩子,如果同时在某些时候对孩子实施暴虐,都会让孩子无法放心安全的依恋父母。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无处容身的被遗弃感,在人际关系上注定会遇到困难。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罪恶和糟糕的本体,否则父母为什么会攻击和羞辱自己。孩子会在以后强迫性重复地寻求被虐待,或者让自己的处境很糟糕。

小男孩在被母亲羞辱和贬低时,他的反应是保护好自己,忍住眼泪的过程,是控制住不让自己被羞辱击碎,不让自己崩溃所以,精神的暴力非常具有穿透性,它有毁掉一个孩子的力量。然而,如果一个人常常要体验到自我崩溃,是巨大的痛苦和濒死的体验。可以想象一下,让一个恐高的人在高处呆着,让怕蛇的人跟蛇一起生活。这是类似的心理体验。孩子是无法承受的。


当自我体验到的痛苦超过了可以承受的度,可以用的自我保护,就只有解离的方式了。多重人格就是解离中很有代表性的。解离,是让自己的意识和身体分开。小男孩在被父亲打了一耳光后,他没有继续再拼命的维持住自体不要崩解。因为这一耳光所激发的心灵的痛苦,已经超过了负荷,自体已经崩解。意识离开了身体和此时此地。很有可能,让小男孩事隔几天后回忆当时的情形,小男孩已经想不起来,这部分体验在意识层面丢失了,在潜意识里却有深刻的印记。

母亲的心智功能,决定了如何对小孩之间的互动赋予意义。例如,对于2岁的男孩来说,他踩住风筝,在他的脑袋里是没有“我有力量欺负大哥哥”的信息,他是对风筝好奇。除非,当他在做这个行为时,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6岁的孩子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认为自己被2岁的孩子欺负了,他可能会不知道如何让小不点听自己的话。但是母亲认定这就是被欺负,而且与有用没用关联在一起。母亲赋予的意义,是用自己的心智替代和覆盖了孩子的心智,同时这个意义是负面的,更难让孩子消化。

朋友说,这样的父母随处可见,已经见怪不怪了。

确实,父母的人格就是孩子的命运。

         


整个生活都作用到每一个养育者的身上。当具体的问题发生,养育者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稳定,能够静下心来在爱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就击碎孩子的自尊呢?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养育观念、亲子关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家庭生活五个主题。


现在,孙瑞雪老师20年讲师团联合打造家庭成长导师体验营开始接受报名。我们把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享给大家,内容涉及上述五个主题。欢迎大家扫码报读。


扫码参加体验营

开启一段成长之旅

原价269.9元/人活动优惠69.9元/人

订阅赠送:智慧育儿资料包13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