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真棒”到“我能行”, 孩子如何建立自信?

文摘   2024-11-07 20:30   广东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  预约直播

文 | 王瑞君


作者介绍:王瑞君 闻是教育创始人,《教育的觉醒》作者


自信即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是对自我接纳能力的肯定。


在儿童的成长初期,孩子们往往会有更高的自信,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来自外面的任何标准,或者说,小朋友是完全和自己的行动在一起,他们还无法分辨我之外的东西。


想想孩子们最初学习走路时的情景,有的孩子走得相对稳健,有的则步履蹒跚。这些孩子对自己行走的方式并无自觉的认识,他们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相比有何不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自己的认知是纯粹而自然的,他们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正因处于这种混沌未开的认知状态,孩子们无法理解何为评判。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自我变得越来越重要。当被问及“你是如何认识你自己的?”这个问题时,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照镜子。这是一种从物理层面了解自己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面“镜子”的概念也随之转变。孩子们逐渐发现,周围的人成为了他们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这些人的反馈,就如同镜子中的映像,帮助我们形成自我形象。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他们所获得的反馈往往是积极正面的。例如,当一个孩子刚学会走路或者自己吃饭时,周围的人会为之欢呼:“你真棒!”“你太厉害了!”这些正向的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认为自己“还不错”。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这面“镜子”的反馈。如果周围的人给予的正向反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部分反馈将内化为孩子内心的“镜子”。渐渐地,这种自我认知就会在孩子身上稳固下来。


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不断地尝试,塑造和巩固自我认知。当我们成功完成一项任务,获得的正向反馈无疑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即便遭遇挫折,我们也能从中提炼出积极的信号,那便是:“只要我愿意付出努力,也是有机会成功的。”这些积极的正向反馈,都能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自信心。


在探讨自信心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若回顾孩子的成长轨迹,会发现他们经历了几个关键的敏感期:最初的身份确认敏感期,随后的人际关系敏感期,以及青春期时的偶像崇拜敏感期。在这一系列阶段中,孩子通过外部环境的反馈,逐步认识、接纳并了解自己,这是孩子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当他们掌握一项新技能或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往往容易给予他们高度的认可。这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初期阶段,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显得尤为显著,仿佛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评价标准逐渐提高,要求也变得更为严苛。



这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的一句话:“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对于成年人而言,这种倾向尤为明显,我们常常自负地对孩子轻易下结论,忽略了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


因此,从小获得父母的认可,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家庭的作用在于,它能有效屏蔽外界社会的评价和反馈,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在孩子幼年时期,正是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认可、理解、支持和爱护,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即为自信心。当孩子对自己有了信心,他们便能携带这份力量,勇敢地面对社会挑战。

          


理解,其实是一种保持边界之后的看见。没有了边界,更容易发生的是纠缠,也谈不上理解了。所以养育者要理解孩子,守住关系中的边界是必不可少的。


孙瑞雪老师新课《边界12讲,过有力量的人生》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和目标,为孩子、为自己筑起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系统。


点击图片直达课程
苹果用户可通过识别海报二维码进入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