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
更容易被孩子接纳
在幼儿园里,豆豆妈妈正在工作。豆豆跑过来坐在了妈妈的腿上,非要和妈妈在一起。妈妈拿出本子,让豆豆画画。豆豆一边问这问那,一边画着画。时间过去了半小时,豆豆妈妈温和地对豆豆说:“你去找老师,老师有一本你爱听的故事书,她会给你读。”
豆豆说:“我还要再画一页。”
这一页画完了。
豆豆妈妈说:“你已经画完了,老师在教室等你呐。老师很喜欢你的。”
豆豆说:“妈妈,我再画最后一行。就最后一行,好吗?”
妈妈说:“这次说话算数,就最后一行。”
最后一行画完了。
豆豆妈妈又说:“好了,我们去教室了。老师等着你,给你讲你最喜欢听的故事呢。”
豆豆又说:“妈妈,这一行我画坏了,所以要再画一遍。”
豆豆妈妈开始恼怒起来……
豆豆妈妈的心理活动孩子不清楚吗?不,非常清楚。儿童对成人内在真实的情绪、感觉和心理活动,其清晰的程度超过了思维层面的语言。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老师帮助孩子剪指甲
这不取决于豆豆在认识上了解妈妈的状态,而是豆豆可以和妈妈浑然一体,由于这样一个生命特征,豆豆就和妈妈共生了,被妈妈带进了妈妈的生命状态中。
一方面在心理的层面,一方面在语言的层面,这是两个系统,它们同时在一个人的身体和大脑里运行。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心理需求说出来,那就是:“我要和你在一起,我要你关注我,爱我。”
如果把妈妈的心理活动说出来,应该是:“你离开吧!我有还没做完的工作,你打扰了我。”“我现在有些焦虑。”“你必须离开,到老师那里去……”“你这样,让我很恼火,现在我是忍耐着不发火……身边有同事,所以我忍着,假装温和、耐心地跟你说,你最好赶快去教室找老师。”
豆豆知道妈妈想用他喜欢的东西诱骗他离开,同时也知道妈妈的焦虑,知道她忍耐着不发火。豆豆的心理活动是:“我不想走,就是不想走。看你怎么办?”
豆豆的妈妈为什么不这样说:
“你想和妈妈在一起,是吗?”(给孩子描述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
豆豆可能会说:“是的,妈妈。”
妈妈说:“妈妈爱你,妈妈也想和你在一起,妈妈抱你10分钟。”(满足孩子的渴望,告诉孩子你可以做到的范围。)
妈妈说:“现在妈妈工作。妈妈需要把工作做完。你去找老师玩。妈妈工作完成了,就去找你,好吗?”
告诉孩子你自己的真实情况。没有什么比告诉孩子真话更容易让孩子接纳的了。
深圳龙岗区坂田长青幼儿园|一起游戏的孩子
让孩子一致,
他才会拥有内在的能力
许多成人无法捕捉自己内在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当成人无法觉察时,就会把孩子牵引进来,孩子会跟随着大人同步进行,这样的情景就会被复制和循环。这种状态应该被称为人生的游戏,在这种无意识并反复进行的游戏中,自我创造的历程被堵塞了。
核心的问题是孩子两方面都看似清楚,但孩子还没有能力可逆性地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也就是无法抽离。除非让孩子一致,孩子才会拥有这种内在的能力。
对儿童来说,早先这种心理和语言分离的状态似乎是清楚的。但如果常生活在其中,就会开始不明,内心活动、情绪、感觉、心理需求和认识、思维就会各自逐渐分离开来。这就是分裂。
我们前面说过,心理活动是意识的碎片,这种意识的碎片是在不同的事件和内在的感触中被撞击出来的,但意识的碎片在人的内在出现的时候,一致化的人就自然地会充分感觉它,完全熟知它,认知就会把它分类、组织、整合,变成有序的系统。未来人就需要靠这个有序的系统上升到精神。
但是分裂开来的人,他的意识的碎片——心理活动——不断地滋生着,不断地累加着,不断地重复制作着,而认知没有时间和空间来统合和整理。
儿童必须高度集中和一致,并且在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之下来发展这些。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需要很慢的速度来成长,孩子还需要独立和不受干扰的空间来面对和处理这些意识的碎片。
因此,独处和与他人疏离的状态就变得非常重要。儿童必须回到内在,完成我们看不见的工作。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如同把意识的材料在内在创造和准备出来。
否则,内在的散乱意识太多、太凌乱,或是根本还没有转化为意识,这些就已经在内在沉积下来。沉积下来,就是人的潜意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人解决内在混乱的一种自动调整机制。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治疗的过程就是把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用一致性的沟通达到对成人的治疗效果。其中的意义实际上从儿童这里马上就能看出来,儿童拥有自己内在工作的程序。从儿童这里我们就容易理解这种认识了。
心理活动如果上升不到认知,就会成为一种障碍。这种障碍又被储存在内在,变成内在的纠葛。各种意识的碎片搅拌在一起,变成自己内在生命中的沼泽地。如果心理成为纠葛和障碍,人就没有办法再把它拿出来,也没有办法用认知厘清,心理就不能流动到一个高级的上升的状态了。
但认知还是会出来帮忙,认知会对这种逐渐累积下来的心理状态给出一个结论或者一个出路,这正是认知的工作。但这种由于心理固结而得出的结论一定是负向的,一定是阻碍生命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被一点点地拉向了这条歧途。
这就开始展开了一个永不停止的心理游戏和权力斗争的智力游戏。这个人生游戏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人的生命开始在内在觉察,然后生命开始寻找一条一致化的路。原本孩子就是高度一致的,像一条奔流不息的生命河流。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在永不停止的心理游戏和权力斗争的智力游戏中,怎么办?建立你的边界!
建立边界,也就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让你独处,回归到内在整理纷乱的意识碎片;建立边界,也让孩子有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有机会去处理内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工作而不被打扰。
孙瑞雪老师新课《边界12讲,过有力量的人生》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和目标,为孩子、为自己筑起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系统。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