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需要的,
是你能看到他
李松蔚
孙老师,你给我一个印象,就是孩子不管是在写字也好,他在干嘛也好,你都观察得特别仔细。你看的不是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有没有达到某个标准。
我觉得你是在设身处地的看这个孩子,他的表情、他的状态、他的身体语言,然后你去体会他在干什么。你的感受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
我觉得父母有时候就得学习像这样去观察孩子。你看你的孩子的时候,怎么能够发自内心地去体会:
这个小家伙,他现在他在干什么?
他是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的?
他是怎么一步一步的把知识放到他的头脑当中,然后跟他的感官直接建立连接的?
说到这里,我也想问孙老师,有没有办法帮助很多父母放下一些焦虑,放下一些所谓准则的判断,从而跟孩子能够靠得更近,看得更细一点?
孙瑞雪
我们的方式,第一个就是让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第二个就让他了解生命成长的规律跟法则是什么。
我们会告诉家长,你要看到孩子的真实情况。真实情况是什么?比如说,老师在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让老师去议论什么。我们告诉老师,如果你能把孩子做的事情、说的话原模原样地记录上来,就是最珍贵的材料。
前天我们正在上课,有一个小朋友想引起我的关注,他就不断地在那做动作。我关注到他了以后,他就这么问我:“孙老师,你认识我不?”我说我不认识他,他就赶快点开他的手表,手表里有一段视频,他说:“这就是我,你看见了没?我参加了你们的安心营。”
我走的时候,他又跑过来送我。他说:“你认识谁吗?”我说我不认识,他又点开他的手表,给我看里边的一个男孩。我就问他:“他是你的朋友吗?”他说不是,然后谈话就结束了。
我就在想,这个小朋友在跟我说什么呢?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动机是什么呢?你看他说的话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任何目的,我只能猜测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心理的表达,他脑子里可能出现了那个小朋友的情景,他想让我知道。
这正好是八九岁孩子的一个特质。显然安心营是我们机构开设的一个活动,和我有关,所以他就把这个朋友也说了出来。
实际上你到小学去看,大部分孩子跟你对话都这样,很莫名其妙地跟你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目的,但是这就是他建立关系的一个模式。这个阶段孩子的理性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他阐述的全是心理活动,呈现的也是心理活动。
有时候我到学校去,有的小朋友就会趴在窗户上使劲地招手。他就想让你看见他。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时候的儿童还没有跨越到能够理性看待不被关注、不被爱的状态。
在12岁以前,儿童是在发展情感的,他一定要让你看见他。所以你看到三年级以前,儿童所有的动作都带着情绪,跟老师的互动也完全带着情绪,包括举手都带着激昂的情绪。他要求的是你看到他,你关注他,你跟他产生一个关系,这才是儿童需要的。
所以在我看来,儿童12岁以前的学习和被关注这两个轮子是同步走的。这一部分如果不能完成的话,到了初中和高中他就没劲了。你关注他、爱他是在给他加油,他在储存能量,为他的理性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期望一个人成长得更加完整,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技能更加好。而当一个人成长得特别完整的时候,生命的后劲就会非常大。
孩子很了不起,
只是大人视而不见
孙瑞雪
实际上,学习的过程是个养育的过程,而不是好像走上了一座充满风险的独木桥,稍微不小心就要掉下去。如果我们把孩子逼到这样的状态,那不仅是孩子本身会出问题,一个家庭都会因为这样而产生巨大的焦虑,家庭都会被毁掉的。
有一个家长,他的孩子补了一年数学,成绩也没补上去,这家长就焦虑得不得了,说他孩子已经到了初三,学习成绩这么低,每次考试 60 来分,这可咋办?
我就问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孩子(目前在上大学)。
我说:“你怎么看这个事?”
他说:“那就不上学了呗?初中毕业该干嘛干嘛。”
我说:“他未来会怎样?”
他说:“他未来什么都能干,学个瑜伽,学个这个,学个那个。再不济,好好打扮自己,找个好丈夫,这一生也能过得挺好。”
我说:“你这么想?!”
他说:“对呀,有千万条道,上学只是一条。你们那一代因为上学改变了命运,所以你们都认为必须上学。我们这一代到处都是出路,为什么要只选那一条出路,把人往死里逼呢?”
我听完以后,顿时觉得这些孩子的想法跟我们已经完全不同了。
李松蔚
对。其实是社会在发展、进步,孩子们的一些底层逻辑跟父母的底层逻辑不一样了。
今天有很多父母,我问他孩子做了什么的时候,我发现他其实说不出来孩子做什么,他说的全都是孩子没做什么:
他怎么到点还不去睡?
他怎么就不学习?
他的精力怎么就不花在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他明明跟孩子待在一块,但讲出来的全都是自己想象当中他觉得缺失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父母需要给到孩子一些最基本的承认,就是用眼睛直接去看孩子做了什么动作,用耳朵去听他说了句什么话,用心去感受在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对孩子来讲,他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我被看到了”的体验。
我上周去做了一个针对不想上学的孩子的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边,我会跟父母们去交流。第一天的时候,这些父母都是很担心的,都在说孩子几年不去上学了怎么办。可是到最后一天,这些父母就开始讲他们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情,特别了不起。
有一个孩子,他其实是到了上工作坊的酒店的,但他就是晚上睡得太晚了,第二天起不来。父母特别难过,觉得千里迢迢把孩子带过来了,临要上课的时候孩子起不来,不去上。他们还问我:“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说:“他要是想睡觉,他要是起不来,那就让他睡。”
到第三天的时候,这对父母才告诉我,孩子其实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给玩偶制作衣服,就是刺绣。
这个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首先你得打版,用泥去捏一个玩偶的身体,再拿纸盖在它身上,然后把轮廓给画出来,因为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才是合身的,然后再开始上色。我当时都惊呆了。
上课的头一天,那孩子就说他突然有一些灵感,想去创作,所以他就熬到了凌晨的三四点,完成了一个作品。
我跟那对父母说,你们的孩子不用来学任何东西,他有设计师的天分。他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废寝忘食,而且他心灵手巧。
但是你看,父母就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去看到,这是孩子在做的事。在那之前,他一直都在说我的孩子不睡觉,我的孩子不上课,我的孩子不按照我想的去做。
他讲的其实不是他的孩子,他讲的只是他头脑当中一个所谓标准化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到了最后一天,他父母说我的孩子其实很厉害,我的孩子其实很出色。
当然,你的孩子一直在做着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视而不见。(未完待续)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