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绪转嫁说“不”!

文摘   2024-11-14 20:31   广东  


文 | 王瑞君


作者介绍:王瑞君 闻是教育创始人,《教育的觉醒》作者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可能是孩子会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情绪,就是那些连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情绪。


我小时候,小孩子们喜欢玩一种游戏,就是轻推别人的膝盖后方,让对方产生跪倒的感觉。有一次,我母亲站在一个小台子上,我在她背后推了一下她的膝盖,母亲突然非常生气,因为她被吓到了。她的怒气又反过来吓到了我,让我转身就跑。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想,明明我是在和母亲玩耍,为什么她会那么生气呢?


长大后我明白,母亲的生气其实是在被吓到之后的一种下意识反应,是一种潜藏在心底的恐惧。这种恐惧转化为愤怒表现出来,而这种愤怒又让我感到紧张,我不禁想,我是在和你玩耍,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呢?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很难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只有当我们能更好地抽离情绪,才能更好地调整情绪。


因此,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将我们的情绪转嫁给孩子们呢?父母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我们那些表象之下,到底隐藏着哪些情绪。当我们在与孩子互动时,需要分辨并理解我们外在情绪表现与内在情绪之间的联系。



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担忧和恐惧,可能会采取指责、威胁或训斥的方式。这些外在行为可能表现为愤怒和暴躁,而实际上,他们内心的真正情绪是担心和恐惧。家长们往往没有正视这些情绪。


我记得有一位家长向我咨询,她的孩子报名参加游学活动,但孩子不能自己洗袜子,不能洗内衣,也不能照顾自己,因此她很担心。我询问这位妈妈,为何坚持要孩子自己洗袜子内衣,她表示担心孩子如果现在不会,将来无法独立生活。


因此,家长们表达担忧时,可能会以指责的形式出现,例如质问孩子为什么不会洗袜子,强调孩子必须学会这些技能,否则会有怎样的后果。这时,孩子接受到的是父母的担忧,因此不会在自己的行为上做出什么实际的调整。



回过头来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许多孩子在年幼时目睹父母争吵,他们感到无助,无法做出选择。因此,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特别担忧遇到别人争吵的情况。一旦有人发生争执,他们立刻会感到紧张和恐惧,选择息事宁人来避免冲突。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经历,让他们觉得无法面对冲突。


还有一些孩子,长期受到忽视,他们的情绪未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因此,他们也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解离”。他们将情绪压抑、隐藏,选择不去面对这些情绪。


他们表现出的情绪,是一种外在的、伪装的情绪,这种情绪与他的内心真实感受并不一致。或许他内心感到紧张和慌乱,但表面上却笑容可掬,试图讨好你。这种表里不一的情绪表现,可能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不一致的情感状态。


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天生就处于一种情绪内外一致的状态。事实上,孩子们的年龄越小,他们的情绪就越一致,因为他们尚未发展出或分辨出如此复杂多样的情绪,也还未学会如何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在不断成长。如何积极正面地回应儿童的情绪,对于孩子未来不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他人至关重要。与儿童相处,我们要做的是去面对自己内心潜在的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以表面的情绪应对。因此,我经常强调,父母应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很担心你”,而不是用指责的方式表达。


当孩子走上马路边时,父母可以直接说:“妈妈看到你走到马路边,很担心有车过来。”这样,孩子就能理解父母的担忧,并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需要调整。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父母的真实情绪,而不是指责。当父母一致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情绪转嫁给孩子,而只是表达了担忧。这就是区分情绪表达和情绪转嫁的关键。


所以,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觉察内心的情绪,并努力精确地捕捉和描述这种情绪,将情绪剖析出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情绪也是需要有边界的。当父母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让自己的情绪突破了孩子的边界。所以,要做到不转嫁情绪,父母除了要觉察内心的情绪外,对边界的学习和理解也必不可少。


孙瑞雪老师新课《边界12讲,过有力量的人生》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和目标,为孩子、为自己筑起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系统。


点击图片直达课程
苹果用户可通过识别海报二维码进入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