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孩子厌学?或许你以为的原因都不成立

文摘   2024-10-31 20:31   广东  


编者按:本文基于孙瑞雪老师和李松蔚老师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两位老师分享的大部分内容。

孩子厌学,

未必是自身的原因


李松蔚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不去上学是孩子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就会去找孩子的原因,包括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形成对立,就觉得说,为什么别人都去上学就你不能?你是不是太脆弱了?你是不是太懒散了,或者是过于敏感了?父母对孩子有很多的否定。


但是刚才孙老师讲到了,她的学校里边孩子们都是喜欢上学的,一个厌学的都没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学校可以考虑从教学教育这些方面,从教学设计的层面上做一些调整,来帮助更多的孩子去喜欢,或者至少是能够接受在学校的这样一种生活。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去学校,可能未必是孩子的问题,有可能是这个学校或者说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它适用于一部分孩子,但是它并不适用于全部的孩子。


所以,当一个孩子他没有办法去接受,或者说他抵触当前学校这样一种教育形式的时候,父母先不要立刻往内看,觉得孩子自身的状态出了什么问题,咱们先找找外部的原因。


甚至有时候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在这个学校感觉到特别难受,或者在班级跟老师在一块,他不一定很舒服。可是他有可能换一个环境的时候,之前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就说明,当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教育的制度,去尊重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的抵触,跟学校教育之间的鸿沟其实就会小很多。




学校施压,

家里就别再施压了


孙瑞雪
我们学校孩子不厌学,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他在学校比较放松,因为我们不勒令孩子必须怎么样。我们的核心点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到该学习到的知识。


另外一个就是小朋友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他是要被养育的,就是他要被滋养的。14岁以前的孩子,他跟老师之间的关系,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跟学校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友善的,如果不友善他一定是厌学的。

在我们的这个理念中,我们说0到6岁是开发感觉系统的年龄,从6岁一直到12岁是建构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年龄,所以被尊重、被爱、被认同这一部分特别重要。一个孩子如果这部分完成之后他再学习,他就特别轻松了,没必要有压力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是发展心理的阶段。你看我们的课本都是讲一个故事,解释一个概念。为什么这么做呢?实际就在完善孩子的心理这部分。累积到14岁以后,孩子的理性开始发展,累积起来的这些概念一下就起作用了。

如果孩子上小学期间,他跟老师的关系出问题了,跟学校的关系又出问题了,跟同学的关系也出问题了,他到了中学以后压力就过大,他的理性思维是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


现在很多妈妈当孩子在学校厌学的时候,家里也施压,两边都施压,孩子就没出路了。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告诉家长,如果学校给孩子压力,那么就请你不要给孩子压力,让他至少有一个地方可以喘息。




学习,

必须是一种体验


李松蔚
对。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学习首先是一种体验。孩子通过在课堂上跟老师的互动,包括写作业,包括跟同学之间的互动,获得一个完整的体验。这个体验的信息量是极其丰富的,而且是各个层面的信息。

所谓的厌学或者拒学,其实是从成年人的角度给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经常会阻碍一个孩子去理解和加工,我究竟在学习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去问孩子:

你在学校里边真实发生的体验是什么?

哪些过程你是觉得很快乐的?

哪些时候你是觉得被关注了?你觉得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你、喜欢你。

哪些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被看见?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现在刚上小学。他们老师要求很严格,孩子写的拼音或者笔划稍微弯一点、斜一点,老师就会说“不行,得重写”。如果你老错的话,你甚至得罚抄很多遍。

这个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学习的感受,他并不是在很快乐地去学一些东西,他现在的感觉就是被惩罚,或者是被一种他自己并不理解的规则强制着去达到某种标准,所以他是非常难受的。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确实能看到孩子在经历这个过程,那么起码我们可以用语言去帮孩子把这个体验说出来。我们得帮助孩子意识到,他在这个过程里边经历着什么。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


孙瑞雪

不仅老师过于严格是个问题,班里的孩子过多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就发现22个孩子的班级跟25个孩子的班级都不同,22个孩子的班级每个孩子老师基本上都能关注一点,到了25个孩子就有几个孩子被忽略掉。那么你想一想, 一个班级40多个孩子意味着啥?意味着有一半的孩子就要被忽略掉。


前两天我去看二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小朋友写字显得特认真,他捏着铅笔头,一字一句地写着,但他写了一会儿就趴到那。我感觉到他太累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回答老师的问题。


我就发现上小学一、二年级孩子面临的问题根本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导致他跨越不过去的坎。尤其是像你刚才说,老师那么严格地要求孩子,就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打没了。


另外,我觉得传统学校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它还是100年前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师在台上讲,孩子在台下听。这个学习模式不解决,没有孩子爱学习。


就像李老师前面说的,孩子是靠体验来学习的,那光靠耳朵可能不行,光靠听力来完成学习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个灾难,因为体验指的就是身体的实践。


我看到有的学校讲一个动词,整整讲一节课,就是让孩子动起来,跳就是跳,走就是走,不断的体验。半小时以后一人发一根铁丝,把所有的动词用铁丝拧出来,然后挂到墙上。这样,孩子就永远把这个动词肉体化了。


这个教学就是要在小学期间来完成。我们学校老师讲单位换算的内容,就告诉孩子:你回家找10个一毫米的东西,再找10个一厘米的东西,然后找10个一米的东西拿来。明天拿来学校。第二天五花八门,这个直观的感觉让孩子完全体验到了。



所以,如果教学方法不改变,如果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改变,如果一个班级的人数不改变,老师照顾不过来,这些都是问题,会导致孩子厌学。只是改变不是靠我们来改变的,要由国家来改变,我们没有办法来促成这个事的。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促成,就是我们应该了解孩子,至少自己在家可以用上述的方式跟孩子共同学习,来缓解孩子在学校的压力。我觉得这一点改变是比较现实的。(未完待续)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