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从一年级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与写作

文摘   2024-10-12 20:31   广东  
北京海淀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举手发言的孩子

编者按:本文基于孙瑞雪老师昨天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孙老师分享的大部分内容。



写作,

从口述作文开始


我个人觉得要把心理的话透过笔完整地写出来,挺不容易的。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写出来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为了规避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写作文,我们从一年级、二年级有两年的时间是不写只说,我们叫口述作文。也就是孩子口述,爸爸妈妈帮他写出来,然后给他读一遍,再让孩子来看,自己改,如果他自己不改的话,那么就原封不动的交上去。


有个孩子这样讲述:

下雪了,我们都想跑出去,但还没有下课,所以我们都拥挤在窗前看外面的雪。下课的时候我们跑到操场上。有一个孩子说,我们班的谁谁谁绕了一个雪团,一下子甩到了门房里。门房的爷爷大吼一声冲了出来,我们吓得掉头就跑。一会儿我们悄悄地溜着楼梯上了楼,进入了班里。


他的这个故事虽然很小,但是故事的完整性是完整的,而且有他心里的活动和他看见的。所以我们的方式就是,一年级、二年级就是口说作文,你心里想什么我们就写什么。等到三年级再写作文的时候,小朋友大都能够写出来了。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写的作文,他说我爸爸的脸长得特别像发面团,肿肿的,鼻子像鼠标。每天我爸爸一回家,衣服一脱,翘着二郎腿就会看一张股民报,看着看着我爸爸就会说:“我们是不是要投资买个什么东西?”我妈妈就会说:“投什么资?投什么资?有点钱还不如给孩子买点吃的。”


有一天他爸爸来开会。我看见他爸爸的时候,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我看了那篇作文,就发现他爸爸的长相跟他描述的特别相似,脸肿肿的,鼻子像个鼠标。


我就发现,他们经历了口述作文这个过程以后,变得心里想什么就能写什么了,变得很真实了。


北京海淀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认真学习中的孩子


写作,

具有疗愈的作用


我经常看到好多小孩,也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很多小孩,他出问题他不说。但是写作文,确实能把累积下来的东西透过笔书写出来,这是个疗愈的过程。


我自己是写日记的,我只在痛苦的时候写日记,快乐的时候不写。我就发现透过书写能把内在的烦恼、痛苦抒发出来,这确实有巨大的疗愈作用,尤其是我们能捕捉到内心的想法,并且把内心的想法拿出来写到纸面上,这个过程真的对孩子、对每个人的帮助都特别大。


我记得老早以前,有一个有篇作文写的《小红缨长大了》。我看了班里的 20 多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写的是一样的。每个孩子写的事情,都跟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巨大的关系,跟自己的创伤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他可能家庭生活并不是很幸福,所以他说小红缨长大了以后回到了家。有一天他在擦桌子的时候,把桌子上的花瓶打碎了,他妈妈看着打碎的花瓶就对他说:“你干的好事是不是?你现在给我滚!”然后,小红缨就流落街头。这个孩子在写他内心所有的冲突。


另外一个孩子那却写的是,小红缨回家的时候生病了。妈妈就把他送到了医院。他先在医院住。住完院之后,妈妈说:“噢,我们回家吧,我们的家可舒服了。”然后把东西打包好,打着的就回到了家。


后来我知道那个孩子在休假的时候生病了,他在医院打了好几天的点滴。所以他在写小红缨的时候,就用这样一个模式在描写,有什么说什么。


北京海淀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自信开朗的女孩


阅读,

建构结构性的思维方式


后来我就发现,每个孩子的情景不同。有的孩子善于写,善于表达;有的孩子非常不善于表达,是那种非常沉默的孩子;有的孩子语文学得很好,有的孩子语文很差。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所以就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状态,因材施教。


我记得我的一个学生,语文每次都考 40 多 50 分。他妈妈就特别着急。我就发现,他在读课文的时候生字太多,拦路虎太多。什么概括中心思想、遣词造句,写这个写那个,对他几乎没有益处。我就跟他说:“这些都不必写,你就做一件事情,把这篇文章读五遍到八遍。不认识的字和词请你查字典,你如果查烦了就来问,我来给你解释。”后来,他的语文迅速在那个学期提高到了 70 多分。我一下子感觉到阅读的重要性了。


因为阅读是一个整体思维的过程,你一定要先从宏观看,从微观进,再从微观出来,再宏观看,这样你就把小朋友的思维给锻炼出来了。


所以我们提出问题,比如,请你思考一下,读这个作者究竟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这是个宏观思维的过程。比如,《颐和园》作者是怎么一步一步把颐和园给你展示出来?这是个微观思维的过程。


你有没有想过,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一下,你就被框在了这篇文章里了?但是如果问你,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一下子提纲挈领,你就跳出来了,能够看到这个人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完全沉浸在一个人里。这就会让孩子的思维从一个状态上升到另外一个状态。


我自己在跟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在上述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你跟他对话的时候,他从不说表象的话,都在说表象背后的本质。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说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么他的意识、思维就被建构起来了,也就是说,他童年培养起来的思考能力建构了他的思维。


写作文也是这样的过程。我个人会觉得结构性的思维非常重要,就像盖房子一样,你先要有一个结构,才可能盖出一个房子。写文章也是这样,你得先有一个结构,然后你在这个结构里再去添砖添拔,那么你就会建构一个更加高级的、完善的状态,而不是把一堆材料堆积到那里。


北京海淀崛起实验学校·成长素质班阳光又朝气的男孩


语文,

一边培养人一边滋养人


小学的语文教学、音乐教学、美术教学这些文科的教学,都有一个核心点叫育人。什么叫育人?育人就是滋养人。我举例说明,我今天在手机上发了两段音乐。这两段音乐都是一个音乐,叫《绿树成荫》。是亨德尔写的《塞尔斯》中的一个咏叹调,一段是女生唱的,一段是男生唱的,非常的好听。大概我躺到沙发上听了很久。很多人就会问,听这个起什么作用呢?音乐实际是滋养人心灵的。


我所说的小学的教学,比如说,一篇文章,它对心灵的滋养就是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更加细腻的、有道德感的、更美好的人。


语文从表面上来看是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课程,但本质上这是让孩子走进内心世界的。所以你看,爱读文学作品的人,他心灵的丰富、丰盛程度就比别人要高。


我记得语文小学教学里边有一篇文章写瀑布的,有一个孩子在读那篇文章的时候,读到到瀑布像风、像雾、像雨,就把眼睛闭上了。我就感觉到他在阅读的时候,已经能够感受到那个美景。


这种丰盛起什么作用呢?一是造人,我用一个丰盛的东西来造一个人,就像一棵树一样,我给它阳光、水和养分,它就能开出满树的花。


二是这种丰盛为孩子未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你仔细想一想,我们未来都要走向社会,要工作、要养家糊口,要带孩子,我们的生命似乎都在透支,都在往外给,那么我们依靠什么来养育我们自己呢?一部分就是我们从小累积起来的那些富有滋养的东西,它在照料着我们的内在,一部分我们需要继续的来获取养料。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的价值观跟婚姻观。上中学的时候,我看《一剪梅》,我搞不懂这个人为啥要爱那个人,那个人病泱泱的。我也搞不懂琼瑶的电影,当一个坏人来的时候,那个人就说:“我好害怕。”我当时就想,为什么呀?你难道没有手,你不会反抗吗?但是那里头的男性都喜欢这样的弱者。


但是我看《简爱》的时候,我一下子发现里边的女性是个独立女性,她在情感上不依赖于任何人,她有很高的自尊感和尊严感。所以我们才爱听《简爱》那段话——


“当我们从坟墓前经过,当我们从上帝面前经过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尽管我没有美貌、没有财富,我贫困,但是当我们从坟墓前走过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


你想这样的东西是多么有力量呀!正是文学作品建构我们的价值系统,让我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说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人的,一边培养一边滋养,透过阅读让孩子受到滋养,再透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情感。感性的发展和成长是培养人的情操的,培养人的慈悲和爱。

          


说到滋养人,莫过于孙老师的这个工作坊了。明日开课哦!


扫码参加线上工作坊

开启一段成长之旅

孙瑞雪老师亲授

原价699元/人

优惠价599元/人(即将开班)

3年有效回放


更多的信息,请关注爱和自由公众号。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爱和自由」
“我们一生唯一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爱!”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

爱和自由
致力于改善儿童生存环境,服务于家庭共同成长的教育实践、交流和传播平台,由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创办。在全国创办了11所教学基地,从2岁延展至12岁,践行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