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小
传
屈海军,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迁安市先进教学工作者,唐山市高考政治优秀教师。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政治)2024年第5期。
高考思想政治哲学主观题取材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设问知识范围广泛,涵盖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个模块;题型灵活多样,包括体现型、认识型、启示型、原因型、意义型、辨析型、开放型试题等。由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不同,导致哲学主观题作答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教师应根据题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传授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逐步解决制约学生解答主观题能力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精研原题,认清误区
【解题思路】
试题以习近平对年轻研发人员的寄语和袁隆平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价值观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第一步,阅读设问。明确知识范围——价值观,题型——认识型,事项——“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步,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推断知识点。
第三步:规范作答。把价值观知识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紧密结合起来,注意答案书写的层次性、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
【参考答案】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有:①把价值观知识错答成其他角度。②价值观与其他角度知识混答。③只写哲理,不进行材料分析。④抄袭堆砌材料,无哲理。⑤漏答知识点。
把握体系、夯实基础
针对上文中总结的学生的答题问题,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训练。
(一)形成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两部分。各部分又有自身独立的知识构架,如辩证唯物论包括: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规律具有普遍性。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建立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如知识点排列式、大括号连接式、图表发散式等。
(二)明确简称别称,澄清易混易错
1.辩证唯物论简称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简称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又称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辩证法又称把握世界的规律,认识论又称探索认识的奥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途径。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历史观又称寻觅社会的真谛,人生价值观又称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熟记具体内容,完整准确再现
哲学主观题既可以宏观综合考查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知识,又能微观具体考查某一框题或目的内容,学生必须认真审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而言,哲学知识原理及方法论,必须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原理内容必须记忆准确,切忌含糊混乱。比如“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错写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例结合、学以致用
1.学生解答哲学主观题的主要障碍,在于不能依据试题材料分析出对应的哲理。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正确运用,难以把教材理论与具体实际衔接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积累,准确识别记忆。
(1)不同语句体现不同的哲理。如“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2)同一语句体现不同的哲理。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认识论角度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闻时事、热点焦点,创设试题情境,提出相应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如“国家下调房贷首付和贷款利率有什么认识论启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怎样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济前景?采用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理论对各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3.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用写小论文、演讲稿的形式,自拟题目、自编材料、自写内容,通过课堂展示交流,巩固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水平。如有的学生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爱护大自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述“怎样处理好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不会止步”的原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解读“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理由”等,让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人文思想、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得到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不断升华。
举一反三、拓展深化
(一)变换试题材料,巩固相同考点
我们改变例1试题的材料及设问中的事件,具体如下:
【参考答案】
与例1比较,两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题型、答案中的知识点完全相同,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同一知识的熟练度。
因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变化,因而答案中材料分析部分的文字与例1有所不同。
(二)变换知识范围,强化不同考点
例1试题考查价值观,我们可以保持原题材料与设问中的事件不变,变换设问知识范围,从而考查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识别、再现能力。以下仅供参考。
1.唯物论认识
2.认识论认识
3.发展观认识
4.社会历史观认识
(三)变换试题题型,感悟异曲同工
我们保持例1试题的材料、设问知识范围和事件不变,把题型变为意义型,修改设问为:“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其意义。
【参考答案】
此外,试题题型还可以变换为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等。通过这些变式训练,学生可以对不同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比较甄别,归纳共性,凸显个性,做到二者有机统一。
巩固成果、厚积薄发
为提高试题利用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集中记忆、试题再讲、满分再做等不同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与规律,洞悉答案的生成过程,增强取得高分、满分的期待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1.试题答案的讲解与阅读,必须经过多次重复记忆,才能被绝大多数学生真正消化吸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相隔时间越短,记忆效果越好。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实现知识积累,努力达到试题的考查目标。
2.教师可以在试题讲评之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再次分析整个解题过程。要特别注重对中低分学生的检查,给其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学生的分析,既可由教师点评,亦可由学生互评。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表扬优点,恰当指明不足,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的整体认知。
3.把学生做过、教师讲过的主观试题,重新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答案,再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对错误、遗漏之处,进行删除、修改和补充,反思自己的差距所在。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修改和补充的文字必须强化记忆,参考答案的存储必须准确持久。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畏惧情绪,挖掘学习潜能。要教育学生勤学巧练,规范作答,通过日积月累最终实现从不会答到能够答、从答不全到答得全、从答不好到答得好的质的飞跃,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得分能力。
作者:屈海军,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2024年《教学考试》高考政治5。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40858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