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思维下的历史探究力培养策略——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例

教育   教育   2024-10-22 17:22   吉林  

朱惠文,山东省临沂市滨河高级中学。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历史)2024年第5期。

新高考改革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形成时空思维。时空思维需要学生用长远眼光看待历史现象,灵活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复杂情境中联结前因、表述现象、推演后果,以时空各要素的融合推进历史探究,在发展、延续和结构中构建历史解释。那么这种思维如何才能形成呢?笔者以《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例来进行简要阐述。


透析探究文本,提炼时空全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具体子目包括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和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三部分。从课标和子目可以看出,本课以基础史实作为支撑,以时空为主轴合建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迭代谱系,旨在让学生以贯通思维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故而,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基于通史结构进行简单梳理,编制下列表格。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从教材中抽离出时空基线,缀连起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段、大范围的全局观感。纵观历史长河,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个连续、通贯的时空整体,从先秦开始不断延绵、长续,到清代达到高峰。在这册史卷中,皇帝高居顶端,用层层的科级组织和细密的权力网络统驭着下面的芸芸众生。通览时空表格,学生超越文本表象,深入到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这两大纠葛场域中,形成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聚合探究思维,深绘时空细节


时空思维要求学生在进行历史探究时,将历史现象融入特定的时空关系中观察,在真实性的任务情境和启发性的问题链驱动下,组构符合历史逻辑的探究过程,在体验中深绘时空细节,建构学科叙事,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


(一)运用发展思维,品析时空流变


发展思维是时空探究的重要思维。学生联结前后不同的历史现象,感悟变化、体验发展,在首尾相接的比较中建立对历史大势的实质性理解。为了让学生从发展的视角理解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笔者出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西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周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材料一阐释的是以西周为代表的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阐释的是秦统一之后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的基本模式。


笔者依托材料设计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国家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秦朝之后的国家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并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周秦之变”的理解。


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发现早期国家统治相对比较松散,具有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残留,权力被以君主为首的血缘贵族所共享,没有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紧密的官僚系统和权力体系;而官僚制国家统治相对集中严密,以皇帝为核心,由服务皇权的职业官僚群体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统治体系。从松散的早期国家到严密的官僚制国家,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系统的时空进化。借助发展思维,学生在流变的时空场域中品析“周秦之变”。


(二)运用延续思维,建构时空联系


延续思维是时空探究的重要思维,历史在代代的延续中不断传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其深植于历史长河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材料,从唐宋时期宰相制度入手娓娓道来:


材料 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材料中所反映的便是从唐前期三省六部制到北宋二府三司制发展的重要轨迹。根据材料需要,笔者提出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宰相制度之间有什么关联。

(2)这给你看待历史现象提供了怎样的视角?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从唐朝开元之后到北宋元丰改革之前,中书门下一直是最高的宰相机构,内部实行以首相为主的群相负责制。该体系前承唐初的三省六部制,下启元代的中书一省制,体现了前后延续视域下君相关系的“共性”。前后相因,在共性中延续,这给学生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三)运用结构思维,穿织时空网络


事物的联系不仅是纵向的延续发展,更是横向的四通八达。中国古代政治体系是一个从皇帝到朝廷到地方的复杂结构,在交叉环复的权力通联中维系着帝国的正常运转。清代的政治制度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材料一 督抚虽为常设,皆属钦差。而地方事悉掌于布政使,立法本义,极为精密。但督抚总制百官,布按皆为属吏。……外官官制内,首列督抚,次列布按等官,庶为允协。——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直、省、督、抚、司、道大员,凡有见闻,许令随时折奏。朕(雍正帝)皆敦切批示,俾有所遵循。——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达到成熟。析读以上材料,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督抚和布按之间是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各级官员如何与皇帝保持联系。

(3)这些体现了清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性?


通过史料阅读,学生发现清代皇帝的权力控制多元而灵活。其主要体现在既派遣督抚管辖地方,明确督抚中央特派员和地方行政长官的双重地位,循于传统建立起科层性的权力系统,又通过密折制度打通信息流畅渠道,穿透官僚科层直控基层。这些体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代特征。通过环环相扣的结构性提问,教师能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更加通络化,架构养成全面、系统的时空思维。


发散探究视角,展拓时空认识


时空思维是历史思维的重要体现。其要求学生在看待历史现象时要从不同维度来审视,从不同角度来整合,发展历史解释。在以上的时空深描下,学生不仅厘清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脉络,更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政治总体特征、发展过程和具体流程的综合理解。在最后,教师便可拉长探究场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拓自己的时空认知:


材料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以上述材料为对话空间,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这一体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了这样的任务,学生便可以进行多维度勾触,从地理环境、生产组织、社会心理等方面点燃自己思维。在持续的思维发散后,他们认识到这种治理体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最后,学生们肯定了这一治理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交流、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学生形成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时空思维是学生融史凝智的一把钥匙,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学生走出文本主义窠臼的重要把手。从时空感知,到时空关联,再到变构性的时空解释,学生逐步积淀生成叙述时空事实、在立体延展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问题的历史时空意识。正是在不断地参与、体验和生成中,学生破除了固化的思维束缚,富润了自己的历史视角,更新了自己的历史结构,涵育了自己的历史情怀。通过跨越学科与生活的界域,学生将历史素养化入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让自己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创造者,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这就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



作者:朱惠文,山东省临沂市滨河高级中学。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2024年《教学考试》高考历史5。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40858691@qq.com


教学考试杂志
提高一线教师教学实战能力(“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承办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