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的解题策略探究

教育   教育   2024-10-28 16:38   吉林  

王爱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主张“引思导正,立学应世”的思政课教学及德育理念,形成集散式共享课堂教学模式。荣获南通市优秀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直德育工作带头人、南通市新入职教师优秀导师等称号;所带班级获南通市优秀学生集体、市直优秀团支部等荣誉。在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近4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主持多个省级课题。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政治)2024年第5期。

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是高考中难度较高,体现高考“选拔性”的一类关键题型。各地高考命题常将“人民至上”这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价值导向暗藏于各类情境问题冲突之中,考查考生思辨思维品质、价值观取向、政治认同等素养。为此,加强对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研究十分有必要。


2024年各地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的高考考查体现


【真题梳理呈现】2024 年多地高考出现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试题。本文将其中几道真题情境及设问简要概括,梳理如下:


(1)(202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8)

材料 某市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并制定相关法规。该市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被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终止申报。

设问 假设你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请就“终止经开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这一决定作出说明。


(2)[2024·安徽卷·20(1)]

材料 戏曲艺术形式以全新面貌呈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释放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设问 结合材料,分析传统戏曲的重塑过程体现了哪些逆向思维的方法。


(3)(2024·浙江 1 月选考政治·29)

材料 学者 X 指出,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成了和平使者;学者 Y 认为,国际冲突背后往往隐伏着跨国公司攫取利益的身影,其深度参与战争。


设问 参加辩题为“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和平 /跨国公司阻碍世界和平”辩论赛。选择一方立场,结合材料(可不局限于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立论陈词。


【选题价值分析】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凸显思想政治学科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常选择社会治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热点冲突问题创设情境,设计思辨文字题,往往给学生以“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以规避死记硬背热点专题答案体系的应试套路,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彰显高考命题的公平性、问题导向性、思辨性、新锐性和前瞻性。成功解析此类试题是新高考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是学生决胜高考思想政治的重要条件。


【试题特点分析】按情境及设问的内容划分,类型试题可分为社会治理类、文化哲学类、科学技术类、国际交往类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能否发现情境问题冲突;能否解锁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能否具有基于问题导向,多角度调用模块知识,分析、解决情境问题冲突的立学应世的综合素养。


下文以近三年江苏省新高考思想政治思辨文字类真题为例,探究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的解析策略。



2024年江苏省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中情境问题冲突主观题的分析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命题呼应新高考要求,选材前沿、构思精巧,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应世教育考查的成功转型。其中最为亮眼的第21题,靶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突出价值导向,对解析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真题呈现1】(2024·江苏卷·21)

材料 以《人类增强技术:不确定的未来与责任停滞》选段设计情境,阐述人工智能等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因真题未公布,材料为考生回忆版)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撰写小论文,论述“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话题。(字数200左右)


【命题考查分析】本题以人类增强技术的利弊问题冲突设置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认识论的哲理,论证“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的思辨思维品质与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等素养。


【冲突核心剖析】人类增强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风险,形成科学技术问题冲突。解析此题的底层逻辑是衡量人类增强技术利弊的正确标准:是否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站在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上。


【解题思路框架】该题以人类增强技术的利弊创设情境问题冲突,其解题思路框架可分四步:


(1)第一步,锁定范围。审读设问,锁定此题知识模块考查范围为认识论体系。


(2)第二步,明确任务。审读设问主干,明确此题考查任务: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话题,撰写200字小论文。


(3)第三步,圈定材料。带着情境设问要求,按序审读情境,标号圈定与认识论各知识点相契合的词句,发现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利弊问题冲突,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解析此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导向,以此理顺解决此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


(4)第四步,分点答题。运用认识论、辩证法等哲学思维对标号圈定的情境材料作逐一分析,突出人类增强技术问题冲突中的合理性、非合理性及其底层逻辑:人民利益的解析,并生成与之内涵相契合的认识论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依圈定序号,按认识论某知识点+与之内涵相契合的情境材料的答题格式,理论联系材料,依次撰写小论文的分论据及分论点,多角度、全面地论证“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话题,形成小论文。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增强技术的责任停滞等不利于人民利益的问题,将促进人类审慎对之,不断增强技术及完善相关法律、伦理等规范;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人类增强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也带来了不利风险,须审慎对待;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法律、道德、符合人民的利益范围内,审慎使用人类增强技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增强技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增强技术,防范风险,造福人类。


【解题策略建模】在上述解题策略探究基础上,对此类题型,可构建以下解题策略模型(见下图):


2023、2022年江苏省思想政治高考中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的拓展分析


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是不少考生易失分的高频考题,需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拓展分析,把握其解题策略建模共性。类比上文提出的此类考题的解析策略模型,对近年来江苏思想政治新高考中的此类题型的其他考题,进行拓展分析。


(一)立法问题冲突,统一于人民利益——促进地方治理实践力现代化


2023年江苏省思想政治高考第18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审查地方立法创设情境,呈现地方立法问题冲突,让考生进行思辨分析,把握地方立法的底层逻辑。


【真题呈现2】(2023·江苏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扩大了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既要监督地方立法,又要促进地方立法。推进备案审查工作不仅可以对违背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纠正,还可以支持地方开展地方立法探索,从而推动有关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制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


【命题考查分析】本题情境中人大否定案


例 1 中“按时缴纳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小区业主参选业主委员会的前提条件之一的法规;认可案例 2 中新时代交通环境下,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新条例。不同的审查结果,呈现地方立法问题冲突,考查考生的相关知识、法治思维、辩证思维、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等素养。


【冲突核心剖析】此题以地方立法既要有合宪性的统一性,又要有地方的创造性的情境问题冲突,重点考查考生能否分析此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宪法与地方法都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合宪的统一性与地方的创造性对立统一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基点。


【解题思路框架】该题以地方立法冲突创设情境问题冲突,类比上述此类题型的四步解题策略模型,解析如下:


(1)第一步,锁定范围。审读设问,锁定此题知识考查范围为《政治与法治》的知识。


(2)第二步,明确任务。审读设问主干,明确此题考查任务: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制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


(3)第三步,圈定材料。审读情境,按次序标号,圈定与《政治与法治》知识相契合的词句,发现地方立法问题冲突,以法治思维、辩证思维解析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地方立法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导向,据此理顺解决此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并贯穿于解题的答案体系。


(4)第四步,分点答题。生成与标号圈定的情境材料的内涵相契合的《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按《政治与法治》某知识点 + 与此知识点内涵契合的情境材料的格式,依圈定序号,运用法治思维、辩证法思维分析地方立法冲突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及底层逻辑,理论联系材料,多角度、全面地撰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什么既要维护法治统一,又要鼓励地方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的必要

性及重要性等答案要点:

①宪法和法律都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地方法要以合宪性为法制统一的依据;
②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地方立法,坚持宪法至上,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的法规,维护法制统一,维护国家法治尊严和权威,维护人民的利益;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鼓励地方创造性立法,尊重地方发展情况和客观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立法,解决新问题,促进地方治理实践现代化,维护人民的利益。


(二)中西文化观点冲突,统一于人民至上的导向——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2022年江苏政治高考第18题,以电影《悬崖之上》的剧情展开情境,呈现中西方英雄观的问题冲突,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写短文反驳错误的英雄观。


【真题呈现3】(2022·江苏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30年代,四名共产党特工受命执行秘密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置身于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由此展开。
电影的主角不是一位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平凡”的地下工作者,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然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演绎了最伟大、最动人的故事,他们明知自己必然会牺牲,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不可能留下,却依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正如《悬崖之上》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但每个民族的英雄却各不相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其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大多是“超人”“007”那样敢于冒险、单打独斗式的角色。而我国电影中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中国式英雄是爱国主义、集体情怀、民族气节的集中表达。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结合材料,请你写一篇短文对此观点加以反驳。


【命题考查分析】此题情境及设问用中西不同的英雄观的问题冲突,考查考生的相关文化知识、辩证思维品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民族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素养。


【冲突核心剖析】解锁中西英雄观问题冲突的核心密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集体英雄主义与以个人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的对立。


【解题思路框架】该题以中西英雄文化观的对立创设情境问题冲突,类比上述此类题型的四步解题策略模型,解析如下:


(1)第一步,锁定范围。审读设问,锁定此题知识考查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


(2)第二步,明确任务。审读设问主干,明确此题考查任务: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写短文反驳“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的观点。


(3)第三步,圈定材料。审读情境,按次序标号,圈定与《文化生活》知识点相契合的词句,发现中西英雄观文化问题冲突及底层逻辑:中国电影塑造中国式的英雄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导向,以此理顺解决此问题冲突的底层逻辑,并贯穿于解题的答案体系。


(4)第四步,分点答题。生成与标号圈定的情境材料的内涵相契合的《文化生活》知识,按《文化生活》某知识点+与此知识点内涵契合的情境材料的格式,依圈定序号,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情境问题冲突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坚持人民至上导向英雄观的底层逻辑,理论联系材料,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分点呈现答案要点: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超人”式英雄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呼应,而中国式的平凡英雄契合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英雄观,是人民的英雄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②中国的电影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应简单抄袭西方模式去塑造个人主义的超级英雄;而应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中国式的人民英雄;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电影应聚焦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做过奉献的无数“平凡”的人民英雄、而非“超人”式个人英雄;


④人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中国电影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奉献人民的平凡英雄,而非以个人为中心的“超人”式英雄。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基于情境问题冲突类主观题,需遵循新高考的命题规律,开展高质量的情境问题冲突类议题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情境问题冲突中的人民至上根本价值导向这一底层逻辑,并将之贯穿于答题体系;熟练运用与此类考题命题思维一致的辩证法思维工具,全面分析问题冲突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借鉴上述四步解题策略模型,加以活化训练,多维提升学生的解题综合素养、实践力,以备考教学引导学生立学应世,立德树人。



作者王爱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2024年《教学考试》高考政治5。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40858691@qq.com


教学考试杂志
提高一线教师教学实战能力(“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承办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