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华文明的罪人

文化   2024-09-25 17:51   安徽  
以前一听秦始皇的功劳,我就无法理解,秦始皇有啥功劳?
统一六国算是功劳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认为秦朝好,战国混乱不好,就有点急功近利,秩序未必好,混乱也不一定不好。
就像一个人一样,混乱是酝酿和探索的过程,秦朝打断了这个过程,破坏了中华文明的创造力,从此走上一条固化压抑的道路。

这是本专栏的第三篇文章,这一篇我会把一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和一个人的成长,揉起来一起说。
这样应该更好理解一点。

先说下,这个专栏的主要观点就是,把一个人比作一个国家,这样我们能从历史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一个国家主要分为统治者和百姓。
对一个人来说,他的理性、思想、观念等就是统治者;他身体,感性、体验、情绪、欲望、人性等就是百姓,前者在统治后者。
这一系列文章表面上来看是在说国家命运,其实是在谈人。

秦朝打断了中华文明的探索期
春秋战国跟希腊城邦时代是人类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没有严密的宗教,专制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人类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发育,所以才有百家争鸣的盛况。

这个时代大概都相当于人类幼儿到童年的转型期,头脑快速发育,根本没有什么善恶是非观,对一切都非常好奇,思维很活跃。
在我看来,原始社会相当于人类婴儿时期;
奴隶制社会相当于幼儿时期;
封建社会相当于童年;
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相当于人类的青少年;
从互联网兴起以来相当于人类的中年;
大概是这样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划分方法。

随着一个孩子头脑的发育,从幼儿到童年意味着从混乱走向秩序。
这个年龄的小孩其实对残忍没啥概念,他们玩蚂蚱、玩昆虫其实是很残忍的;人类在这一时期,也都是奴隶制时代,人们并不觉得奴隶制有什么不对。

一个孩子是有秩序的(他并不会怀疑头脑中的观念,不纠结,头脑和身体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是一种古典美)。
只有专制才能带来秩序,所以人类的专制必然会到来,这是人类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从七国混战到秦朝统一,从混乱走向秩序,从百花齐放,到万马齐喑。

现代教育家建议,孩子不应该过早地接受知识和道德教育,就是担心孩子心智早熟,而失去自然发育的过程。
当一个孩子还不知道道德为何物的时候,你教他道德,等于是在教他虚伪,早熟的孩子往往命运多舛。

同样,一个文明也不应该过早地成熟,混乱久一点好,混乱意味着对新秩序的探索,只有混乱才能有新秩序形成的可能性。
秦朝结束了混乱,一个井然有序的帝国建立了,同样中华文明的命运也确定了。

秩序并不都是好的,没有人性的秩序还不如没有秩序,外儒内法就是虚伪。
如果这个探索期长一点,说不定能达到一种平民(贵族)和国君相互制约的平衡点,达成一个相对开明的专制。
这样也能为后来的历史开个好头。
可惜秦朝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中华文明从城邦时代,走向极致的专制,当然不能全怪秦始皇。
封建的意思是分封土地,建定爵位等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周天子是盟主,众多小国家是封建诸侯,他们都有自己的国君。
这些诸侯都是专制国家,国君和大夫都是世袭的,百姓无权废立,等级森严,可以说是迷你的帝国。

而希腊的城邦不同,希腊城邦都非常小,小的只有一个乡镇那么大,最大的雅典也只有一个长60公里,宽60公里的县这么大。
希腊城邦是民主制,统治者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公民也可以把他赶下台,一旦下台就与公民无异。

当然,雅典民主制并非完美,精英在台上演讲来获取选票,也比君主直接任命下级耗费更大,但这是一种磨刀和砍柴的关系。
雅典的民主制希望多花时间磨刀,后期砍柴消耗更少;君主制则不磨刀,立马砍柴,但后期帝国的运行过程中消耗较大。

这大概是春秋战国和希腊城邦最大的区别,两者的种子不一样,最后的果实也不一样。
虽然两者都会走向帝国,但集权的程度也不一样。
秦国可以说一上来就登峰造极,出道即巅峰,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集权帝国,比如郡县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

郡县制一出,一切百姓都是国君的子民,不再是各贵族的附庸。
贵族势力被极大削弱,贵族虽然在咱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都是蛀虫,但也是国君的制衡方,没有贵族,国君就权力没法制约。

严刑峻法方面,最有名的是保甲连坐制度。
保甲连坐制度是把百姓像蚂蚱一样串起来,五家为保,十家相连,一人犯罪,通体连带责任,这样做是鼓励大家举报,不举报者腰斩,藏匿者同罪。

秦法规定当灭族者,先在脸上刺字,再割掉鼻子,再斩去脚趾,然后活活打死,再砍去脑袋,最后剁成肉泥。
其实要说这一段描述地狱里的景象,也毫不违和。

这种残酷的刑罚本质上跟美洲古文明中的大规模人祭一样,都是一个文明的内耗。
这种内耗下去,假如没有外力干涉,很可能就会因内耗消亡。
对自己的人过分残忍的文明是一种病,跟人一样,假如一个人一直内耗,最后可能会得抑郁症,是有可能自杀的。

文明一直内耗,是有可能倒退消亡的。
就好比清朝,清朝是中华文明的抑郁期,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兴趣,没有活力,最终只有停滞与消亡。

这就是秦朝统一的坏处。
在分裂时期,牛人还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因此才能百花齐放。
秦朝不需要百花齐放,他甚至不需要文化,只需要农民和战士就行。
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对一切自由的思想报以恐惧,认为只有行尸走肉才安全。

一个国家的百姓越活跃,这个国家就越年轻。
我们说了百姓代表着一个人的体验,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越丰富就越不容易衰老。
秦朝还是一个孩子,刚刚步入童年,马上就早熟甚至衰老了,严酷的秦法就好比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竟然会垂悬梁锥刺股了,你说多可怕。

好在当时中华文明还比较有活力,不允许这样自虐和衰老,所以秦朝迅速灭亡。
就像你让一个孩子超负荷训练,超负荷地学习,坚持不了几天就要崩溃了。
这就是百姓的智慧,百姓想像一个人一样活着,想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欲望是身体的母语,遵从欲望本身就是智慧。
注意我不是说要追求快乐,对快乐的追求有时候会误入歧途,追求真实体验(体验有“好”有“坏”,其实无所谓好坏),不要思考,试试随波逐流吧。
不必把自己关在思考的囚笼里。

聊聊焚书坑儒。
现在自媒体流行说法是,焚书坑儒是坑方士,说秦始皇被求仙问道的方士欺骗,怒而杀之。
这种说法就是睁着眼说瞎话,挺恶心的。

人物图书馆
乱世历史,人性的镜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