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的中学生太惨了
文化
2024-11-07 23:05
安徽
最近我接触到一些上中学的孩子,觉得他们每天的生活太惨了,比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还惨。
我是88年的,上中学时大概是2000年,感觉那时候学习压力也没那么重。我翻了下现在的初中课本,感觉整体难了很多,英语单词好像难了,看了数学课本发现初三已经学二次函数了。印象中二次函数应该是高中才学的,我怀疑是不是我记错了,又问了几个同龄人都说记不清了。特别是英语,在小学英语基本上跟体育课地位差不多,有的六年级孩子连26个字母都不会念,结果初中英语突然变主科,而且3章复习完小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人多肉少,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必然有一些人被刷下来。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谁愿意自家的孩子走一条不确定路呢?有的母亲白天拼命上班,无暇照顾孩子作业,孩子又在叛逆期,沉迷游戏,非常绝望,言谈之中简直是生不如死。他们已经够可怜了,每天要背诵大量内容,午休时间非常短,作业一大堆,看着都心疼。题海战术基本没啥用,理科靠理解,文科靠背诵,历史、道法、语文、英语一大堆,根本背不完。小小年纪看着就有种很想躺平,却又被家长学校打着没法躺平的感觉。老师管理几十个学生,没有点铁血手段,班级纪律就崩盘了。老师其实是弱势的群体,这么多年我是看出来了,一旦有不好的事,先降临到老师身上,反正老师是最安全的群体。一个孩子像植物一样,需要浇灌培养,如果一味地筛选其实是非常残酷的。工人阶级也要求让子女享受高等教育,因此1850-1914年期间,剑桥、牛津就扩招了很多中、下阶层的学生。大学就成了贫苦家庭出身的学生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跟我们现在一样。但大学扩招必然导致质量下降,于是西方上层阶层,就开始寻找“科学依据”,来阻挡下层阶层接受教育的机会。如果引导富人多生孩子,穷人少生孩子,那么人人都能成为富人;给父母智商高的孩子提供奖学金,这样他们就不必参与残酷的竞争,而避免受到心理和身体的损害。比如,把产奶最多的奶牛生的幼崽选为种牛,这样一代代下去,就能培育出产奶越来越多的品种,在这方面人类确实成功了。优生学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比如智商确实靠遗传,很多牛人的祖上也都挺牛的。中学时代学习内卷,不仅伤害“差生”,其实也伤害“好学生”。如果一个“好学生”长期接受不必要的竞争,不仅损害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罗素甚至也说,给优秀的父母的孩子发放奖学金,也许会有好处。这样确实可能选拔出高智商的孩子,但在道德和艺术天分方面就没啥用了。比如马云,小学上了8年,大学考了3年,差点就被考试制度淘汰了,显然考试也不能。人人都想是上大学是没必要的,再理想的社会,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上大学。以我个人的感觉,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更看重读大学,而南方某些省份的父母,对孩子上大学看得不那么重。一些孩子初中毕业可能就跟父母经商去了,甚至多年后,这样的父母会嘲笑大学毕业朝九晚五的孩子。如果一个社会经济繁荣一些,人的出路多,不上大学就业机会仍然很多,那么就不会人人挤破脑袋进大学。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减少贫富分化,发展经济,可能等我们发达了,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但好像韩国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