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无痛戒瘾?
文化
2024-10-19 16:52
安徽
今天还是继续更新《思维王国》的专栏,写这个让我觉得很费劲,总感觉说不清楚。
不过上次有个读者留言,让我觉得又有了动力,原来还是有人懂我的。可惜上一篇写的可能话题比较敏感,所有的评论都被删除了,哪怕完全无害的评论。本文不包括药物上瘾,讨论范围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上瘾,比如烟、酒、游戏、打牌、下棋、刷短视频、看手机、看电视剧、看小说等。好像一切乐趣都存在上瘾的可能性,真正没有任何“瘾”的人在生活中也是很少见的。人要有兴趣,这是健康合理的,做感兴趣的事情是快乐的。但瘾不一样,它是很痛苦的,体验过的都明白,无需多言。今天,我们探讨一下,上瘾的本质是什么?我是怎么戒掉游戏瘾的,以及如何无痛戒瘾。如果你对思考没啥兴趣,只想知道方法,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但我仍然建议从头开始读)。我自己对上瘾深有体会,我高中时代很少玩游戏,偶尔只是周末去网吧上网,或花一两块钱去游戏机厅打打恐龙快打。上大学之后,接触到魔兽争霸,就非常沉迷于打电脑,那时候魔兽争霸已经没有什么人玩了,一个系可能也就一两个人玩,主要玩dota和cs的人比较多。毕业后,玩三国杀,德州扑克,王者荣耀,下象棋等,我玩的种类不多,但凡是我接触到的都会上瘾。我也为此苦恼,戒游戏的方法用了很多,比如把游戏放到一个不容易找到的地方,或者把游戏压缩成压缩包,又或者一狠心删除了,但又过一段时间又总是手痒再下载回来。玩的时候能够忘记一切,但玩过后又很后悔,感觉空虚。外界的压力,加上内心的空虚,很容易导致上瘾,但长期以往也很容易让人崩溃。我见过太多对游戏上瘾的人,每个宿舍基本上都有一两个疯狂游戏的同学。有一天,我一个同学对我说,他认为自己没有一丁点的自制力,对什么都沉迷。但其实上瘾跟自制力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自制力强”的人,反而更容易上瘾。说到这里,好像认为我在批判游戏,恰恰相反,我觉得游戏是很好的。游戏是一个出口,虽然是不太好的出口,但有总比没有强,问题不在游戏。就像清末提笼遛鸟的八旗子弟,不能怪鸟一样,一切事情都有上瘾的可能性,甚至毫无快乐可言的事情(比如自残)。如果你观察一个小孩,你会惊叹于他们身心和谐,对一切都不会上瘾,这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我的女儿6岁多,前段时间她每天中午玩半小时的游戏。她非常喜欢玩一款换装游戏,甚至玩过后,还对我说,她脑子里总是想着游戏。她也喜欢看动画片,但也不上瘾,我一般会规定时间,但并不强制,我会说玩完这一关就别玩了,或者看完这一集就别看了。我并不强制一定要30分钟,我不想在她幼小的国度里,送给她一个暴君,30分、35分、40分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你对小孩过于严格,就在给她培养暴君。只有摆脱上瘾才能有自由,下面我们讨论看看上瘾的本质是什么?这么说也没问题,上瘾的表现就是,找一个近似快乐的东西去逃避痛苦、压力或空虚。大概是这样的循环:痛苦——掩盖痛苦——更大的痛苦——更卖力地掩盖痛苦。上瘾是为了忘我,为了停止思考,为了逃避思考的残酷统治。这里顺便说下,在这个专栏里,我们把人比作一个国家。理智在统治感性,统治者在统治百姓。(这个观点在本专栏第一篇文章有详细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总结以上观点,上瘾是一种刺激的,忘我的活动,是一种思维暂时停止的活动,是一种近似的快乐。根据我们的设想,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上瘾是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而不是百姓的快乐。穷奢极欲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人类的根本欲望,但如果只是一部分人去享受这些,那么对整体而言就是痛苦。比如兴趣没有错,但上瘾只是兴趣的局部,如果你只是用大脑(思维逻辑)做感兴趣的事,那么就是上瘾。举个例子,比如小孩打牌是兴趣,大人打牌(很容易)是上瘾,同样的事,为什么不一样呢?小孩没有用头脑、逻辑和野心去打牌,所以没有上瘾,大人则反之。在上瘾的世界里,充满了逃避、逻辑和野心,比如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很容易想玩一把游戏以便于忘记痛苦,这是逃避。游戏的时候,你总想再赢一把就不玩了,你头脑极度活跃,思维敏锐,孜孜不倦,直到放下游戏的时候才感到精疲力尽,这是逻辑和野心。(思考的目的是为了不思考,逃避那些真正该思考的问题,逃避理性的责任,逃避统治者的责任)。而小孩玩游戏就不一样,他们没有野心,更在意的是快乐。比如咸丰喜欢喝鹿血,洪秀全有88个妃子,这些都是统治者自我麻痹的行为。管理一个国家是非常困难的,当统治无法高效运转的时候,统治者就只能借助于自我麻痹。人也一样,当经过痛苦地思考,却仍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就只能借助于上瘾,进行短暂地自我遗忘。空虚是一个人的思维跟内心相隔太远,头脑太嘈杂以至于听不到内心的声音。一个国家的“空虚”就是,统治者和百姓距离太远,民间疾苦听不见,看不到,当百姓没有声音的时候,统治者就会腐化。这里只是用咸丰作为代表,统治者当然不止咸丰一个,但整体表现都差不多。注意统治者也是国家的一部分,是人的一部分,这种快乐也是国家整体快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上瘾就没有一点快乐,上瘾也是快乐的一部分。只是这种快乐是部分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浅薄的,而不是深层的;是疯狂的而不是克制的;是偷偷的,而不是光明正大的。而百姓的快乐是“丰年留客足鸡豚”,百姓的快乐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快乐,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它没有过度一说,比如假如每个百姓都穷奢极欲,反而是个更强大、更健康的国家。这是一种比喻,比喻是有生命的,它也许有漏洞,也不完美,但它不像理论那样机械。人一旦头脑中装了太多理论,行为就会变得机械,就会上瘾。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理论了,我不希望再给大家增加一个理论。一、将一只老鼠安置在一个小笼子里。笼子里有两个水瓶,一个装的是普通的水,另一个装的是掺有海洛因或可卡因的水。老鼠几乎100%会沉迷于掺有药物的水,并一直喝到死。二、建立了一个大型的“老鼠公园”来安置老鼠,这个群落的面积是标准实验室老鼠笼的200多倍。在“老鼠公园”里,有很多奶酪、可以玩的玩具、可以奔跑的空地、可以探索的管道,最重要的是,还有很多老鼠可以一起玩。在“老鼠公园”里还有两个在以前的实验中使用过的水瓶,一个装着普通的水,另一个装着含有药物的水。有趣的是,在“老鼠公园”里,老鼠从不喝药水,它们更喜欢喝正常的水。没有一只老鼠冲动地喝过药水,更没有一只老鼠像之前的同类那样,过量地服用药水。(以上两个实验来自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鲁斯·K.亚历山大)人也有相似的例子,越南战争期间,美国270万士兵中有近20%的人成为瘾君子。当他们返回美国生活时,先前上瘾的士兵中只有5%在回国后存在复发情况。上瘾有两个触发点,第一个是外部压力,一个是内心的压力。在越战时,人面临生存困境,又没有什么娱乐,容易自我封闭,当然更容易上瘾。(我不认为是环境触发了他们上瘾,比如一到平时的吸烟场所就想吸烟,的确有这回事,但这个不是底层逻辑。)外部的压力通过开放心态来解决,不要闭关锁国,不要闭门造车。外部经济压力种种不同,但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沟通,学习,模仿,总是能找到一个出口的。就想咸丰如果睁眼看世界,就会知道英法联军并不是要把他变成徽钦二帝。跟外部世界的交流很重要,它也能疏导你内心的困惑,一只老鼠在封闭环境里,和一群老鼠在一个大乐园里,当然不一样。同样我们观察容易上瘾的人,总是生活得很乏味,像一只老鼠那样。我的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意志力,可以说无痛戒瘾。(任何靠意志力戒瘾的方法必将失败)。我知道一个游戏上瘾的人,突然停止游戏,是非常焦虑的,懂的人都懂。如果你沉迷某款游戏而无法自拔,有个好方法就是——再玩另一款游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我真的没有开玩笑,确实是这样。就像你同时脚踏几只船,你就不会对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当你同时玩好几款游戏的时候,你就无法对某一款游戏有特别深的感情,这样问题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几款游戏都差不多,都是通过引起别人的嗔怒心,让人钻牛角尖,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受制于游戏本身的设计。游戏是一个世界,游戏设计者就是这个世界中的神,你作为一个人无法对抗神。游戏设计者会让你在游戏中永远无法获得极致的满足感,你总是感到渴,越渴望越得不到,越得不到越想玩。但不同的游戏上瘾程度不同,我把游戏上瘾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网游>moba游戏>棋牌类游戏>益智类游戏>音乐类游戏。先玩很多游戏,当你玩游戏很多的时候,就不会特别想玩一款游戏了。再逐渐玩致瘾性不那么强的游戏,比如尝试一些棋牌类、益智类的小游戏,这种游戏可以打发时间,降低不玩游戏之后带来的焦虑感。但玩益智类游戏仍然可能会花费你太多时间,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寻找那种最不需要体力,最放松,最简单的游戏。你再想想生活中,你有什么乐趣,可以让你暂时放下手机的?比如,去哪个地方花点钱,去电影院看电影,修理家具,整理房间,做一些手工,买一些颜料随便涂抹、打球、运动等等。找到你的生活中的兴趣,让生活中的兴趣代替手机游戏,才能放下手机。这种兴趣人人都有,人人都不一样,我就不需要推荐了,反正怎么都行,只要能让你放下手机的都可以,最好是需要花点钱的。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这种方法是逐渐式的,最大程度降低痛苦,比如你想戒烟,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先找到替代品,然后再降低替代品,最后完全戒除。这个流程下来,也就一周左右的时间,我自己体验是百试百灵。(如果你的玩游戏时间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那就完全不需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