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原平故事
原平市同川镇的赵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村庄,村中的赵氏人家是当地土著,据说在这里居住已逾千年。
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赵村曾有一座古刹名叫资福院,虽然寺院早毁,但保存下来一通唐朝时的碑铭,碑上的功德主就有许多赵氏的先人姓名。
时至今日,这或许是原平境内珍藏的唯一唐碑了。其青石质,螭首,方座。碑身高1.66米,宽0.8米,厚0.19米,座长0.8米,宽0.5米。碑额题“为金轮圣神皇帝修故伽蓝之碑”。阳面刻字22行,满行36字。
这通碑于长寿二年五月十八日建,由前县博士赵某撰文,其题目是《为金轮圣神皇帝修故伽蓝之碑》。
正文如下:
粤以敦牂之年,望皋之月,金镜岁朗,玉烛时调,亹亹殷殷。实圣王之□□□。一曰:惟圣惟神,乂安宇宙者矣,于是能仁敷化接万物,以渐归真。法王弘教,应演不二法门;玉台遐相,流复三千之界。谅以法船,难遇念念。希夷张公阖堡等扶老携幼,共发菩提,人怀不二,修故伽蓝一所。朝崇夕敬,基构晏然。
唐主运兴龙飞,拨乱人安,其业仓廪才盈,识礼知经。故营新迄乎今日,绵绵靡绝,去武德之灵光。有邑人等并心财两净,学行双举。乐于来叶,因其旧址共造天宫。心口无违,和同麴糵。后邑家等见前人之有构无规,即以其年四月八日双造浮图二所。恋恩之愿,目验见存,世尊微笑之诚至今犹在。逯永徽元年,每附年三,耶缶入心,贤愚着意,知身虚假,识荫浮池,舍梦幻之财更营佛堂一□。佼木高墉,不日而成,始释心愿,开扉凿牖,庶安尊像,剋桷端楹,光霞烂日,规顶生之。有哲人递相赞击,一村人等又当阳粉素卅之相烂然。为去识虑,未来见在,齐欢拟崇法乐,又造讲堂一□。圣水已闻洒,善事须继造,希能断绝?□□楼,四色壮观,七光向朝,日之衔乌,尽夕霞而映升。合众人等志,菩提之业,修造向来,恐无措手,遂于庭中铸光明台一座,高三丈,铃层五,□□□叶,吐火含灯,水榭露盘,承花接萼,功伴使鬼,役□驱龙,魄出魂入,观者八识俱摧。但是有心莫不来,施乃不秘善,神威卫护。凡厥创造,悉题碑石,况年深月久,不记功绩,虑将湮灭,存兹故实,树此小碑。社人耿崇壹、王师遇、张弘识,廿六人,长沐圣风,每想竭诚无由,殉答自相驱率,束塔镂阶,冀贺天恩,仰酬三宝善终。铭曰:
故隍之表,三宝成序。新塔之前,万灯咸竖。
晏寂无言,加文有语。录事记人,神佑善举。
金容郁郁,玉像依依。弦吟彻涧,呗音穿崖。
故迹新修,景日连年。一朝事毕,千载功德。
长寿,是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三个年号,使用时长近三年,武则天于如意元年九月庚子(692年10月23日)改元长寿。长寿三年五月甲午(694年6月9日),改元延载,结束长寿年号的使用。
长寿二年,即公元693年。
金轮圣神皇帝,是武则天称帝后加的又一个尊号,之前第一个尊号为圣神皇帝。而“金轮”二字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佛教的影响。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在各时期的接触中使得武则天形成了对佛教的信仰。
武则天与佛教的渊源首先来源于家庭。武则天出身权贵阶层,其父为唐朝开国国公,母亲杨氏的父亲是隋朝宰相。母亲杨氏信仰佛教,使得武则天从小就受母亲礼佛影响,早早接触到佛教。
其次是个人出家的经历。武则天入宫受唐太宗册封为才人,然而随着唐太宗的去世,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出家。这种生活的起伏必然对武则天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候每天的礼佛加深了武则天与佛教的感情。
另外就是佛教当时的发展受限。李唐尊奉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三教之首,佛教只能屈居末位。同时李唐统治者借鉴隋朝教训,限制佛教的无节制发展,保持对佛教的控制,这种情形在李唐皇室统治下是基本没有机会改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教的传播必然受到影响。因此,佛教也希望获得改变自身地位的机会,武则天取代李唐皇室正是这样的机会。因此佛教会积极的配合武则天。
最后还有士族权贵之间普遍的佛教信仰。佛教于唐朝时期在士族权贵中间还是得到广泛的传播,佛教在这些贵族中间有相当的影响力。争取佛教的支持就是争取这些权贵的支持,对武则天称帝有极大的助力。
其实,武则天一直以来就对佛教给予了支持。
在称帝之前,代高宗处理政务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利用掌握的权力对唐初皇帝确立的对佛教的政策做出调整。
首先是改变佛教在三教中的地位。武则天在晋升为天后之后,就以高宗名义提升佛教地位,将佛教提升到与道教并列的地位。更在其登基之初便下旨提升佛教地位于道教之上,积极提升佛教地位以获取佛教信徒对其执政地位的支持。
其次是积极筹办佛教盛会,为佛教造势。首先,在她的主持下两次举办迎奉佛指舍利的盛大活动,将佛指舍利迎到宫中供奉。两次迎奉舍利极大的提高了佛教的影响力。另外,武则天还积极举办佛教盛会,促进佛教的传播。
另外,武则天亲自下旨翻译佛教经典。武则天不仅积极推广有利于自己统治的佛教经典,还召集高僧翻译了佛教经典《华严经》,并亲自为之做序,大力宣扬。华严经的诞生直接促成了佛教华严宗的形成。武则天亲自参与翻译并为佛教经典做序的行为,显示了她对佛教的极大热情,也切实地促进了佛教影响力的提升。
武则天尊崇佛教的行为,一方面确实是希望通过对佛教势力的争取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确实有她本身对佛教信仰的原因。
那么,伽蓝又作何解释呢?
伽蓝来自于梵语的“samghārāma”,也音译作“僧伽蓝摩”“僧伽蓝”。“僧伽”(samgha)指僧团;“阿蓝摩”(ārāma)意为“园”,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初期的伽蓝以供奉佛陀的建筑为主体构成,而后来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
据《三国志》记载,中国最早的伽蓝是东汉末年豪强笮融在徐州下邳建设的“浮屠祠”。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对后世中国佛教建筑的形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伽蓝的建筑,须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称佛殿,安置本尊佛。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心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一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又作僧坊,即僧众宿舍。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称斋堂)等。
由此可见,赵村的资福院在唐朝时规模不小,符合伽蓝建筑的种种要求。而“修故伽蓝”,即为重新修葺寺院的举动,又有诸多创建和更新。如:更营佛堂、造讲堂、铸光明台等。
则天女皇时的赵村,想必是一派繁盛景象,可惜资福院只留下了这一通古碑。
近日听五台山文化研究学者姚腾老师说,赵村的这通唐碑是发现最早的五台山寺庙碑!
理由是,武则天长寿二年时,赵村是五台县的属地,资福院即台外寺庙群中的佼佼者。
原来如此!!!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