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中的原平方言(一)

民生   2025-01-31 20:01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原平故事


前言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凝结着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聪明和才智、心理素养和伟大创造力,是我国民族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古典文学,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元明清时期的一批古典名著如同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那样,是我国古典文学巨流到达特定历史阶段的又一波峰。特别是《红楼梦》等辉煌巨著的问世,把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峰巅,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大力弘扬包括古典名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激励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志气,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要通过文字来记录的,古代的文字,就是当时口语的记录。但是,汉魏以来,这些文字逐渐形成了较固定的书面语即文言文。尽管以后各个时期受到当时口语的影响,但文人笔下,还是以典型的文言文写作,没有多少改变。到了唐宋时代,文言与口语相距越来越大,这样,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即古白话,就开始出现。唐代王梵志诗和敦煌变文等,就有不少口语。宋元以来的语录、戏曲、小说更是用大量口语写作。现代学者把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定为晚唐五代以至清代前后,就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语言和前一时期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有明显的差异之故。而这一时期保存口语资料最多的,莫过于小说。

在阅读这些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典名著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原平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方言,竟然能够在其中看到许多许多。甚至一些原本人们以为土得掉渣的方言,却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意义。不仅让人增添了阅读和欣赏的兴趣,而且为学习、鉴赏和研究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得到了有益的启示。于是,搜集和整理古典名著中存在的原平方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产生一定影响的。

搜集和整理古典名著中的原平方言,无疑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一个令人饶有趣味的事情。它能够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即:原平方言缘何如此丰富多彩?

仔细回顾原平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原平语言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原平具有古老的文明史。原平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的生息。在已发现的数以百计的古文化遗址上,先民们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用辛勤的劳动和人类的智慧谱写着古原平的文明史。到新石器时代,在滹沱河两岸和滹沱河支流的台地上,已形成人类密集和文化发达的居住地。由于历史上战争频仍、列强割据,因此,原平境内的文化遗迹彰显出了许多小国的特征。令人惊奇的是,春秋战国时,原平属于赵国、晋国之境,但却有着不少吴国、燕国的物品。如1965年发掘出的东周古墓群中出土了吴王光剑和吴国青铜锅等。而后来发掘出的战国古墓内竟为二室一厅形制,已经具备了文明社会家庭居室的特征要素。在原平的西部山区,经中国长城学会的实地勘探,发现了赵长城、北齐长城、明长城和秦朝的军事防御工事遗址。这些不同朝代的长城遗址,证实了原平这片黄土地上华夏文明的精湛绝伦。

(二)民族融合造就了原平文化。原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属于中原王朝的边陲,不仅自古就是中原腹地通往北部边疆的要道,也是战略位置险要、军事意义非常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也常常成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口岸和商品进出转运的通道,是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因此,素有“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全晋之机枢”之称。春秋时,晋国曾称霸中原,嗣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展雄威。而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刺,又使这里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古战场。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大量内迁于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而原平属于其迁徙地之一。西晋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匈奴内迁的大潮,先后徙入山西的匈奴部落有19种,对原平大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西晋末年,匈奴世袭部帅刘渊从山西离石起兵反晋,在平阳建立汉国;羯族人石勒以并州刺史坐大而建立后赵。到北魏时,建都平城即今大同市的鲜卑拓跋氏王朝,在完成自身汉化和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风俗方面基本趋于一致。由于少数民族在原平的土地上长期聚居,在其社会组织逐渐解体后,各民族的多彩文化也给原平注入了生机,使之在以后几百年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强劲活力。

(三)各地移民共同生活丰富了原平语言。元末明初之际,战事激烈,社会动荡,原平的居民迫于战火匪乱,忍痛离开家园,远走他乡。可以说,其时,百姓流离失所,原平赤地千里。战争结束后,明王朝开始了举国大移民活动,原平逐渐有了人烟,生产和生活秩序得到重新恢复。从明朝初期到清朝初期的270年间,原平大地上经历了移入——流出——流入等多次居民迁徙活动。之后,其村落才逐渐发展起来。有的是原先外流的居民辗转返回,有的是新迁入居民姓氏因与原村落大族姓氏相同而择姓定居,有的是外地流民开发新村而从此扎根。这些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虽然语言不同、生活习性不同,但和睦相处,相互融合,使各自原有的语言习惯,经过长期交流、传播、濡染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且保留了许多精华的部分。尽管明清时期就按东乡、西乡、南乡、北乡、同川乡等划分了区域,但语词部分的运用始终大同小异,并且与周边地区具有了相融相近的特点,如忻州、五台、定襄、代县等地的语言语音都或多或少渗透到了近邻原平村落的居民话语里。如此繁复的文化演进、民族融合、居民生活历史,致使原平的语言驳杂、明晰和富有变化,自成体系。其与全国各地一起,富有多元的文化性和广泛的相通性,这是原平方言可以从古典名著中找到踪迹的重要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有许多古老的原平方言已不易为今人所理解。但这些曾经在原平人生活、生产、交际活动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同时存在于古典名著字里行间的语言,依然散发着熠熠的文化光彩,理应经过整理传于后世。因目力所限,我们的搜集整理不可能没有遗漏和十分准确,语词的发音因地方特点也不一定全部吻合。但这一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文化活动,自认为与原平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相契合,能够为新原平的不断进步发挥一定作用,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江湖游侠    摄影

End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