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花头绳风波和水红色秋裤

民生   文化   2025-01-12 19:58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李淑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村里读小学,那个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生活依然很艰苦,孩子们穿衣服多半是老大穿小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因而在那个以灰色为主,物质极其短缺的年代,新生事物一有苗头,必定会让人蠢蠢欲动,兴奋不已……


故事先从我的启蒙老师说起吧!老师也姓李,那时还很年轻,李老师教学认真负责自不必说,管理学生那是相当严厉,而且口才也是十分了得,随口就能编出一套一套的顺口溜,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瘦削的孩子犯了错,那叫:“西葫芦头,棒棒脸,炉锥扎下俩外窟窟眼!


壮实的孩子呢,就说是:“人大楞,狗大憨,叫雀头大不叫唤!


被捣蛋鬼气晕了时,“种上荞麦,上来颗豌豆,灰就灰哇,灰得连棱棱也没了!


“棺材hang露出个头来,死不要脸!


被气得无可奈何时,“唉!灰葫芦灰么,花葫芦花(读四声),灰娘养哈个灰娃娃!


听听,是不是感觉也有点“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意思?其实没事的,那个年代乡村教师学历不高,但真的有绝对的权威,无论怎么管理学生都没有人觉得过分。而且像李老师这样,被批评过的学生往往是能忘了自己犯的错误,却唯独忘不了李老师的俏皮话,所以经常是,挨了打,领上骂,转身还没有怨言,倒是课余又多了几句风趣的玩笑话,招引得大人们也哈哈笑两声,也算给这单调乏味的生活添点乐趣吧!


可是,我的遭遇有一点不同寻常,因为从小就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学生,也就极少挨批评,所以,只一次便刻骨铭心。


那年春天,我读小学四年级,父亲去外地出差,给我带回来一对漂亮的头绳,那是由两股弹力绳连结,每端各有一朵桃红色的玫瑰花,硬塑料做的花瓣一片片薄如蝉翼,颜色鲜艳,做工精致。我一时爱不释手,便迫不及待地解下旧皮筋,用这新式的东西扎在我那乌黑发亮的辫子上,照一照,扭一扭,甩甩长长的辫梢,两对红艳艳的小花朵在胸前跳跃。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这心里美滋滋的,脚下轻飘飘的,用我娘的话说,外可袅得连走路都是连蹦带跳的。



然而,好景不长,乐极生悲了。几天后,一个早自习时间,李老师布置了背诵的内容,照例离开了教室,那时候老师不在我们也轻易不敢开小差,因为你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会站在窗外某个角落偷偷观察。那天我早就背熟了所有内容,鬼使神差地扭头看了一眼,恰好看到了李老师正在巡视,吓得我赶紧坐正,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暗自保佑千万别被发现。然而,李老师很快便大踏步来到我的跟前,一边质问我为甚左顾右盼,一边抡起拳头“咚”地捶在我的背上,我还没觉得疼呢,反倒是听见李老师嘴里“咝咝”的,没等我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就被老师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住衣服提溜到了讲台上,随后便是一句批评跟一拳头:


“青石、黑石、马牙石,不趁脑袋哈(瞎)扑失!


“抖!抖!叫你好好再抖!


“也不上秤好好称一称你有几斤几两,想吃几颗麦(mie)的供献了!


“咚”、“咚”……在我低头流泪挨打的过程中,发现李老师时不时摸她的手掌,才明白最初那一记猛拳正好砸在了我发梢的花朵上,花朵替我挡了一下,老师却气不打一处来,我也就自然多挨了不少拳头。


总算下自习时间到了,放学路上,我使劲扯下那两根惹祸的花头绳。一进门,发辫散着,泪水淌着,嘴里哼哼吱吱,吸吸嗒嗒,委屈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娘正在灶台边给我们舀稀饭,扭头看我,大吃一惊,问我咋啦。咱心里感觉被老师批评了还能有理,自是问死也不说,光是哭。娘急了,安顿姐姐、弟弟吃完饭,就去学校找老师了。等我缓过劲来上学时,远远看见校门口李老师正和我娘笑着,聊着,热闹得很呢!我小心地走到跟前,娘一边和李老师道别,一边还捎带训我:“乖乖听老师话,再敢捣乱小心挨打!


我吓得一溜小跑进了教室,可是马上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李老师挑腿坐在炕沿上,把我拉到跟前:


“还把你娘搬来啦?咋?很委屈?”我赶紧摇摇头。


“小屁娃娃,样儿还挺多,抖神散法,紧等就庙小的放不下你连……”


说到激动处,李老师顺手抄起炕上的笤帚,把儿朝天,高高扬起。我以为又要挨打了,吓得浑身一哆嗦,好在那笤帚只是重重地落在那豁口打牙的破席片上了,炕上顿时腾起一股土雾。紧接着,在李老师一声接一声的批评中,那把磨了好几年的笤帚,便像一只炸了毛的小草鸡,奓奓挲挲地在我眼前上下翻飞,破席片上的尘土一次又一次地被溅起,再溅起……


终于,在我被训得晕晕乎乎时,李老师才用比较缓和的语气结束了苦口婆心的教导:


“你说说,多来聪明的好闺女,打小小我就当颗夜明珠一样挈抹(方言:抬举的意思)你了,你再看看你最近这表现,咋给同学们做榜样了么?以后给咱安稳守体的,再不敢抖哒了,记住了么!


我一边一把又一把地抹眼泪,一边不停地点头再点头,心里真是懊悔不已,自责不已,甚至在心底骂了一万遍,这该死的花头绳……



结束了吗?不急,有趣的故事才开始。


花头绳风波过后不久,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人们陆续换下棉裤,要穿秋裤了。那时候所谓的秋裤,就是把平常穿短、穿旧了的裤子,套在里面当作春秋季冷热交替的过渡穿搭,后来才有了晴纶秋裤,耐磨、棉软、颜色鲜艳,深受大众喜爱。水红秋裤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颜色突然间在沉寂的小山村风靡起来。


水红色,顾名思义,就像春天刚出土的水萝卜一样颜色鲜嫩、水灵,它比过春节、娶媳妇惯用的大红色更鲜亮、更出彩。那年的春夏时节,大街上闲坐的大姑娘、小媳妇,但凡穿了这样的红秋裤,总会有意无意地把那灰色或蓝色的裤腿往上拽一拽,撩一撩,翘起的二郎腿再晃一晃,裤脚处一大截亮圪茵茵的水红色,彰显着她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争奇斗艳的春色一样美不胜收,艳煞众人。


只是当时那样的生活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那样的秋裤。怎么办呢?要不说还是老师们脑子活套。有一天午后,我去办公室交作业本,看到老师们围在一起,对着一块水红色的布头热烈地比划着、讨论着。果然,两三天后的课间活动时间,两位李老师稀罕地坐在校园西墙根底下的大木头上,边聊天边晒太阳,她们的裤脚处都露着很抢眼的一大截水红色,远看跟当时最时新的秋裤区别也不大。灯笼样的裤腿边串上猴猴筋,束紧在袜边处,灰色的外裤,黑色的布鞋,中间那一抹水红色就有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只是以我们孩子的视角,稍微仔细一点,就能发现那水红色仅仅只那么一拃多长,裤管里面还是隐隐能看见原本灰不溜秋的旧裤子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老师们兴致勃勃地显摆,毕竟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而且,这样能满足穷苦人心愿的“高级时尚”,后来还被村里人一股风地效仿,李老师的创新当然也被大家夸了又夸,赞了又赞,着实热闹了一阵子。


只是,每当我看到那水红色,总不免想起那一对被我藏在柜子角落的桃红色头绳,它们的颜色是何其相似,应该都算是那个灰色的年代里最亮最亮的色彩,却终究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份感慨!


如今我们的李老师已经是耄耋老人,却依然精神矍铄,经常路上散步遇到我,还是会说那几句老话:


“真是可惜呀,学习那么好……”


我在李老师的惋惜声中更深地理解了当年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理解了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淳朴、可爱!


如此,每每想起当年的故事,就感觉心生愧疚的,应该永远是我!


江湖游侠  摄影

End




作者

简介

李淑芳,微信昵称:醉月。1968年生,崞阳镇石寺村人,喜欢唱歌、画画、交友,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心用情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与你分享!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