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特约作者: 郝荣廉
郑廷珍牺牲后,卫立煌命令由614团团长李继程代理旅长,李继程代理旅长2小时后,也牺牲在阵地上。再由615团高增吉团长代理旅长,继续带领部下向日军进攻。615团副团长徐云峰殉国,高增吉调整进攻方案,命令部下挖掘交通壕、猫耳洞,使队伍减少伤亡,形成对峙局面。16日上午, 心急如焚的9军军长郝梦龄见久攻未下,带领54师长刘家麒亲临前线督战,不幸被日军发现,为国捐躯。
郝梦龄,1898年2月生,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他只上过3年私塾,1914年投奔时任奉军团长的远房亲戚魏益三。魏送他入陆军军官小学,后又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1921年,郝梦龄任营长。1926年,魏益三率所部投奔冯玉祥,任第四军军长,郝梦龄任26旅旅长。1927年升任4军2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郝梦龄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37年10月4日夜,郝梦龄率部抵达忻口,参加忻口保卫战。9军到达忻口后,郝梦龄派一个加强营支援原平,准备接应姜旅长,但加強营在平地泉与日军相遇,交火后被迫撤回。
10月10日凌晨2时半,9军54师前沿阵地与敌人接火,守军击退了日军的装甲车、坦克,并烧毁了日军的汽车。10月11日拂晓,日军5000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口西北侧南怀化阵地。刘家麒率54师奋起反击。13日,南怀化高地数次易手,一天伤亡达数千人。敌我双方步炮兵主力在忻口、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13日,日军再向忻口一线发起猛攻,守军第54师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最终南怀化高地失守。16日凌晨,卫立煌命令中国军队发起反攻,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独5旅进攻受挫,旅长郑廷珍重伤,继任旅长李继程2小时后阵亡,战况十分激烈。高增吉代理旅长,进行指挥队伍进攻, 对独5旅寄予厚望。郝梦龄迟迟没有收到第5旅的战况报告,心中焦急万分,叫上54师师长刘家麟前往独5旅的阵地观察战况,郝梦龄与刘家麒师长同时遇难殉国。郝梦龄39岁,刘家麒时年43岁。
郝梦龄将军
刘家麒(1894—1937),字铮磊,又字锡侯。湖北武昌人。幼年丧父。自幼聪颖好学,青少年时代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立下革命救国之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刘家麒加入学生军,后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被分配到东北边防第1军教导团,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附。1926年,任国民军第4军炮兵第1团团长,驻防豫南,后改任国民革命军30军炮兵司令兼第1团团长,参加了北伐军战斗。1931年,任54师少将参谋长、54师162旅旅长。1936年2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深造。1937年9月,刘家麒陆军大学毕业,任9军54师师长。他火速赶回部队,立即随同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一同率军北上抗日。10月初,54师奉令担任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中央地区主阵地的布防任务。刘家麒率161和162两个旅进入阵地后,马上构筑工事,储备弹药,全体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
1937年10月11日,忻口战役打响,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刘家麒率54师坚守主阵地南怀化高地,日军对其发起了强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日军步兵在其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向守军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冲锋,刘家麒将军率领部队沉着应战,多次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阵地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惨烈。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刘家麒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10月12日,在日军的强大火力攻击下,南怀化主阵地被突破,双方步、炮主力在忻口西北和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刘家麒将军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攻夺阵地,阵地几经易手。中国军队将士虽奋勇杀敌,终因装备差距太大,阵地落入日军之手。
为夺回主阵地,10月16日凌晨,中国军队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占领的阵地。一时间,阵地上枪炮声如雷,喊杀震天。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将军亲临一线,指挥部队作战,连克数个山头。刘家麒随郝梦龄到前线督战。二将军距敌只二百余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遭到日军机枪与掷弹筒袭击,二位将军身中数弹,当特务连士兵将二位将军抢回阵地时,均已壮烈殉国。
刘家麒将军
卫立煌请示南京政府后,将郝、刘二人灵柩运回武汉召开追悼会。1937年10月24日,郝梦龄、刘家麒将军的灵柩运抵武汉火车站。11月15日上午8时整,追悼大会在武汉市总商会大礼堂举行。以国葬仪式,全市下半旗向英灵致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蒋介石主祭,并献了花圈,宣读了祭文。郝梦龄、刘家麒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边。郑廷珍将军灵柩回家乡河南省柘城安葬。
1937年12月6日,国民政府下令:郝梦龄追赠陆军上将,刘家麒、郑廷珍各追赠陆军中将。198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郝梦龄将军为烈士。
李正元(1903一1937),字贞甫,朔县滋润村人。十七岁考入山西省学兵团第一期。毕业分配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后因与师长发生口角,愤然解甲归田。1937年“七·七事变”,受于镇河(山西浑源人)之邀,重返军旅,任61军新编独立第4旅12团营长。1937年10月2日,独立4旅受命增援忻口守军。因团长赵鸿儒患病,李正元代理团长。他率部于9日到达忻口,立即进入阵地。当时阵地左前方的二O四高地失守。10月16日拂晓,李正元团作为主攻团,向日军展开猛攻。此时郝梦龄军长和刘家麒师长都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相继中弹。我军进攻再度受阻。李正元重新部署战局,由40多人组成决死队冲锋在前,二营紧跟佯攻,三营合后,一营为预备队,第三次向二0四高地发起了冲锋。日军集中全部重武器向李正元团猛烈开火。战地硝烟弥漫,炮声振耳欲聋,我军连长受伤牺牲者半数以上,士兵伤亡两营多。李正元带领庞种、李有才、杜新荣三个代理排长和机炮连战友们向日军猛冲猛杀过去。杜新荣腿部受伤,庞钟、李有才光荣牺牲。李正元团长腰部中弹受伤,接着头部受重伤牺牲。山西省政府及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曾两次发给抚恤金慰问这位抗日英雄家属。
20日上午,19军第315旅429团团长卢义欧(河南滑县人)、 19军70师408团团长李秀亭(河北正定人)、61军217旅433团团长曹炳(山西襄汾人)牺牲。
卢义欧(1903—1937), 河南滑县人。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军官班毕业。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习,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70师215旅429团上校团长,参加忻口会战。1937年10月,429团防守界河铺阵地,卢仪欧率部与日军展开血战。为夺回阵地,卢团长多次组织反攻。上战场前,将手表、钢笔交旅长杜堃后,掉头向日军冲去。因敌人火力猛烈,卢仪欧中弹,临终时仍大呼杀敌不止,时年34岁。2015年8月,卢仪欧进入民政部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团体名册。
李秀亭(1892—1937),河北正定人。行伍出身,青年时代投身军旅。后任晋绥军19军70师408团上校团长。1937年10月,奉令率部参加忻口保卫战,担负坚守南怀化主阵地以东高地的战斗任务,曾一夜率部冲锋40余次与日军格斗。激战中,身负重伤。后因流血过多,于10月20日殉国。
曹炳(1900—1937), 字虎符,襄汾县西圪塔村人。毕业于山西学兵团,历任晋绥军排长、连长、营长。后任19军72师433团上校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曹炳忧心如焚,驰往南口增援,接着参加平型关战役。后又调往忻口,堵截日军南下。在坚守南怀化阵地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赤膊上阵,阵地多次失而复得。7次负伤,抢救无效,在太原陆军医院伤重身亡,时年37岁。2015年8月,曹炳进入民政部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团体名册。
刘眉生(1904―1937),字天嘏,贵州遵义南白镇人。小学毕业后,考入遵义模范高等学堂。读书期间,受到校长夏绍全的器重。后夏老先生将自己女儿夏坤融许之。1923年,考入贵州省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1937年10月,任陆军58师253旅团团长,刘眉生奉命率部随14军入晋抗日。7日,刘部到达忻口,参加忻口会战。会战中,所部奉命扼守忻口战场左翼洪山阵地。战前,他在阵地慨然作书与夫人夏坤融女士诀别:“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 10月11日,日军开始向我军阵地发动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在多次战局危急时刻,刘眉生亲率卫兵巡视阵地,身先士卒参加战斗,多次击退日军集团冲锋。10月28日,日军集优势兵力向我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中,刘眉生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为表彰其壮烈殉国的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刘眉生为陆军少将。
刘眉生团长遗照
郝梦龄将军牺牲后,晋绥军61军军长陈长捷受命全权指挥前线部队反攻,他把自己的指挥所搬进了红沟窑洞,向火线各军将士约法三章:“无号令不准退;重伤不准退;弹尽援毫不许退。”从17日开始,日军以5千多人进攻中路关子、南怀化61军阵地。陈长捷全面推广高增级战壕连通防御经验,使南怀化主阵地得到了全面改善,防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18日拂晓, 陈长捷决定由杜堃和王丕荣两旅担任主攻任务,两次向204高地和南怀化发起攻击。战斗十分激烈,在炮兵集中猛烈轰击的配合下,终于攻占204高地和南怀化以北高地。在陈长捷的严令下,61军下属2旅4个团,舍生忘死,个个拼命,与日军展开“拉锯战”。12昼夜连续近战,国军越战越勇,南怀化阵地岿然不动、固若金汤。日军动用了火焰发射器和凝固汽油弹等新式武器,一次次进攻南怀化。两军阵地上,杀声震天,狼烟滚滚。61军采用挖掘坑道的办法,针锋相对,使日军武器不能发挥威力。国军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打得难解难分,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敌我双方阵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血腥味弥漫几十里,臭不可闻。
国军炮兵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白天将迫击炮藏匿于靠山窑洞之中,黄昏后推出来,瞄准南怀化和泥河一带日军炮兵群和飞机场,使日军炮兵群被迫撤回到原平镇。忻口战役从开始到结束。晋绥军2百多门火炮共发射炮弹4万发,平均每天发射2千多发,使日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国军的顽强抵抗,时不时发动的反击,令日军损失惨重。第21旅团4个大队,1个几乎全灭,1个被重创,其余2个也伤亡不低,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也挂了彩。双方围绕1300高地、204高地、“望楼高地”等制高点展开了激烈交战,日军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迟迟无法打开局面,双方相持不下。21日板垣亲临一线激励部下,日军官兵士气大振,第42联队第2大队向南怀化以东、关子村西南方向的几个高地再次发起了猛攻,中央军、晋绥军浴血奋战,寸土不让,以惨重代价顶住了日军进攻。到10月22日,南怀化日军三易联队长。双方还是僵持不下,板垣征四郎再次向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抽调驻守河北的萱岛支队,第三次增兵忻口一线。10月24日,寺内寿一亲率萱岛支队到忻口战场,日军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板垣不顾“日内瓦公约”,悍然使用毒气弹,守军顽强反击,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守军阵地。寺内寿一目睹了激战的场面,黯然离开忻口,回到天津驻地。
27日,寺内寿一又将在平津地区担任警戒的109师团136联队、独立混成第1旅团机械化步兵联队、11师团71联队增援忻口。这样,日军在忻口投入的兵力已达约两万余人。29日,日军再次向国军发起全线进攻。71联队2000人向朦腾村猛扑,国军毫不退让,激战至下午三时,将敌二千余人完全歼灭,而83师全师也剩下不足一团。再战两天,日军进攻仍毫无进展。
其时,国军空军主力全部在上海作战,蒋介石仍派了陈栖霞4个飞行中队支持忻口战场。空军多次轰炸日军,累计出动30架次,炸毁日军大量重武器,击落日机2架,击毙日军重型轰炸机大队长秀岛正夫少佐,日军损失14名飞行员。空军第5大队刘粹刚上尉误撞魁星楼壮烈殉国。
一筹莫展的板垣征四郎只好再次要求寺内寿一援助,但寺内手中已经无兵可派,日军战线太长。华北方面的第5、6、16三个师团被派到了上海助战,华北方面军自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以下全都受到了大本营的严厉斥责。为了挽回颜面,寺内寿一只好命令东面进攻的第20师团,不惜一切代价从河北攻击娘子关,两面夹攻太原,动摇忻口战场国军战线。
至11月2日为止,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国军的防线。就在束手无策之时,晋东战局却急转直下,日军第20师团迂回突破了娘子关等要点。
11月2日,东线日军川岸文三郎率第20师团攻下娘子关,连下平定、阳泉,兵临太原城下, 阎锡山命令傅作义35军防守太原。忻口国军全线撤至石岭关以南黄寨、阳曲湾之间。历时23日的忻口战役结束。中国军队以20742人阵亡、34919人负伤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一万余人,打破了板垣“一个月占领太原,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今年, 是忻口抗战88周年, 让我们牢记日本侵华历史,缅怀抗日英烈。爱我中华,强我国力,富我国民。
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郝荣廉,小名五芒。东社镇东山底村人,现在原平工信局工作。爱好历史文化,偶尔写些家乡故事。主要作品有《东山底史话》、《同川史话》和长篇人物传记《赵尔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