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 朝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闹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原平的抗战高潮是八路军来了以后开始的。
1937年9月,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120师在贺龙带领下,以管涔山脉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和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358旅、359旅在雁门关、原平(崞县)、忻县以西地区展开,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游击队和抗战团体。到37年底,原平(崞县)的各乡镇、村屯普遍建立了工、农、青、妇、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社会各界、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演绎出了一曲曲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抗日壮歌。
抗战牺牲将士遗族通知书
老红军、原359旅719团首任团长贺庆积回忆当年情况时说:37年8月改编八路军时,我任718团团长,留守陕甘宁边区。9月我来到前方,改任717团参谋长,随即与717团2营营长陈文斌率部到崞县扩兵。崞县人民群众民族意识强,抗战热情高,短短一个多月就扩编了两个团,命名为崞县独立团,也称贺、陈支队。1938年1月,以崞县独立团和侯马独立团为主,组建了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719团虽没有红军建制部队,但排以上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从此,以原平子弟为骨干的719团,转战山西、河北、内蒙等地,部队越战越勇,越打越强,打出了山西“老醯儿”的威风,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模人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国家都没了,哪还有自己的小家
这句流传百年充满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是老八路贾曙渊每当回忆起那激情燃烧岁月时说的一句话。上世纪90年代,当贾老再次提起当年参加八路军的情况时,仍然慷慨激昂,英姿勃发,他的思绪情结还沉浸在那血与火的斗争中。
贾老是原平神山人,山西某大学学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在120师、晋绥边区抗敌战总动委会、地方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抗战时是中共怀仁县委的第一任书记。
他参军后不久,又动员亲弟弟上了抗日战场。
1937年底,随着形势的发展,抗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当时部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充实到重要岗位上来。贾老主动提出:我老婆有文化,曾和我是同学。我动员她到部队来工作。
然而回家后,妻子产后正在坐月子,出生的孩子还未满月。
前线战事急如星火,远处轰隆隆的炮声犹如战鼓催征。
抗战牺牲将士遗族通知书
贾老心急如焚,当妻子和孩子刚刚满月,他不顾家人阻拦和强烈反对,就带着妻儿上了路。从家乡到根据地百里山路,长途跋涉,人困驴乏,出门第二天中午,驴失前蹄,妻子怀抱中的婴儿不慎从驴背上跌落到山沟里摔亡。可怜的孩子,还不懂人间冷暖,不识天地万物,还未曾享受到父慈母爱的幸福生活,在人世间匆匆走了一遭,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妻子急火攻心,产后本就虚弱的体质,怎奈风寒侵身,从此一病不起。贾老说:妻子临“走”时,还紧紧地抱着孩子穿过用过的衣被。她至死那种愧疚自责、依依不舍的痛苦表情,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如果没有日本鬼子犯我家乡,哪有这妻离子散的悲剧发生。
没有悲伤,也来不及思考这场悲剧的后续过往,抗日前线的冲锋号角,使他完全地放下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擦干泪水,把悲痛深藏心底,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前方。对时任晋绥边区战总动员总会组织宣传部长南汉宸说,“这次只保了个本回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贾老没有再回过家乡。
全国解放后,60年代回去探亲时,家里已物是人非,父母先后都已故去。妻子坟头冷落寂静、荒草凄凄,风吹过,草木微微轻摇点头,似问候,又像述说这些年来的思念情殇。
贾老眼含热泪,长叹一声:如果我女儿还活着,现在也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母了。
革命前辈不是不要家,不讲亲情、友情、感情,而是当民族危亡、国家遭受苦难之时,当家事与国事发生冲突的时刻,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弃自我,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充分表现出了优秀中华儿女的优良品质。
如今一个生命的百年车轮辗转过去,他们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顽强拼搏的精神却未远去,与天地同在,与时代同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把那狗日的日本人撵出中国誓不罢休
抗战开始不久,原平青年郭振山就辞别还在蜜月中的妻子,带领10多人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了八路军。参军后随部队转战晋西北各地,与家里音信皆无。年迈的老母亲担惊受怕,天天依门盼子。新婚的妻子思夫盼归,整日以泪洗面。
38年3月,日伪一万多人,由大同向晋西北地区的八路军发动了围攻,先后侵占了神池、宁武、五寨、等7座县城。面对这一形势,120师采取奔袭、打埋伏、围城打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方针,回师晋西北。
3月5日,参战部队抵达岢岚城郊一带,开展了紧张的战前动员和战斗准备,各级指战员磨拳擦掌,拔箭弩张,随时准备出击作战。
就在这时,郭母不知从那里得到的消息,突然带着儿媳来到部队驻地寻找儿子。
然而郭振山却躲了起来,就是不见面。在部队首长的反复工作下,他虽然和亲人见了面,但出人意料地提出和妻子解除婚约、离婚的决定,并且立字成书,咬破手指签字画押,态度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他深知战斗即将打响,这场血仗自己生死难料,他不忍给刚结婚的妻子留下“寡妇”的不好名声。
来时母亲和儿媳思儿、盼夫心切,山路崎岖,如履平地。
回去时年迈体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解除婚约后的妻子,一步一回头,撒下了一路泪珠。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按当时的社会习俗,女人被“休”是娘家人的耻辱,是不能重进父母家门的。没过几天,父母包办又把她嫁了出去。
烈士证书
晋北战役胜利后,郭振山在部队久经战阵,屡立战功,升任了排长。1939年秋,359旅所辖5个团奉命回师陕北,担负守卫河防和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在部队即将西进开拔前,郭振山请假回家看望父母,当听到“妻子”已经嫁人的消息后,策马到改嫁后的地方欲再见一面,奈何原妻子已为人妇,生儿育女,哪能与他随便相见。此事在那个年代不允,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不适合的。
北风呼啸,战马嘶鸣。走时他给家人撂下话:我郭某“生当人杰,死亦鬼雄。”不把那狗日的日本人撵出中国誓不罢休。
1944年11月,郭振山随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大队执行开辟新区作战任务。
1946年在中原突围战斗中失踪。
这段悲壮感人的往事是老八路贾曙渊老人讲的。当我含泪听这段故事时,仿佛感受到了先辈在国难当头,为了民族利益,那种舍亲别妻时的复杂痛苦心情。又好像听到了那充满浩然正气,鏗锵有力的誓言还在耳际萦绕回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华夏子孙不受凌辱,他抛弃家庭,抛弃了儿女情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表现出了千年前古人那种无私忘我,慷慨赴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情操。
冲锋陷阵,机智灵活,敢于刺刀见红
1938年10月,八路军359旅719团在团长贺庆积的指挥下,由兄弟部队配合,在山西雁北地区的邵家庄打了一场堪称经典的歼灭战,史称广灵战斗。
贺庆积,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是八路军中的猛将。解放战争时期任东野10纵28师师长,在辽沈战役中,指挥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解放后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其妻王慧卿,山西崞县人,曾在家乡当过教师。抗战爆发后,在当地组织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到359旅做政治工作。1939年她和贺庆积结成革命伴侣,在抗日根据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38年10月21日,719团得到情报称:日军积极调集重兵,筹运武器弹药和军粮,企图多路围攻晋察冀边区。白天蔚(县)灵(丘)公路上常有成队的汽车由北向南行驶,并有飞机掩护。为了粉碎敌人对我边区根据地的进攻,团领导认为:目前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部队组建以来,经过大小10多次战斗,多数新兵对战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对日军作战已有一定经验。另外,地形对我有利。广灵----灵丘公路张家湾至邵家庄这段正好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咽喉要道,两侧山上杂草丛生,便于隐蔽出击,对伏击十分有利。天时、地利、人和,完全有把握打胜这次战斗。
10月27日下午,719团从驻地王家堡出发,经过12个小时的隐蔽行军,于28日佛晓前到达预定地区。部队按照原定部署迅速展开,在不到一公里的狭长山沟里,给敌人缝了个“大口袋”,等待他们来钻。
28日上午10点刚过,远处尘土飞扬,如升起的烟云,敌人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圈,当第一辆汽车驶入我方布设的雷区时,一声巨响震撼山谷,日军的头车被炸翻了,我军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吼叫起来,一排排手榴弹投向敌人,整个伏击地段都被我方控制,敌人插翅难飞。这时日本侵略者被我部队打得狼狈不堪,被炸得血肉横飞。冲锋号响起,我突击队员犹如猛虎下山向敌人冲去。敌人见势不妙,企图依托汽车作掩护,进行火力阻拦。我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向敌人猛扑过去,动作慢一点的敌人,连刺刀还没有来得及上,就端个秃枪与我突击队员展开了白刃格斗。
我突击队员越战越勇,他们把复仇的怒火燃烧在刺刀上,勇猛拼杀。经两个多小时战斗,歼灭敌军300多人。其中有少佐山崎,炮兵大尉龟森等多名军官。炸毁敌人汽车10多辆,火炮多门,缴获长短枪100多支,轻重机枪10挺,各种子弹10余万发和大批军需物资。尤其重要的是敌军的作战日记和作战地图。图上标有日军的部署和我军部分部队的番号及驻地。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证实,敌系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所部,其旅团长是常冈宽治。在打扫战场时,缴获了一把刻有金字及日本天皇头像的战刀,经查:此乃常冈宽治之物。
牺牲烈士证明书
20世纪80年代,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贺庆积撰文回忆当年这场战斗时,还清楚地记的:从山西崞县入伍的新战士邸明亮,人称邸大个,很机灵。在与敌人拼刺刀前,他先在枪膛里顶上一发子弹。刚好碰上两个敌人向他扑来,他摆出刺杀的架势,待敌人靠近时,突然扣动板机,将右边的一个敌人击毙,趁左边那个敌人惊慌的瞬间,又将其刺死。
日军步兵战斗操典规定:战场上拼刺刀时,必须退出子弹,主要是防止误伤自己人。
我军不怕牺牲,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战胜敌人的法宝。
老将军征战一生,统兵无数,几十年过去了,还记得当年崞县籍新战士奋勇杀敌的战斗英姿,读来感人至深。老八路邸明亮如果还健在,现在也应该是百岁老人了。他的家在哪里,后来又去了哪里?在我手头现有的资料中,未能查找到他的任何信息。
邸老英雄,您在那里······
据原平县志记载:1937年至1939年,原平(崞县)先后有4600余人参加了八路军。其中1077人光荣牺牲。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赓续,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惧生死,不为名利,奋勇向前,最后血洒疆场。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豪迈誓言,仍久久回荡在华夏大地上。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用鲜血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图片源自原平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