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特约作者: 郝荣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津陷落,战火很快就烧到山西境内。一天,门房进来禀告,说张培梅前来拜访, 张树帜急忙将张培梅迎接进家。 张培梅说他在老家隐居多年,无心政治,现在听说小日本侵犯山西,心里着急,国难当头, 该咱哥俩重出江湖,帮助阎老西稳住危局。张树帜连连点头,拉上张培梅,哥俩直奔二战区司令长官公署, 面见阎锡山,请缨抗战,要上前线打鬼子。阎锡山面带微笑说:你俩都是跟随们多年的老将,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难得你二人愿意出山。汉杰,就委屈你当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吧!张树帜说;鹤峰(张培梅)年富力强,有勇有谋,让他做总监,我当副手辅佐他。阎锡山哈哈大笑说:汉杰,今天就依你所说,鹤峰做正你做副。们再给你俩一把上方宝剑,有临场斩杀大权,再给你俩一个执法大队。好好干,莫辜负了们对你俩的重托!
二张受命于危难之际,快速组建起执法队。忻口战役期间,二张亲临前线督战,鼓舞士气。执法队分住忻口南10余里的各个要路上,昼夜不息,严密监视从前线开小差的官兵,大开杀戒,对忻口国军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忻口战役,晋绥军、中央军与日军浴血奋战23日,我军阵亡将士尸积如山,但阵地岿然不动,坂垣师团三次增兵,未能越雷池一步。后因东线日军突破娘子关防线,阎锡山下令忻口守军南撤,张培梅气得口吐鲜血,张树帜仰天长叹。
忻口战役后,紧接着太原失守,张培梅、张树帜随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撤至临汾。两人同居一室,同榻而眠,张树帜见张培梅终日闷闷不乐,说:“鹤峰,你以前像一头叫驴 ,整天黑着个脸,不是凶这个,就是杀那个,现在倒好,整天阴着个脸,唉声叹气,变成个骟驴,这是咋了?” 张培梅叹气说:“汉杰兄,我心里憋的慌,小日本得寸进尺,步步进逼,咱们现在如丧家之犬,你我这把老骨头会不会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张树帜大笑说;“咱食督军之禄,忠督军之事,眼下只管办好份内之亊,莫要想那些烦心事。”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原平后,在班村营盘住上了部队,这些日本兵经常四出抢劫钱财粮食。文殊庄离原平8里,日军隔三差五到张家庄园搜抢钱财、古玩、字画,吃喝玩乐。12月的一天,一伙日军又到文殊庄张家庄园抢劫,下午带着抢来的财物满载而归,出了村,被八路军游击队打了个埋伏,鬼子慌忙退回。第二天拂晓,鬼子包围了张家庄园, 将正在园中干活的8个人全部枪杀,在园中放了一把火,并把8具尸体扔进大火之中,烧成个面目全非的黑骨头,还把全村人集中在大杨树下,扬言,谁敢救火,就杀他全家。就这样, 大火一直烧了一个月,把张树帜辛辛苦苦经营二十余年才盖成的张家庄园大大小小二百余间厅堂楼房变成一片火海,化为灰烬。
1938年2月,日军集中三万余人沿同蒲铁路南进,相继占领介休、文水、汾阳、孝义。20日,日军前锋逼近隰县。张培梅、张树帜协助省主席赵戴文坐镇隰县。防守隰县的是王靖国19军,一个师在石口东大麦郊设防,一个师在石口东南川口镇设防。没料到日军偷袭川口,突破70师205旅阵地,旅长赵锡章和72团长刘崇一阵亡,王靖国见势不妙,慌忙放弃石口防线,率部逃到石楼山林之中躲避起来。日军攻占隰县后,阎锡山藏在隰县窑洞中的棉布、呢绒、洋面、各种枪炮子弹等大量物资,大部分落入鬼子手中。
张培梅大怒,电请阎锡山枪毙临阵逃跑的王靖国,以儆效尤,但阎鍚山为保存实力,予以拒绝。张培梅认为自己身为执法总监,罚赏不明,无颜见军中将士,1938年 2月25日中午,张培梅给阎留下一封信,吞服鸦片自杀,震惊全军。
得知张培梅的死讯,张树帜不禁老泪纵横,号啕大哭。他两个从辛亥革命前就一起追随阎锡山,鞍前马后,共同推举阎锡山为都督,后来,又一起河曲县筹粮,在包头城对天起誓,义结金兰,下萨拉其、托克托,出生入死,又一起內蒙平叛,结下了深厚友谊。他成为晋北镇守使后,张培梅被任命为晋南镇守使, 两个张姓崞县人,一南一北,为保阎锡山的江山,沤心沥血,殚精竭虑,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战爆发后,老兄弟俩又一次挺身而出,东山再起,被阎委任为执法总监副总监。老兄弟俩同仇敌忾,并肩作战,但今天,阎老西为保五台老乡王靖国,却害死了忠心耿耿追随自己一生的张鹤峰,本想老兄弟俩能患难与共,建功立业,而今鹤峰老弟却先走一步,使张树帜悲从中来,实难自已。
隰县丢失后,阎锡山被迫从吉县西渡黄河到达陕西之洛川。当时,由于时局混乱,日军占领了大半个山西。张树帜举家迁居西安,找到辛亥革命时的老朋友张德枢。1938年4月3日,在张树帜、张德枢张罗下,张培梅追悼会在西安市最豪华的西北饭店举行,张培梅生前好友百余人参加,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送了花圈挽联,阎锡山亲自书写了祭文。
张培梅死后,阎锡山改委谢濂为执法总监,张树帜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请求面见阎锡山,阎告以无暇。他先见到阎的侍从副官张逢吉,请他转告阎,张再三请求,只说几句话,方得到阎的允许,回应只准说三句话,引见之后,张先行拜见礼说:“阎司令长官好!” 阎伸出一个指头说:“一句了”,他又说一句,阎伸出二个指头:“二句。”张树帜一看,知道再说无益,便向阎錫山说:“阎长官保重,汉捷走了!” 说完掉头就走。此次会见,令他心灰意冷,深知自己已不再受阎信任,就辞职不干,携全家到了四川,将家眷安顿在灌县,只身到了陪都重庆,通过时任军令部长徐永昌见到了蒋介石,请求带兵上抗日前线,但没有得到蒋答应,只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委会中将参议, 这是个无实权的虚职,令他大失所望。
他又去洛阳拜访了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卫是他陆大同班同学,私交极好,蒋、卫给他一个中将游击司令名义,让他到太行山、中条山收集散兵游勇, 与八路军争地片,被他断然拒绝。后来,行政院长孔祥熙看在山西老乡的面子上,任命他为中央赈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华北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上任后,奔走于晋、冀、鲁、豫等省,了解灾情,发放赈济。但不久后,随着战争扩大,国统区物价飞涨,赈济款项入不敷出,只好呆在机关无所事事,他所得薪水连全家12口人都供养不起,为了节省可支,只好戒了吸烟。孩子因无钱交学费停了学,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给阎锡山写了一信:小儿张文炳,毕业北平辅仁大学,此子即是我们辛亥聚义时,我妻郭崇山在房顶瞭哨时身怀的那个胎儿,你曾经指腹说将来要照顾他的,今他学业断绝,我没办法,只好求救主任。
1944年,阎锡山写信让他返晋,张树帜接到信后, 连路费都是靠当年他资助过的高槐、曾静沂、贾学明、边廷淦四位学生筹集法币6000元,徐永昌助法币1000元,才将家眷送回西安, 住进老朋友张德枢家,解决了住宿问题。张树帜到了克难坡后,阎锡山任命他为上将参议。不久, 阎锡山密召张树帜,让他去太原代替苏体仁任省主席,被张树帜拒绝。张树帜回家后,破口大骂:让我当汉奸卖国贼,我宁死也不干!从此以后, 阎鍚山再没有召见过张树帜。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投降后,阎锡山重新返回太原,大封功臣,张树帜仍没得到重用,他甚至连自己以前的老宅都难以回去,再加上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 抑郁成疾。再加辛亥革命时,在塞外气侯寒冷得了胃病,落下个老胃病的毛病。1946年5月25日,张树帜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病逝于太原。临终前,拉住守在床前的五夫人马兰之手说;我生为文殊庄人,死为文殊庄鬼,我死之后,将我埋葬文殊庄父母坟前。言讫而终,享年65岁。
在张树帜的丧礼上,山西官场的达官贵人大都送了挽联,阎锡山亲自写了挽联。时任阎锡山侍从秘书李友林携妻刘一玲特地赶来,披麻戴孝,拜于柩前,口称父亲,放声大哭。李友林是崞县北社人,自幼天资聪明,但因出身贫寒,上不起学,张树帜得知后,慷慨解囊,资助李友林上完了崞县中学,一直到北平大学毕业。在张树帜的推荐下,李友林到省政府任职,能力出众,办事干练,被阎锡山看中,召为侍从秘书,后曾任太原绥靖公署秘书长。李友林时刻感恩戴德,念念不忘张树帜的大恩大德,在他心中,早把张当做再生父母,所以一听到张树帜亡故消息,就马上赶来,忙前忙后,如儿子一样,一直送完干爹最后一程,成为佳话。
张树帜一生,行侠仗义,乐施好善,广交朋友,助学家乡,口碑极佳。他出殡时,万人空巷,路祭者极多。因时逢国共交战,道路不通,家人只好将灵柩停放于太原东山墓园,等待时机。1949年4月24日,太原城解放。秋天,经新政府批准,五夫人马兰率家人舁榇归里,由文殊庄张氏十三世孙张二存开汽车将张树帜将军灵柩运回老家,埋葬于张氏祖莹,使将军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张树帜平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写的《辛亥山西起义日记》,后来编入《山西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该日记从张树帜只身渡河赴陕,联络陕西同盟会和哥老会,响应武昌起义之后返回山西的1911年10月25日(辛亥年九月初四)写起,写了河曲县筹款,结盟黄河滩,占领包头城,攻克萨拉齐、托克托等精彩故事,止于阎锡山由绥包返抵忻州的1912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因为是日记的形式,记述堪称详尽,虽有个别内容为事后补记,但丝毫不失为最详尽最有力的佐证,成为研究山西辛亥革命珍贵的历史文献。
张树帜写的《辛亥山西起义日记》手稿
张树帜一生娶了段、郭、郝、董、马、喜六房太太,共生七子四女。七子分别为;文然、文烈、文昭,文炳、文选、文焕、文郁。他对自己从小读书少引以为憾,发达后,聘请家庭教师为妻媳、子女讲解“四书五经”,不惜重金培养子女上高中、大学,出国深造。他对子女们采取不干预的开明态度,他常说:“人各有志,不可强也,儿女们谁想学文就学文,谁想学武就学武,我只尽我的力量帮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学点本领,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人才。”而子女们也都不负期望,各有所成。段氏生文然,早年曾留学日本, 回囯后不久,卢沟桥亊变爆发,跟随全家赴西安、四川居住。1943年,回文殊庄老家暂住,受日寇恐吓而亡。二夫人郭崇山生文烈、文昭、文选。其中二儿文烈,在大同兰池高小与李毓珍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基督教会创建的通州潞河中学,在校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从事地下工作,并与一朝鲜金姓女热恋。1934年被军统特务逮捕入狱,张树帜闻讯后,赴南京请求孔祥熙、王用宾、薛笃弼鼎力相助,后又赴上海,通过杜月笙,花了大笔金银,才打通军统和法院关系,取得轻判,得以保释出狱。1935后受党派遣,与女友赴东北工作,任中共满州省委常委,中共满州共青团团委书记,后因省委书记赴苏任职,由他代理书记,负责满州省委工作,后赴苏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一直再无音信。三子文昭,北方军校毕业,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曾任二战区日侨管理处长、绥署少将参议、晋绥军34军参谋长、二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等职,太原解放后,通过甄别,去北京与全家团聚,后为全家生计去归绥,再后作为起义人士参加工作,因有留学日本军官学校经历,分配石家庄步兵学校作教官。三夫人郝氏生四子文炳和六子文焕。四子文炳,1929年考入北京四中,北京祟实高中毕业后考入辅仁大学,毕业后任进山中学英语教师。解放后入华北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贸易部外贸司工作,3年后调陕西粮食厅工作,1959年调山西大学外语教师。不久跟随妻子到黑龙江安达中学任英语教师。1975年离休,1980年病逝。五子文选,小时在大同、太原读书,抗战爆发后,跟随全家移居西安,在西安考入黄埔军校16期,1944年毕业后,任卫立煌住云南楚雄远征军司令部副官,参加抗日战争,后回太原在阎锡山部队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入华北大学三部学习。结业后,分配在北京市文化局工作,后在北京京剧团任领导职务。文革受到冲击,1969年被下放回原平老家劳动6年,1975年批准回北京,任北京京剧一团副团长。1987年离休,2009年去世。六子文焕,于四川成都华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后入华北大学学习,结业分配铁道部工作,50年代后期调太原铁路技校教师,80年代加入太原民革。后为民革太原市委员。五夫人马兰生七子文郁,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语学院)研究生班,分配到山西师范学院(现山西大学) 外语系工作,1981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87年—1993年任太原市南城区政协副主席。1988年—2002年被选举为民革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2003年退休,80岁还在教育第一线。现年92岁, 仍耳聪目明,身体健康。
长女淑媛适天津高植明,定居台湾。次女慧媛适运城杜华亭,三女俊媛适阎锡山炮兵司令周玳之子周士豪,四女美媛适曾念槼。文然子复义山西大学未毕业,在华北大学一部结业后,成为我军南下干部,并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担任领导职务。
文烈
文炳
文选
文郁
文炳文焕兄弟俩
新中国成立后,因张树帜生前为原晋绥军高级将领,国家对他的定位是国民党反动军官,政策是全面抹黑封杀,不予宣传。改革开放后,对辛亥革命重新评价,张树帜作为参加太原起义的主要人物,才逐渐得到公正评价,也有人开始公开发表有关他的回忆文章。2011年,原平市政协文史委编写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辑》,将张树帜列入革命人物栏目,不仅为张树帜立传,还将他写的《辛亥山西起义日记》手稿收录书中,公开发行。直到此时,张树帜辛亥革命起义功臣、著名抗日将领的身份才得到公开承认,同时,百度网站上也将张树帜收录在册。
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张树帜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正式承认张树帜为抗日将领。2016年,原平市政协文史委编印的《原平文史》第二十三辑《崞县中学简史》第六章人物纪实中,收录了北大毕业生刘澍和所写的《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的张汉捷》,此文详细披露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汉捷资助崞中家庭出身贫困学生的义举。
纵观张树帜一生,实为原平风云人物,性格豪爽,重义轻财,早年投身革命,结识赵戴文、阎锡山,参加同盟会,不怕牺牲,有勇有谋,敢做敢为。太原起义,革命先驱,拥阎担任都督,功推第一。民军北撤绥包,任兵站司令,筹粮筹物,征募马匹,不辞劳苦,功不可没。大同镇守使十年,开矿、兴学、植树、修水利、办实业,政绩斐然。抗战爆发后,请缨抗日,舍生忘死。教育子女,各有所成。建祠堂,修学校,古道热肠,好善乐施,造福家乡,功在桑梓。张公上将参议,三子文昭少将高参,父子将军,足堪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张树帜上将 张文昭少将
本文参考摘录1、《原平文史》第十七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辑” 中张树帜《山西辛亥革命起义日记》。2、革命人物张树帜小传。3、百度栏目。4、文殊庄张氏家谱。5、大同文史资料。6、台北市山西同乡会赵正楷先生遗作《张树帜先生传》。7、刘澍和《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的张汉捷》。8、郭文周《崞县张树帜兴办教育的几件事》。9、《原平县志》。10、《原平将军录》。11、张宁生《赵正楷和张汉捷》。12、《原平百年人物志》。13、民间传说。在这里感谢原新闻办主任张千锁、大同刘俊喜、文殊庄张俊海、文殊庄张保全、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玉生和张树帜七子张文郁老教授等人的热心帮助。
有关张树帜前传错误更正:1、以前所有文献资料均说张树帜1906年考入山西陆军测绘学堂,1909年毕业分配;有的文章说是分测绘队工作,有的文章说分新军第二标(86)任队官,认识了从日本回来的同盟会会员赵戴文,由赵介绍他加入同盟会。笔者查阅了不少文献材料。山西陆军测绘学堂创办于1908年夏,第一期速成班,学期一年,共招60名。毕业时,学习成绩前30名学生分在测绘队,后30名分配山西新军任下级军官。所以,张树帜是1908年6月入学,1909年6月毕业,分配在山西新军第二标(86) 任队官。2、《原平县志》大事记中有:1905年冬,同盟会山西分会第二次派阎锡山、赵戴文回国发展会员,文殊庄村张树帜加入同盟会。此说有误,应为1906年冬。3、1908年夏,山西陆军测绘学校成立,招生60名,学制一年,崞县两名学生报考。应更正为崞县张树帜等两人报考。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