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丹皮的梦酸甜酸甜

民生   2025-01-23 19:56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签约作者:赵永丽

那一年冬天真冷。铅灰色的云彩在头顶荡来荡去,被西北风随意撕扯成了破棉絮,丢弃得东一块儿西一块儿。教室门前的土墙缩着肩膀,总是土头土脑的样子。

我正在复读高三。

打开水要到距离宿舍很远的操场那边。开水房里,雾气蒸腾,人也沸腾。女生经常碎了暖壶,男生经常干架。几列打饭的队伍从窗口一直挤到南墙根,歪歪扭扭像吞了蛤蟆的长虫。饭菜的香味覆盖在头顶,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叫,半天往前挪一下。我常常失去等待的耐心。还好有一个职工家属做了饭菜也售卖,只是价格比灶上高出好几倍,不能经常光顾。新年那天最快乐。年底伙食结算,灶上有结余,有一顿免费的午餐。而且油水还很大。

做不完的试卷。一张一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要将人埋葬,根本没有时间伤心。多少年以后午夜梦回还在考试中被惊醒。永远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圆,我在下面找圆规。他以小拇指为圆心,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粉笔,雪白的弧线划过,一个端庄的圆坐在黑板上。我在手忙脚乱中动了圆心,白纸上凭空多出一个深深的洞,以至于后来多少年也填不平。

站在很冷很黑的操场上,晨星闪烁。跑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把所有的圆圈拉成直线,那一定可以抵达很远很远的地方。和我们的理想一样远。

最喜欢的诗人是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就是寻找光明的孩子。那一年顾城用斧头做笔写了最诡异的诗篇,把曾经的浪漫邂逅弄得支离破碎。我们依然狂热地喜欢。在时间紧迫到令人窒息的间隙里,读懂他另外的诗作,比如《墓床》……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有一本小说正在流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是周励。我对铺的女孩儿叫周丽,我们一起畅想曼哈顿的第五大街。

隔壁班有我们喜欢的男生。那天下午,天气少有的温暖,太阳跌坐在土墙上忘了回家,散发着橘黄的光芒。我们围在教室门口聊天,一定是在聊学习上的事。“看我一脚踢死你们!”一声怒吼如晴天霹雳,伴随着无影脚呼呼生风。仓皇逃遁中,我依然瞥见靳老师那皮鞋锃亮的光。那一脚踢得我们的青春提前散场。

最好的时光莫过于每天熄灯之后。外面的喧嚣渐渐安静下来,楼道里的光从宿舍上方的一块儿玻璃斜着进来,整个宿舍半明半暗。我和周丽的床在门口下铺,两个人经常挤在一张床上,一边烫脚,一边说悄悄话吃果丹皮。

窸窸窣窣得剥去塑料包装纸,果丹皮卷成一个圆柱,大约有一支笔的长度。有时候细嚼慢咽,有时候狼吞虎咽。那是我们吃得最多的零食,也是能买得起的零食,一毛钱一根。我偶尔买,大部分时候吃周丽的。他姐夫在果品公司上班,果丹皮是职工的一种福利。

果丹皮是我们一天结束的句号。吃了果丹皮,做梦也是酸酸甜甜的。

果丹皮卷了几层,从来没想也没有细数过。如果铺展开来一定像我们的年华一样,更经不起挥霍。转眼就是二十年。

我已经人到中年。

大约有三四年时间,父母亲跟着我生活。我经常大包大包采买零食。此时零食种类已经非常丰富:虾条、薯片、果冻、饼干……每次我都会买果丹皮,老人孩子都爱吃。他们肠胃弱,山楂助消化。与时俱进,果丹皮的种类、造型、外包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父亲喜欢各种彩色纸包装的山楂片,拆开一包,铜钱大小的山楂片一片紧一片摞着,即使没有牙齿也不用费力。儿子则喜欢沾满白糖的山楂条,把长长的山楂条高高举起来,仰起头,从下面吃着塞一嘴。母亲的血糖有点高,她本来喜欢甜食,因此常常会纠结。“吃一点没关系吧。”似乎在和我商量,又似乎在撒娇,吃得很克制,一个水果糖大小的果丹皮也会吃了一半包起来,剩下再吃。我喜欢买各种果丹皮。各式各样的摆在茶几上,琳琅满目,宜老宜少养心养眼。

后来就很少买,孩子长大了。

我慢慢习惯了用孤儿的身份生活。我以一条河流的姿势奔涌向前,两岸的风景迅速撤退。试题集、周丽、曼哈顿大街、诗歌、果丹皮、父亲母亲、心仪的男孩儿……我沿途路过他们却不会为谁而停下脚步。去年秋天,书华姐送我一大袋山楂,刚刚从自家院子里树上摘的。山楂是上好的山楂。颗颗珠圆玉润,红玛瑙似的泛着光。果皮上有针孔大小的白点,均匀而雅致,像一层碎钻,我认为那是每一束光照射的通道。每一颗果实都顶着一柄纤细而略带弯曲的茎,指向天空。它们从树上来,此刻落在我的掌心。这个距离用去我们彼此三十年的时间,我有点手足无措,就像一个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拥有了一袋金银财宝而不知如何享用。我守着一袋山楂,新鲜的大山楂。

上灯时分,我取了几颗山楂又切了苹果,一起煮水。氤氲的水汽中,许多往事踏着夜色扑面而来。盛了一碗,酸酸甜甜。我把剩余的山楂洗净,切片,晾晒,而后仔细地封存在一个罐子里。每次享用,佐以菊花或两三粒冰糖。看原本皱缩的山楂干在沸水的冲泡下再次舒展开来,色泽鲜艳。慢慢啜饮,韵味悠长。那是阳光的味道,时间的味道,跨越年龄而心有灵犀的味道。

果丹皮。小时候我光知道家乡盛产苹果,每年秋天都有人低价收购落在树下的果子,我认为果丹皮就是烂苹果深加工而成。后来看到五花八门的山楂片、山楂条,我觉得它们都是果丹皮的衍生物。而山楂树那时我还没有见过,正如一部电视剧的名字:《遥远的山楂树》,遥远往往携带了神秘。后来《山楂树之恋》热播。电影中那棵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百里荒的山楂树因此而闻名,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打卡地。

我的认知也逐渐开阔起来。了解到在我国山西、内蒙、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都有大面积的山楂种植。山楂树对环境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有较强的抗寒、抗风能力,能在贫瘠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山楂树的花朵和果实都具有观赏价值。特别是果实富含维生素A、C、胡萝卜素,有消食健胃、化浊降脂等功能。

那天我刚走出小区门口,看到一辆车上摆放着许多果丹皮,不由得凑了过去。一个壮实的小伙子热情地招呼我:“内蒙清水河的果丹皮,纯手工制作。”我没有买。走出很远之后我想到了一个词:粗犷。在凛冽的寒风中,紧致、瓷实的果丹皮大张旗鼓地陈列着,不再是黑暗中窸窸窣窣的稀缺,也不是超市货架上陈列的高雅。吹过大草原的风之后,果丹皮也多了几分豪放。那规整的边际、平整光滑的表面一看就是大机器生产,而非纯手工制作。

依稀想起小时候穿过的家做布鞋、手工缝制的棉衣、缝纫机上的连衣裙……它们总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果丹皮常会咬到果核,棉衣上的针脚有大有小。我们曾深深地嫌弃手工制作,一心要逃离,因为它古旧、缓慢、有瑕疵。最后连同它家常的温度和温暖一并遗失在风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作者

  简介

赵永丽,原平市实达中学教师。199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生性淡泊、宁静,一直相信:生活不仅有眼前的柴米油盐,还有诗意和远方。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