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阅读的发言稿
闫缜尔
核心提示:
阅读,即读书阅世。文史哲贯通,真善美兼具,信知行合一,久而久之,成为优秀的读书人。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崇道、明德、修身,才会是有格局的文化人。
“书香在秋实”!参加阅读分享会,非常开心。此时此刻,窗外是秋雨淋淋,室内是书香氤氲。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宁静的场景!现在大家流行讲“场景”,我觉得,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或者是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分享阅读的体验,属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沐浴。刚刚富馨老师在诵读,我看到他眼睛里边有泪痕。听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也有了泪痕。这就是一种互动,我们彼此之间心灵上有了契合,这就达到了分享的目的。否则的话,你在声情并茂地朗诵,我没有听进去,就说明我这个听者的档次和水平,并没有达到读者的程度。那么,我眼睛里也有了湿润的感觉,说明我领会了你的艺术分享,也说明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是一种最佳的阅读分享。
阅读分享会的开始,李主席和檀主任分享了他们区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情况。我的感受可能更深一些。这两年来,我参加他们的读书活动,今天是第三次。再加上市、区联办的那次,一共是“3+1”四次活动了。应该说,我见证了他们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参加今天的活动,又让我进一步感受了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促进履职的氛围和价值。
刚才,韩朴、关彤两位老师分享了创作已经出版的《咖啡小巷》和即将出版的《遇见行家》的体会,用心用情之专、创意创见之新,着实令人赞叹。韩朴老师是有名气的文化达人,也是新近沈阳市政协出版的十卷本《沈阳文化丛书》之《沈水文韵》的作者。这本书从秦开、秦舞阳讲起,一直写到上个世纪90年代沈阳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月牙五更》,把我们沈阳整个文学艺术的源流脉动梳理了一遍,很值得阅读。关彤老师也是有名的文化记者,还对我本人采访过两次。我觉得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包括我要讲的东西,可能关彤老师更了解、更理解。
佟丽霞分享她创作《春山可望》的心路,令人动容。我曾评论过她同体裁的作品《绣春风》,刚刚读过她的《食光里的论语》。她的新书,我还没有读,但我想一定会很好看。好的主要是一种散文的笔触。佟丽霞的散文,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可以跟大家做个比较。多年来,我有一个剪报的习惯,其中有一部分是副刊。比如王充闾、肖复兴、俞晓群、祝勇,等等的文章,经常被我从报上剪下来,在这个有限的名单里,就包括了佟丽霞。
刚才听了几位同行的诵读,既体会了你们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也感觉到大家酷爱读书的高雅情趣,让我感觉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今天各位分享者,大家都是文友,都是书友。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我觉得,阅读和学习是一个概念,和读书不是一个概念。我认为,读书是学习或者阅读的一种途径,或者一种方式。古人讲“读书阅世”,今人概括为“阅读”。也就是说,读书是从书本中来,阅世是从实践中来。《论语》开篇三句话之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的理解是,这个“学”是读书,这个“习”是实践。这是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在这个基础上,我要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怎样通过阅读,做一个合格的政协人。
因为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政协委员。当然了,我虽然是一届半的政协委员、一届半的政协机关工作者,不敢说自己就是一个合格的政协人。但至少可以谈一谈阅读和做好工作的关系。
首先要读懂政协。读懂政协,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弄清楚政协是干什么的。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对政协的定位。我们要读懂政协,就必须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深钻细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耳熟能详政协章程及相关应知应会的知识。
其次要做实政协。我们说“阅读+履职”,就是通过“学而时习之”,落实促进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把会议协商、专题调研、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这些履职载体运用好,发挥其作用。
最后要干好政协。干好政协,首先要有一种情怀。凡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态度都是首要的,能力和水平倒在其次。干好政协,根本上要解决好“跟着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
阅读从来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从来不认为阅读可以完全抛弃一切。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局内人,都是时代中人,不能离开这个时代、超脱这个时代,而且必须努力争取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点体会:怎样通过阅读,做一个优秀的读书人。
我跟李主席讲,我这些年来,别的方面不敢说有多好,工作上可能差强人意,但我是被评过“学习型家庭”的。读书确实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多年来我基本上做到了平均三天读一本书,一天半写一篇文章。2006年开始写博客,2015年开始写我的“读写坊”微信公众号。乐此不疲,为什么呢?我特别认同一个作家讲的,就是“读书是往前延长生命,写作是往后延长生命。”《古诗十九首》里面有句诗叫:“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说明什么呢?就是说一个读书人,你可能活不到100岁,但实际上在精神世界当中你可能达到了1000年。如果这样的话,怎能不做一个出众的读书人呢?
我觉得是“人读书”,而不是“”书读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强调的是主动性,不是被动性。当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读书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那么,要达到这种状态,我觉得第一要文史哲贯通。“文史哲”怎么贯通呢?可以举个形象点的例子。比如说读王充闾先生的文章,他的大多文章会是这样一个模板:第一个层次,说这个东西是什么,用一些富有文采的文字给描述出来。第二个层次,就会说这个东西是从哪来的,就进入到“史”的状态。第三个层次,会说这个东西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进入到哲理。从他的文章结构布局上,就能体悟出他读书和做学问达到了文史哲贯通的境界,这样的话,它就贯通了。贯通之后,整个人的思维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长期修养的功夫,我肯定没有做到,但是至少有这方面自觉。
第二要真善美兼具。这个“真善美”大家都很清楚。我觉得在读书当中,你一定要从书本读出求真求善求美的境界来。比如求真,真实是一种事实,真诚是一种态度,真挚是一种感情。这是托尔斯泰讲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我给概括为“三真”。我曾经给刘兆林先生写过一个评论,就是从“三真”这个角度来总结和概括他的文章。他看完之后,觉得我的那篇评论走进了他的创作世界。求善,自然不用多讲。关键在于如何求美。美是一种境界,美学是艺术哲学。中国人的传统美学有两个方向,一个叫“”初发芙蓉”,就是天然的美。你天生长的就好看,不用化妆也迷人。一个叫“错彩镂金”,就是雕琢的美。我本然长的难看,但经过修饰完全能够变丑为美。西人的求美传统,大体是追求具体的优美和抽象的崇高,也是两个路径。到了现代,中西合流。有个叫塞尚的画家,颠覆了人们对美学的认识。话说有一次为了参加美展,他从一个百货行里买了一个现成的小便池,拿回家之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作品。他这个“作品”虽然没有展出,但是彻底颠覆了什么是美的人类认知。后来人们把美概括为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世界,第二个要素就是这个作品,第三个要素是创作者,第四个要素是欣赏者。比如说,我们阅读《守望春山》这本书,它是一部作品,它的作者是佟丽霞,它的欣赏者是闫缜尔,而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所以,归结起来,真善美兼具的读书,它的美感体现在四个方面:你要把世界看透,读书阅世嘛;你要把作品读透;你要把这个写作者的意图洞穿;你要做一个自如的欣赏者。
第三要信知行合一。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只是强调一点,“知行合一”,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仰问题。我们是时代中人,对引领时代的党的创新理论,要有真信的态度。或者说,信仰是“知”和“行”之间的纽带,没有这个中间环节,两者是不能合一的。
第三,怎样通过阅读,做一个有格局的文化人。
读书写作,目的是经世致用,是中国人的传统。还有一个不好的传统,就是文人相轻。不能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文章,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适度的自信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不能自大,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画地为牢。这就涉及到了阅读者的格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德润身,富润屋,心广而体胖。崇道明德修身,从阅读中不断得到涵养,进而积淀成文化的力量。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根据友人录音整理)
2024年10月22日